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传媒 • 正文

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中提升国际影响力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实现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转型升级进程中,党报工作者以守正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中国报业》陆续发表。我们从中遴选部分有代表性文章集结汇编,既是对十多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历程的回顾,又是为深度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增刊中标注的作者单位、职务等信息,均与其在本刊首次登载时保持一致。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从国际传播领域来看,国际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阅读方式都在向移动端转移,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价值引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势”。作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和主阵地,中国日报科学研判国际传媒发展趋势,在融合中强化中国资讯的“供给侧”改革,针对不同地区的用户群体开展差异化传播、精准化传播,用海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国日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日报已实现由一份发行60万份的英文报纸,向一个全球全媒体用户数超过2亿的媒体集团转变,其中,中国日报英文客户端全球下载量超过3200万,用户涵盖1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日报脸谱粉丝数突破9000万,位列全球主流媒体第二位;微博账号粉丝5000多万;微信公众号粉丝总数700多万,形成了由报纸、网站、客户端和社交媒体账号等组成的全媒体矩阵。
 
  以“核心报道”机制为引领,依托全媒体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
 
  中国日报始终坚持导向为魂,把核心报道成效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首要检验指标,努力把中国日报打造成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重要英文平台。2019年,全平台发布核心报道稿件2.7万余篇,传播量5.5亿,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1.建立核心报道机制,统筹全平台国际传播资源,不断扩大核心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报社通过建立每周核心报道策划机制,统筹报纸、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各平台资源,组建专门的核心报道队伍,将“Xi’s moments”(学习时代)打造成全媒体传播的品牌栏目,并根据全平台媒体的不同特点和定位实行差异化传播。如网站和客户端致力于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活动信息第一时间播发出去,抢占国际传播的第一落点;报纸侧重于深度分析和评论言论,着力于在舆论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交媒体则利用移动化和碎片化优势实现精准传播。通过“平台化、栏目化、差异化、双语化、产品化、品牌化”传播,中国日报有力增强核心报道的凝聚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向海外受众宣介和展现了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和大国领袖风范。
 
  2.顺应全球新媒体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新思想的传播方式
 
  一是充分利用碎片化传播等新方式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广泛性。做好微博、微信“学习有方”栏目和脸谱、推特“总书记名言金句”栏目,通过图文、九宫格、中英双语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创新性、常态化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活动的报道。二是强化核心报道移动直播,确立“直播+视频+海报+双语”的立体传播格局,全面覆盖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活动和主场外交。例如,对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进行全球直播和视频碎片化发布,同时推出金句和海报,并重点在微信平台推出讲话全文和视频,总传播量超过500万,传播效果突出。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一体化”推动融合发展
 
  中国日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着眼于整体转型,不断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从工作理念、工作平台、采编流程等方面推进媒体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全体采编人员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打造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融合发展特色鲜明的国际大报。
 
  1.加强中央厨房建设,大力推进理念、内容、渠道和平台的融合
 
  通过建立中央厨房体系,统筹报社所有平台采、编、发工作,使融合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落地生根。每天第一个编前会为“融媒体编前会”,由值班编委主持,各主要采编部门、国际部(代表海外分社)、地方部(代表各记者站)、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及短视频等各板块负责人参加,专题讨论融媒体稿件安排。中央厨房机制对报社的融合发展流程再造、内容生产调度、团队协同作战发挥了关键作用,实现新媒体、客户端和网站各频道日常运营与报社相应版面的对口交接、精准融合。依托中央厨房机制,重要报道提前策划,初步建立起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立体化呈现的传播格局。下一步,中央厨房的重心将从“统筹协调”更多向“决策指挥”转移。
 
  2.完善海外建点布局,形成“迎着太阳走”的全球7×24小时新闻报道格局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全球”“不间断”的特点,全媒体平台不再有“截稿时间”的概念,必须紧跟新闻事件随时发稿。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中国日报依托香港、伦敦、纽约等海外分社建立信息接力站,利用时差形成了全天24小时全球内容采集和发布机制,实现了全球新闻报道无缝对接与重大新闻零时差报道。
 
  3.强化“内容为王”建设,生动讲好中国故事
 
  在推动融合发展中,中国日报高度重视内容建设,不断加强议题设置,强化中国叙事能力,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融媒产品,满足不同群体对中国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
 
  例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主题报道中,推出《70秒·看见中国》《40年40人》等系列高质量作品。其中,《70秒·看见中国》33期系列短视频利用70秒的时间展示中国发展成就,表现形式非常适合社交媒体的传播,作品入选中国记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合报道十大创新案例”。《40年40人》系列报道采访了40名海外政商学等各界高端人士,通过对他们的访谈,展示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作品获得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4.加强创新,推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日报对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改革创新,通过创新满足受众新需求,增强受众黏合度,不断扩大影响力。
 
  中国日报在业界最早推出“外国小哥”系列视频,组织报社外籍记者出镜,用外国人的视角解读中国,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在此基础上,开设评论类视频栏目“点对点”,打造“外国小哥”2.0升级版,以言论观点为本,以评论视频化、话题直观化的方式,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出中国声音。
 
  如何用接地气的方式解读时政新闻,是中国日报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话题。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日报创新推出《小彭的两会VLOG》系列视频报道,用当下最受海内外年轻受众欢迎的VLOG形式拍摄解读时政事件,采访各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回应受众关注,总播放量破亿。该形式也在业界及学界引发广泛讨论。
 
  同时,中国日报在全媒体平台创新发挥美术、漫画的独特作用,用国际受众看得懂、易理解的形式传播中国观点和中国价值。作为外国受众非常熟悉的新闻报道形式,漫画在针砭时弊、扬善惩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日报原创的多幅漫画作品对一些西方国家在抗击疫情问题上对中国进行甩锅的行为予以了讽刺和揭露,在微信和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传播,发挥了“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探索大数据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之路
 
