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实现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转型升级进程中,党报工作者以守正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中国报业》陆续发表。我们从中遴选部分有代表性文章集结汇编,既是对十多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历程的回顾,又是为深度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增刊中标注的作者单位、职务等信息,均与其在本刊首次登载时保持一致。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上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舆论场。在这个舆论场中,时政,尤其是大政方针的舆论解读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把时政传播好,让时政好读、趣读、乐读,是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的问题。在这方面,2014年异军突起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号“侠客岛”,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典型样本。
“侠客岛现象”
2014年是微信公众号,尤其是党媒系统微信公众号爆发的一年,传统媒体或以整体为单位,或以部门为单位,在微信场域内形成“矩阵”效应。“侠客岛”作为一个“先行先试”的试验品,也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侠客岛”于2014年2月底注册,主攻方向为时政解读,包括大政方针、国内时事热点、一些财经重要议题以及国际关系。主办者是人民日报海外版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来自总编室、记者部、新媒体部等部门。
时至今日,“侠客岛”的粉丝已经多达30万,并仍以日均1000-2000的速度在增长。同时,据调查显示,“侠客岛”用户已经遍布全国。在国外,“侠客岛”实现了粉丝的全球覆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澳洲等地都有“侠客岛”的粉丝。
取得佳绩的背后,是“侠客岛”紧跟时政热点、始终坚持原创的不懈努力。“侠客岛”推送的文章少而精,每天只有一篇文章,而且大都是紧跟时政热点的原创文章。在新闻报道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侠客岛”的原创时政新闻解读得到了商业门户网站以及海外媒体的青睐。同时,由于出身人民日报的背景,门户网站、市场化媒体以及海外媒体通常会给“侠客岛”冠以“党媒”“党报”之名,通过“侠客岛”的文章来预测国家政策形势和走向。诸如《山西换帅,新闻通稿中不同寻常的细节》《各类谣言传满地,本山能否撑过去》《有意味的冬至夜》《最强中纪委进入下半场,习教练如何布置战术》等文章,均在海内外引发热烈反响。
微信公众号影响力除了体现在粉丝规模之外,还体现在粉丝的活跃度上。活跃度主要是指粉丝对文章的阅读、评论和转发。从这个角度看,“侠客岛”的粉丝活跃度是非常高的。“侠客岛”的阅读量每篇都在5万-8万以上,每周都能有1-2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转发和收藏的万超过3000用户。虽然我们通常在深夜推送文章,但即使是晚上12点发文,第一分钟的阅读量就能超过2000次。
时政解读是蓝海
要解读“侠客岛现象”,首先要清楚创办“侠客岛”的原因。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报纸文章有时并不能完全释放自己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创办“侠客岛”之时,正是一些市场化的新媒体崭露头角之际,诸如“媒体札记”“饭局阅读”“大象公会”等时政类公号都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但央媒、党媒当时却是“失声”的,这让我们认识到时政解读是蓝海,大有可为。
当时,恰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深改元年”,中央和国家层面的改革措施层出不穷,反腐风暴高潮迭起,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必须搭建一个新的平台,让民众了解自身生活环境的变化,让社会读懂、读透国家政策。
另外,转型较慢的党报党刊在时政解读方面稍显薄弱,有时陷入“自说自话”的单向传播,这不仅有悖于新媒体重交互性的特点,也不符合“80后”“90后”等新生代网民群体的阅读习惯。于是,利用当下最受欢迎的微信公号进行时政解读成为不二之选。
把握三个关口
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新媒体领域的一次尝试,“侠客岛”要在众说纷纭的网络舆论场中站稳立场、做好时政解读,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关口:
第一关,底色与特色。人民日报社有29种报刊、44家网站、118个微博、142个微信、30多个客户端(这些数字在变化中)。在政治上他们“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没有政治飞地,底色必须是红的,但同时又要各有特色。底色是保障,特色是关键。现在微信公号有1000多万,没有特色很难在读者群中打开市场。
第二关,权威性与权威性的使用。党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常见的权威性使用方式,多为新华社的通稿,人民日报社的评论员文章、社论,任仲平、国纪平、何振华文章以及人民论坛等。在“侠客岛”的运营中,我们也在思考权威性表达的新方式,是否可以采用与读者聊天的方式对时政进行解读,能否把文章写得更直接,能否为读者尽可能多地提供干货,这都是我们在为“侠客岛”撰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三关,影响力和影响力的落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响力落地可以理解为看了、信了、转了、行动了几个层面。报纸印刷了发行了,电视节目制作了,用户未必打开,未必看了,这就是影响力没落地;打开了看了,但别人没信,或者起反作用,这也是影响力没落地。青年是未来,比如“95后”,未来如何影响和争取这一代人,就要将影响力落地到他们的视野中、思想中,并影响他们的行动。
