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实现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转型升级进程中,党报工作者以守正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中国报业》陆续发表。我们从中遴选部分有代表性文章集结汇编,既是对十多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历程的回顾,又是为深度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增刊中标注的作者单位、职务等信息,均与其在本刊首次登载时保持一致。
2020年底,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旗下的新闻短视频品牌“青蜂侠”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并获得中宣部资助。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对“青蜂侠”的高度肯定。“青蜂侠”创办于2017年,最初只是中国青年网新闻采编中心几位编辑记者在本职工作之外推出的“三人小组”性质的工作室,短短3年多时间,发展成为日均播放近亿次的新闻短视频头部品牌,成为舆论场上重要的正能量暖新闻和青年话题策源地,成为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载体,成为传统媒体转型新闻短视频的现象级产品。那么,“青蜂侠”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实操中有哪些经验、规律可以总结?其怎样处理互联网思维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给传统媒体发力短视频带来哪些借鉴?本文一一加以探讨。
核心基因:调查记者加夜班编辑
目前,不少新闻单位将短视频作为媒体融合的发力点,但具体操作各有不同。比如在牵头部门上,有些单位选择改造原有的视频部门或者摄影部门,但效果往往不佳。青蜂侠的感受是,新闻短视频对业务能力的要求首先是较高的新闻素养,新闻基本素养的养成要远远难于对短视频制作技能的培养。
2017年,中国青年网内部开始全线推动视频化转型,制定“短视频辉煌计划”,要求所有原创报道必须标配短视频,否则不纳入好稿评选;鼓励所有内容部门孵化短视频品牌,并制定了激励政策。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青年网多个内容部门都创建了自己的短视频品牌,其中不少都坚持了下来,成效也很不错。这其中最突出的,是新闻采编中心孵化的青蜂侠。事后总结,这与调查记者加夜班编辑的团队班底构成密切相关。
青蜂侠团队由中国青年网新闻采编中心内部负责热点突发稿件采写的“青独家”团队转化而来。青独家团队不大,但擅长抢热点、抓突发,速度快,采访突破能力强,具备调查记者的素养,同时承担网站编辑的本职工作,轮值夜班。2017年,随着青蜂侠创办,青独家团队整体由图文报道转型短视频,一边探索学习,一边在部门内部不断吸纳人才、扩大队伍。因此,青蜂侠团队班底,一是夜班编辑,二是调查记者。两者的新闻属性极其突出,既能采访突破,又懂传播规律。尽管需要从头学习视频制作技能,但短视频对制作的要求并不很高,拼的也不是画面质量和精良制作,所以团队很快进入状态,通过核心现场的新闻价值和突发热点的信息增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迅速脱颖而出,半年时间就实现了日均播放破千万。
此外,中国青年网新闻采编中心全年24小时运行,这也使得其孵化的青蜂侠从创建开始,就实行三班倒工作制,确保了“不争分、只夺秒”的速度时效。新闻采编中心承担中国青年网双首页内容安全职责,也确保了青蜂侠从创建就严格确保真实和导向这两个最基本的安全标准。
成本投入:“三无团队”成头部品牌
不少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在发力短视频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没有“余粮”而担忧投入问题,在外出考察时也经常偏重兄弟单位的硬件设备。但青蜂侠的感受是,传统媒体转型短视频的确需要一定成本投入,但未必需要“兵马未动辎重先行”,完全可以设备复用滚动发展。
青蜂侠起步时,常常自称“三无团队”:没有视频专业设备、没有视频专业人才、没有视频专业传统。视频制作就用编辑日常使用的电脑,经常打开软件就需要五六分钟;摄像设备与视频部门复用或者从其他部门调借。直到半年之后成效显著,网站才投入10万元专门购买了一批专业设备,3年多来设备投入也不足30万元。在人力问题上,由网站编辑记者从图文生产模式就地转型,没有额外增加成本。
这是由新闻短视频的特点决定的。新闻短视频的竞争力体现在核心现场价值和信息增量价值。核心新闻现场往往不是通过传统的“推拉摇移升降甩”的方式生产的,而是由网民随机拍摄的。以“推拉摇移升降甩”重设备的方式生产的视频,恰恰不能称作新闻短视频。短视频不在长短,根本在于它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短视频的采集、制作和分发,拍摄或采集活动往往不参与到新闻过程,这也是新闻短视频受到青年喜爱和信任的根本原因。同时,那些长周期、大投入、重策划的视频,再短也不是典型的短视频产品。
