印度尼西亚中国经济合作中心驻北京代表处(筹)揭牌仪式成功举办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4    

  2025年11月20日15时,印度尼西亚中国经济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驻北京代表处(筹)揭牌仪式在北京北投投资大厦正式举行。此次活动标志着中印尼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深度对接背景下,双边经贸合作迈入机制化、平台化的新阶段。

  揭牌仪式汇聚了中印尼政商界代表约50人,包括印度尼西亚前国会议长、中心主席阿贡·拉克索诺·苏莫诺,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中心副主席胡玲,以及中国经济调研中心原执行主任暨爱国诗人胡雨泽、“一带一路”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茂江等中方嘉宾。与会嘉宾围绕双边经济融合、产业协同、企业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见证这一推动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务实举措。

  中心主席阿贡·拉克索诺在致辞中强调,印度尼西亚视中国为最具韧性的经济伙伴,双方合作已从传统的贸易投资拓展至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领域。他提到,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拥有2.7亿人口构成的年轻化消费市场、全球领先的镍矿和棕榈油资源,以及连续多年保持5%以上的GDP增速,这些优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机遇。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进一步指出,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印尼双边贸易额增长超80%,中国连续12年成为印度尼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雅万高铁、 “两国双园”等标志性项目正是两国战略对接的缩影。他特别提到,2024年11月两国关系升级为涵盖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安全合作的“五大支柱”体系,为中心工作提供了更全面的政策支持。

  中心副主席胡玲首次详细介绍了成立印度尼西亚中国经济合作中心的初心和宗旨,将其定位为“资源整合器”与“风险化解平台”。她指出,中心将聚焦企业赴印度尼西亚投资中的三大痛点——政策信息不对称、法律合规障碍、本土化运营挑战,提供从市场调研、政策解读、政企对接到争议解决的全周期服务。例如,针对印度尼西亚新首都建设与西加里曼丹工业园项目,中心已组建专项小组,协助中企参与绿色基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招标。

  北京代表处的成立是中心在中国的核心机构,旨在加速两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胡玲副主席为阿贡主席佩戴中心的徽章,该徽章由阿贡主席亲自设计,象征着中印尼真挚的友谊与紧密的合作。随后,阿贡主席和胡玲副主席为北京代表处的所有成员佩戴徽章。本次授予徽章的仪式开启了团队合作的新起点和新征程,成员涵盖法律、金融、咨询等领域专家,凸显平台的专业性与跨领域协同能力。

  中方顾问胡雨泽在发言中从宏观经济视角分析了合作机遇。他指出,印度尼西亚正处于人口红利窗口期,其中位年龄仅29岁,且企业所得税率降至20%,低于东南亚平均水平。此外,印度尼西亚通过《创造就业综合法》简化外资审批流程,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提供税收减免,这些政策与中国“十四五”规划中的国际产能合作方向高度契合。

  揭牌仪式上的赠礼环节进一步凸显双边合作的战略意义。阿贡主席向周浩黎大使赠送象征航海精神的印度尼西亚传统木雕,致敬两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胡雨泽则以“剑胆琴心”“坐看云起”两幅书法作品,寓意中印尼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定力与智慧。这些文化交流细节,与中心推动的“友好城市结对”“青年互访计划”形成呼应,共同夯实民间信任基础。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韩必恒向印度尼西亚嘉宾赠送国画《花开富贵》,以艺术对话呼应经济合作,体现“以文促经”的深层逻辑。

  此次揭牌恰逢三大背景:一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两国从1950年建交初期的贸易互惠,发展为今日覆盖全产业链的深度绑定;二是印度尼西亚于2025年正式加入金砖国家机制,为“全球南方”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路径;三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启动,区域供应链重构需求迫切。中心北京代表处的成立,正是将高层战略共识转化为企业可感服务的关键一环。例如,针对印度尼西亚对华出口的棕榈油、咖啡等农产品,中心将建立标准化通关便利流程;而为中方企业投资印度尼西亚新能源产业,则提供本地合规审查与碳交易机制对接服务。

  胡玲在总结中展望了代表处的三年行动计划:2026年前完成首批100家中小企业的印度尼西亚市场准入辅导,2027年推动中印尼合作园区在中国至少5个省份复制推广,2028年建成双边数字贸易认证体系。她强调,中心将依托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定位与中国“双循环”战略,重点开拓海洋经济、生物科技、数字经济等赛道,使合作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共创”。

  揭牌仪式结束后,嘉宾获赠的伴手礼中附有中心编制的《印尼投资指南2026》,其中详述了当地产业政策、劳工法律及风险应对方案,这一细节亦彰显平台服务的实用性与前瞻性。有理由相信,随着北京代表处的投入运营,中印尼经济合作将逐步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为亚太区域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广告)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