选题紧跟重点、热点新闻事件
“每有大事看侠客岛”,是我们的一句宣传语,也是我们希望在读者心中打造的习惯印象。所以,我们尽量选择每天的热点话题进行解读,给读者“少而精”的阅读体验。要做到“少而精”,如何选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第一,面对社会重大热点和突发事件敢于发声。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大老虎”落马,山西换帅、哈尔滨大火、国民党选战失败、公务员涨薪等各类社会热点事件上,“侠客岛”从未缺席,并力求在宣传纪律和传播效果上达到平衡。
第二,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上,敢于发声。譬如“中西意识形态之争”“西方教材进课堂”“前后三十年的关系”等话题,“侠客岛”坚持从事实出发,用理性客观的语言和分析亮出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思考。
第三,在带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会议以及指导性文件出台时,敢于结合党史,吃透中央精神,拿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诸如深改组的历次会议、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侠客岛”都坚持在当天发出解读稿,第一时间传递中央大政方针,帮助读者树立对当前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
第四,对于重大外事活动,“侠客岛”与报社的常备记者、驻外记者合作,推出不同于新闻通稿的报道和解读,给读者拨开国际“时政迷局”。
网络行文接地气
在长期关注“侠客岛”的用户看来,“侠客岛”的最大优点是能用生动、幽默的互联网语言,对枯燥的时政新闻进行准确清楚的解读。面对传统媒体枯燥的时政新闻传播,读者往往读不懂、甚至无法将新闻通篇读完,更不必说了解中央政策,吃透中央精神。在这种背景下,“侠客岛”尤其重视自己的行文风格。
注重“有趣”。幽默、好玩,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领会中央精神,读到“侠客岛”的态度。比如,中纪委五次全会召开后,“侠客岛”用戏剧化的手法回顾了中纪委的年度工作总结:用“纪伟”比喻中纪委,将其拟人化为一个“拳手”,向读者讲述了这个拳手要打击什么人、怎么打击、为什么要打击,故事轻松幽默,赢得读者好评。
同时,“侠客岛”的标题制作力求清晰、活泼,比如《冰桶浇暖男秦城或添丁》《别了,“六百帝”万庆良》等,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要想让枯燥的时政新闻好读、趣读、乐读,仅仅转变文风还不够,话语体系和思路的变革必须全面跟进。在这方面,“侠客岛”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转换:
第一,把长新闻读短。新闻通稿往往很长,但读者需要的,可能只是“6个信号”“5个亮点”“最重要的10句话”。所以长新闻要适时读短,切莫将重要信息点淹没在长篇大论中。
第二,把短新闻读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某某于某日接受组织调查”,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想知道更多有关被调查者的故事及事件本身的信号,这时就需要把短新闻读长。
第三,把新闻通稿变成个性稿。通稿的语言严肃正确却往往缺少对话意识,缺少灵动的解读,这就给公众号留下施展空间。
报网融合大有可为
“纸媒已死”的论调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但是,我们必须厘清的一个事实是,新媒体只是一种技术和信息载体的更新。无论是门户时代的转载,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众号,真正的新闻生产者,依然是大量的传统媒体人或者曾经的传统媒体人。用户、读者最期待的,还是新鲜而有质量的内容。我们始终认为内容为王。这也是“侠客岛”始终坚持原创,不做“剪刀手”的原因。
就目前来看,纸媒的以下优势,依然是短时间内不可替代的:
一是优质的信息平台。作为党报工作者,我们有良好的工作平台,从中央到各部委再到地方,这些信息源,都是新媒体无法替代的。用户喜欢“侠客岛”的独家爆料,很多也是这种资源的积累效应。也就是说,微信号有了纸媒作为后盾,就有了源头和养分。报纸的内容可以充分为新媒体所用。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习近平的反腐大白话》在网上引起热议。当天,“侠客岛”编发了更加犀利的版本《首次公布的习近平内部反腐狠话》,短时间内阅读量即超过20万。
二是过硬的信息生产能力。“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信息纷繁而难以甄别。这时候,党媒的态度、信源的可靠性以及分析问题的独到视角,就凸显出了独特的价值。如果加上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读者喜欢的文风,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一个创造性的实践要想成功,取决于事业的可能空间,取决于发展的路径,更取决于环境和背景。“侠客岛”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品牌,在大环境上,搭乘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同时,在内部体制机制上,人民日报海外版给了我们极大的施展空间,这种空间,也是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支撑——在把握政治导向的前提下,相信年轻人的创造力,打破固有的部门桎梏,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作者:“侠客岛”团队,作者单位: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文刊载于2015年10月上)
(收录于中国报业2024增刊-优秀文集)
责任编辑:高海仙 审核:金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