所以,传统媒体发力短视频,需要抓住短视频新闻的三个关键特点:第一,它是时代的秒针,通过网民对核心新闻现场的瞬间捕捉反映时代。第二,它是选择的艺术,关键生产环节是专业新闻团队选择、核实与增量的过程,PUGC是主要生产模式。第三,它是效果的比拼,唯有传播和引导效果才能证明这个产品的存在。这三点决定了新闻短视频是轻设备轻投入、重价值重效果的新闻产品。
去中心化:“饱和式生产”及认识
新闻短视频是智能手机及4G普及催生的新闻产物,去中心化是其重要特点。而传统媒体的特点是中心化,围绕自有版面、页面、端口的需求,以记者为中心进行生产。传统媒体发力短视频,最大的坎不是投入,不是人才,不是技能,而是意识:互联网意识、移动化意识、去中心化意识。互联网意识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看似存在冲突,但就新闻短视频来说,如果离开新闻专业主义,或者难有传播,或者走不久远。新闻短视频有些看似简单,其实有着很高的专业要求,绝对不是拼拼剪剪,甚至是把素材当产品,出现缺要素、少核实、无增量、失导向的情况。
新闻短视频受到青年喜爱和市场欢迎,其关键是互联网思维。比如三秒钟必须进入核心现场,呈现核心画面,过门不能太长,起承转合不能太复杂,标题制作不能不直接。这个制作过程,和传统媒体的生产方法发生了冲突,传统新闻工作者往往不能把握要领,甚至相互厌弃。青蜂侠的经验是,对事实的把握必须精准,对核心现场和核心事实的要求必须准确,对信息增量要求很高。
青蜂侠长期坚持“饱和式生产”,就是在一个新闻事件中,从以媒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事件为中心,以端口为中心转变为以平台为中心,生产不受自有端口需求的限制,没有版面、条数制约,一切以事件为中心,一切以网民的信息需求为中心,随时跟踪事件发展,做“24小时青蜂侠”,一个新闻事件要生产十数条乃至数十条产品。比如,去年4月4日清明节之际,围绕疫情悼念活动和群众哀思,青蜂侠全员加班,对接报社赴天安门升旗仪式现场、武汉悼念活动现场的前方记者及各地记者站记者,共采制近30条短视频新闻,并推出了《车船鸣笛、行人驻足!这一刻,武汉全城下半旗共寄哀思》《全中国默哀三分钟:行人止步车辆鸣笛,国旗为他们而降》等综合混剪视频作品。
青蜂侠要求“不争分、只夺秒”。自诞生以来,青蜂侠始终坚持全天候运行,三秒钟起反应,三分钟出策划,三十分钟出作品,确保时效;同时要求“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求所有信息必须独立核实,不能跟风,确保新闻真实,不能“翻车”。青蜂侠要求“无传播、毋宁死”,以传播效果考量社会效益,同时强调“正能量就是大流量”,杜绝以血腥暴力或者错误导向来获取流量,确保导向前提。即便是对重大突发或灾难事件的报道,青蜂侠同样倾力挖掘传播暖瞬间,做大做足正能量。比如,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被袭,青蜂侠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独家拍摄到同事赶来接替陶勇看病的珍贵视频画面,微博话题“同事接替陶勇医生看病”居当日微博热搜第一位,总阅读量达到8.1亿。当天,在几乎所有媒体被劝离后,青蜂侠仍坚守现场暗拍,才有了这条独家正能量报道,这为当天灰色的舆论场增加了暖色。青蜂侠还强调“苦劳不是劳”——如果没有传播效果和引导效果,没有影响力公信力,再苦再累再精雕细琢,不但无功而且有过。这些共识,是青蜂侠团队基本理念,倡导每个作品都以效果证明动机、以结果衡量付出。
融合思维:人人都是青蜂侠
青蜂侠创办之初,就打出独立IP,以自媒体的形象和姿态投入短视频竞争的红海,尽管没有刻意借力母体的央媒品牌和权威形象,但很快进入行业头部,持续密集生产播放量过百万、千万,甚至过亿的正能量作品,以正能量为底色的青蜂侠成为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载体。事实上,目前运营青蜂侠的中国青年网短视频新闻资讯中心仅有不到30名员工,与很多媒体的短视频队伍相比远远说不上壮大。青蜂侠能够达成目前的效果,机制是关键,融合是根本。
青蜂侠的生产模式是,遇到重大突发热点新闻,全员不遗余力;在没有重大新闻时,全员发掘潜在爆款。首先是发现各种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的暖新闻,通过补充采访和制作加工,让其成为全网热点和爆款。其次是用好各地、各行业、各领域的通讯员队伍,比如高校、铁路、军队、消防等素材渠道。青蜂侠获得的第一个单平台播放破千万的爆款,并不是重大突发社会热点,而是2018年从地方武装部获得素材后对守岛英雄王继才的独家报道。
2019年,中国青年网并入中国青年报。此前,青蜂侠以突发快讯和拍客作品为主,以快见长。报网融合后,青蜂侠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中国青年报社,青蜂侠绝非仅仅是实体上的青蜂侠团队,而是整个报网短视频素材转化的枢纽,是前方采集素材的短视频生成和分发平台。全报社各采编部门以及境内外所有记者,人人都是青蜂侠。报网联系和共建的校媒联盟、高校短视频实训基地、高校融媒体工作室、大学生通讯社等,都是青蜂侠。