  中国日报高度重视媒体融合中技术创新的作用,把大数据运用作为重要抓手,强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的运用,努力探索运用大数据,提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
 
  1.加速推进媒体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和成果产出
 
  中国日报建立的新闻数据平台采集范围,包括境内外媒体网站1000家左右,覆盖国家数量超过100个,每日入库新闻条目超过23万条,月入库新闻条目量达到650万左右,新闻更新频率保持在6小时内。平台系统运行10个月以来,已累计生成中英文专题超过10万个,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娱乐、社会、健康、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依托媒体大数据平台,中国日报技术人员与采编人员建立联合团队,开展数据新闻产品创新工作,共同策划大数据新闻选题,探索利用媒体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资源,推动数据新闻产品化。截至目前,已完成数据新闻数据整合报告20余篇,结合抗击疫情等热点话题,将其中多篇产品转化成数据新闻,在全媒体平台发布。其中,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形成的深度报道和新媒体产品,有效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信息发布不及时、不透明的抹黑和攻击,取得良好效果。
 
  2.推动5G技术的落地应用
 
  中国日报与三大运营商就5G技术的应用开展合作,在重大活动中运用5G技术开展直播,对未来媒体传播形态的转变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目前,报社正深入研究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前沿技术,积极探索与媒体深度融合的契合点。2020年将首先启动“融合中台”建设,借鉴互联网公司“中台”理念,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处理能力,开展5G应用试点,实现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为前端业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应用和工具支持。
 
  3.加速迈入智能化、数据化新阶段
 
  紧跟国际最新技术趋势,加快全平台迭代升级,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精准用户画像,做到生产和推荐的“千人千面”,形成“算法推送+主动推送”双轮驱动。同时增设“定制阅读”、用户“兴趣图谱”等智能和语音板块,新增点赞和编辑互动功能,全面开放语音服务,有力提升了阅读体验。特别是充分利用语音智能技术,打造全智能、全自动的音频频道,推出“听新闻”服务,全年发布智能英文语音新闻2000余篇,并针对海外年轻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学习需要,推出双语小程序、“CHINADAILY英语新闻”等智能语音特色产品,深受海内外年轻用户欢迎,收听人数超过500万。
 
  以移动传播为依托,不断拓展国际传播阵地
 
  作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中国日报不断夯实传播主阵地,同时积极运用移动互联带来的新机遇,强化开拓,将中国信息传递给更多国际受众,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1.把中国日报客户端打造成为一个移动的“中国日报”
 
  客户端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注重创新方式,充分发挥融媒产品首发平台的优势,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赢得了大量海外用户的积极评价。
 
  截至目前,中国日报客户端全球用户下载量突破3200万,用户覆盖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在苹果商店免费客户端中国市场排名最高达到第6名,位居全国媒体英文客户端第一位,与许多国际知名媒体处于同一水平。
 
  2.强化社交媒体新闻属性,不断提升信息抵达率
 
  不断凸显微信的新闻属性,提高时政报道传播效果。中国日报的双语微信账号粉丝数达420万,2019年传播量达到1.8亿次,同比增长88%。高质量的双语分析类稿件深受读者喜爱。创办于2017年的栏目“外媒说”获得第29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体品牌栏目奖。
 
  微博发力短视频,强化“话题”运营,账号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日报微博账号粉丝数达到5000万,2019年总传播量超110亿次。秒拍播放量31.5亿次,实现了翻倍增长,互动总量达2900万次,同比增长150%。同时,加大短视频策划和生产,原创短视频1835条,观看量达30亿次。不断强化“话题”运营,吸引圈外流量,其中,2019年围绕香港“修例风波”推出的话题“阿sir唐僧式劝示威者”阅读量5.4亿次。
 
  2019年以来,抖音、快手崛起为重要的新兴短视频平台。为适应形势发展,中国日报加强抖音账号运营,逐步摸索账号定位、选题策略、运营方式,与头条号合并计算的粉丝数从年初的30万增长到1192万,2019年在全国媒体账号排名第14位,纸媒账号排名第2位。
 
  3.积极运用海外社交媒体,传递中国好声音
 
  海媒账号快速平稳成长,在全球媒体账号中的头部地位日渐巩固,在日渐复杂的国际舆论场成为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阵地,在国际舆论中发挥激浊扬清的作用。截至2019年底,中国日报脸谱账号矩阵总粉丝数突破9000万,总传播量达47亿次;推特账号粉丝数为420多万。中国日报海外平台持续加强内容建设,一是加强可视化传播,视觉化产品占比提高到70%,2019年推出视频直播410场,传播量达1亿次。二是优化品牌栏目,“总书记名言金句”“点对点”“学中文懂中国”“这才是中国”等品牌栏目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提高。
 
  4.利用合作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日报在近40年的国际传播中广交朋友,有效开展合作传播,利用国际合作的大舞台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日报先后与20多个国家的60多家主流媒体网站建立合作关系,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信息爆炸性增长的需求,有效提供各类信息,在各海外主流媒体网站、报纸版面、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等全平台落地各类稿件,实现联合国官方语言的全部覆盖。
 
  作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我们从一份英文报纸发展成为拥有报网端微全媒体平台的媒体集团,主要得益于抓住了融合发展契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了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虽然我们已经走出了“你是你、我是我”的初始状态,但距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还有较大距离,媒体融合在体制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融合发展永远在路上。
 
  (作者:孙尚武,中国日报副总编辑)
 
  (原文刊载于2020年7月上)
 
  (收录于中国报业2024增刊-优秀文集)

责任编辑:张珺洁 审核:金春妮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