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暨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AIAM2025)在德国成功举办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4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在德国海德堡Bürgerhaus 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汇聚中欧,科链全球”为主题,采用“主论坛+六场线下平行论坛+多场线上论坛”的形式,共举办90余场主题报告与圆桌讨论,议题覆盖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ICT 转型、临床医学、碳中和与新能源、复杂系统、智慧城市与设计等多个前沿领域,构建了 “开放、包容、专业、创新” 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中欧建交 50 周年之际的科技交流与落地合作注入新动力。近300位来自中欧的科学家、企业代表及青年学者现场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近8万。

图:2025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大会合影

  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AIAM 2025)由海外华人科创联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联合主办,中欧科学家论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国际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国际应用科学与技术协会(IAAST)等共同承办。本次会议作为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的平行论坛,汇聚了来自英国、法国、西班牙、匈牙利、希腊、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院士与知名学者,共同分享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发展趋势。会议聚焦生物医学、数字孪生、机器人技术及弹性制造等多个交叉学科方向,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路径,为相关领域的科研融合与技术突破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

  图: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AIAM 2025)部分主讲嘉宾合影

  会议由中欧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玻利维亚国家科学院院士蒋林华教授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周挥宇教授联合主持,在开幕环节回顾了历届会议的组织成果,详细介绍了本届会议的筹备进展,并对远道而来的国内外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向所有支持会议举办的专家、学者与合作单位表达了诚挚感谢。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杰青孙富春教授代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向论坛发来视频祝贺。他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始终倡导“交叉、融合、相生、共赢”理念,积极推动学术开放与国际合作。由学会与海外华人科创联盟共同发起的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已成功举办至七届,为中欧科学家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值此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愿与会者在会议期间进行深入的研讨,携手推动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中欧科技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并预祝中欧科学家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图:孙富春教授

  本次会议的主讲报告环节汇聚了来自多国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十四位知名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在多个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展开了深度分享。

  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创新学院副院长Nuria Lloret教授以“从数据到决策: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跨行业实践”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产业中推动决策智能化的路径与影响。

图:Nuria Lloret教授

  英国莱斯特大学周挥宇教授分享了“无训练的视觉概念提示学习在开放集语言基础分割中的应用”。

图:周挥宇教授

  希腊雅典大学Dimitrios A. Karras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关于在数字化转型、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构建一个可靠且负责任、符合伦理的AI框架的高效建模与操作化:近期进展与挑战”。

图:Dimitrios A. Karras教授

  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Attila Vidacs教授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边缘辅助机器人技术中的作用”,探讨了边缘智能如何赋能下一代机器人系统。

图:Attila Vidacs教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圭尔夫大学Simon X. Yang教授发表了以“从生物启发到智能机器人”为题的报告。

图:Simon X. Yang教授

  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Siddhartha Bhattacharyya教授则介绍了“多层量子元启发式算法:在自动聚类中的应用”,展示了量子计算与元启发式算法结合在复杂数据处理中的潜力。

图:Siddhartha Bhattacharyya教授

  湖州师范学院Sajjad Hussain Chauhdary教授从“从防御到危险:探索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角度,辩证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作为工具与风险源的双重角色。

图:Sajjad Hussain Chauhdary教授

  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曾志国教授围绕“通过数字孪生和自主式人工智能系统实现弹性制造”,探讨了智能制造系统中如何借助数字孪生与AI提升系统弹性与自适应能力。

图:曾志国教授

  丹麦皇家医院临床微生物科资深研究员陈鸣博士以“人工智能赋能医学临床微生物学检查:实践突破与未来展望”为题,展示了AI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与临床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与发展前景。

图:陈鸣博士

  日本群马大学Md Abdus Samad KAMAL教授在《迈向协同式交叉路口管理,以实现高效的人机-自动化车辆融合》报告中,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中人车协同管控的新思路。

图:Md Abdus Samad KAMAL教授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刘晓东教授在《下一代物联网与智能系统》报告中,剖析了物联网智能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瓶颈与实际问题,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思路。

图:刘晓东教授

  英国奥斯特大学刘军教授以《可信人工智能中的形式化方法》为题,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构建可信AI系统的形式化验证途径。

图:刘军教授

  美国BilliMD公司首席技术官李颖博博士则从产业实践角度,分享了《图神经网络及其产业创新》,展示了图结构学习技术在行业创新中的落地案例。

图:李颖博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江志斌教授发表以“大型语言模型(LLM)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挑战及LLM驱动的自动化建模框架”为主题的主讲报告。

图:江志斌教授

  十四场报告内容覆盖人工智能从理论突破到行业落地的多个关键方向,充分体现出AI技术在推动全球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广泛影响力与创新活力。

  会议期间,学术交流形式多样,气氛活跃。除主讲报告外,多位国内外学者通过口头汇报和学术墙报两种形式,展示了在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图:学术墙报展示

图:学术论文口头汇报

  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AIAM)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共享与技术创新。未来,会议将继续为从事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搭建高水准、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共同促进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领域的融合发展与持续进步。


(广告)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