比如,国庆阅兵、“胖五”发射、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救援、中卫沙漠污染、武汉战疫前线以及西昌大火扑救……重大新闻现场都能看到青蜂侠的身影。青蜂侠依托整个中国青年报记者编辑力量,让作品更有深度、更有思想性。得益于融媒云厨机制,青蜂侠作为整个中国青年报社新闻短视频加工和分发的枢纽平台,报道现场到达率得到极大提升。
此外,青蜂侠还与社外各种资源进行融合。比如青蜂侠的两个“1+N模式”,一个是一名骨干带若干名实习生,另一个是一个编辑部加若干高校实训基地,依托高校构建生产、创意和拍客基地。两个“1+N模式”,一方面增加了生产人力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依托高校延伸了新闻触角,提高了创意水平和创新能力。
几点认识:原创、我的、精品
不少传统媒体在发力短视频的过程中,往往基于“中心化”的传统媒体意识,就以上关键词产生纠结。青蜂侠从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是,我拍摄的、我采写的叫原创,我选择的内容、我核实的事实、我完善的要素、我构建的逻辑、我表达的态度就是原创;我的端口是我的,同时网民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心中无我才能满眼皆我;精美、精致、精细是精品,但精品更是效果的比拼,单个精品不叫精品,有精品生产机制、有规模持续量产才叫精品。
2019年底,青蜂侠策划的年终盘点视频《准备好纸巾了吗?240秒回顾2019催泪瞬间,看到最后红了眼眶》火遍全网,不仅各大权威和主流媒体纷纷转发,而且在互联网各个层面都受到欢迎,成功“破圈”。但其中并没有一个是自己拍摄的镜头。这部作品使用的镜头很多网民都很熟悉,如小伙逆行被罚的“我压力好大”梗、女司机找不到家的“我怎么办”梗、男子陪客户醉倒地铁站的“宝宝,我没有用”梗,用“成年人的崩溃”和网民瞬间共情。但负能量梗的集合不是盘点的本意,盘点随即切入“身边人的温暖”画面。这部分集合了2019年火遍全网的若干普通人的温暖和喜悦画面。然后是“保驾护航的感动”以及“所有人都在为你的幸福而努力”。短片由“个人”到“国家”层层推进,通过由“心酸得哭”到“温暖得哭”的剪辑逻辑,实现了“哭过笑过,继续前行”的核心主题。值得一提的是,短片设置了一个首尾呼应的巧思,使用了一位曾经爆火的“雀跃跳”农民工大叔的“人活着就是要开心”梗,首尾各放一遍,开头看时颇感心酸,结尾再看时心底生出感动和希望,强化了整个视频完成由悲伤到温暖、奋斗的基调转换。
此外,去年战疫关键阶段,青蜂侠推出的《齐鲁!华西!两大精锐“军团”武汉相遇,双方隔空喊话相互致意》,以细节记录全国医护援助武汉的铿锵热烈乐观坚定的氛围,播放5000多万次,推动制造了网上四大天团齐聚武汉话题,为决胜战疫营造了鼓舞人心的必胜氛围。《“决胜时刻,We guide you home!”这段塔台对话让人泪目》记录整合运送医护人员飞机与塔台间的对话,真实动人,播放千万次,看哭无数网友。《看哭了,护士妈妈坚守抗疫一线,6岁哥哥开导4岁弟弟》登上热搜,成为话题,传播过亿。青蜂侠还深入跟踪采访了“00后西藏女孩雪山顶上找网上课”事件,形成网上持续热点,成为疫情下广大青年“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的现实写照。
在互联网传播平台化、去中心化以及移动化和视频化的时代,传统媒体和机构媒体自己采集的内容在信息传播渠道中的比重节节降低,普通网民和自媒体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在传播态势剧变的背景下,媒体如何做好重大主题和正能量传播,是面临的重大考验。一个原创作品的诞生过程不是说记者非要亲自触达现场实操拍摄,更多是拓展一手素材渠道、用心做信息增量、逻辑构建和表达态度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记者未必能时时拿到第一落点,验证第一现场的往往是现场的目击者。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拿起手机,人人都可以是记录者”。当目击者提供原始素材后,如何让这些素材成为有新闻价值的原创短视频,体现了记者编辑的功底。独立核实和完善新闻要素的过程,也是原创的过程。有效实现信息增量实现引导的过程,就是体现媒体人素养的过程,也是新闻短视频的价值所在。
关于传播端口,青蜂侠一开始就没有走传统路子,做专门的APP投入市场,而是把主阵地往外推,由端口前移至平台,把第三方平台作为重要阵地,坚持“网民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实现了传播的有效和广泛覆盖。
(作者:王海,中国青年网副总编辑)
(原文刊载于2021年3月上)
(收录于中国报业2024增刊-优秀文集)
责任编辑:高海仙 审核:金春妮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