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强化深融效能 传播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中国报业2022回顾与2023展望

来源:中国报业网    作者:兰旭 范以锦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回顾2022年,报业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迈入提速增效新阶段。在总体布局和实施过程中,主流媒体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重大主题报道、数智化引领报业革新、以技术为依托打造内容精品、跨界融合等方面,深融效能越来越显著。2023年,报业将进一步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在深融中更注重大体系、大传播、大流量的构建。

  回顾:创新驱动强化深融效能

  中国报业依托高精尖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秉持高质量发展新理念,在时代变革的征程上走出了自身特色道路。回顾2022年,处于媒体融合深水区的报业,以主流媒体为首在数智化进程中持续引入新鲜血液,输出精品优质内容,打破跨领域边界,扎实推进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深度融合。

  (一)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主流媒体位于领先地位

  报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速增效,始终伴随时代发展趋势,其成效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多维度呈现。

  2022年,重大主题报道尤以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相关报道引人注目。报业充分发挥深度融合优势,持续打造精品内容,其中以主流媒体引领报道形式创新最为吸睛。10月15日,人民日报推出《新千里江山图》原创视频,将青绿山水的传统国画技法与多种新兴技术结合,传统与现代碰撞出恢宏气场,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人民网与人民日报一本政经工作室出品的报网融合产品《你问我答·二十大》短视频,将记者讲述与MG动画结合,介绍党的二十大基本知识,全网播放量超1.5亿,成为报网融合新典范。中国日报推出国风H5《十年刊·致祖国》,再现了过去十年的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将中国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青年报策划的融媒体访谈特别节目《青年茶座》,打造青少年受众群体喜爱的新闻产品,在一盏茶的时光中畅谈十年变化与祖国发展,向青少年传递中国精神,节目登上B站热门榜,全网累计285万次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媒体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也持续发力。济南报业发挥媒体融合优势,推出“领航——济南市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特别报道”特刊,7期共148个版,以“微刊+

  互动海报+海报合集+短视频”形式全景展示济南市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四川日报全媒体以先进技术领衔融合报道,推出系列大型网络专题,“给五年后的自己写封信”融媒策划超前布局,实现跨越时空连线盛会,全网播放量破千万,各类报道触达量超5000万。北京日报发挥专家资源优势和编辑选题策划优势,推出系列短视频《解码党代会》,聚焦党的二十大重大主题,以小见大呈现党代会的重要意义,积极传达主流声音。江西日报社在守正创新中寻求突破,依托全媒互动增强党的二十大报道亲和力,让受众在趣味互动中关注党的二十大报道,激发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主动性。

  回顾过去一年重大主题报道,报业立足大宣传、全覆盖方针,将创新报道的边界不断扩展,叙事维度更加丰富、内容质量更加优良、话语体系更加亲民,提升了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数智化引领报业革新,精品内容可视化呈现

  报业持续推动数智化进程,依靠先进技术打造精品内容,成为媒体深融的重要一环。

  回顾2022年,我国报业根据中央部署,从自身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涌现了一批数智化革新典范。

  首先,聚焦可视化呈现方式,人民日报推出官网视频客户端“视界”,通过整合内外资源,释放内容原创优势,秉持以优质内容提升核心竞争力理念,造就报业数智化新维度。在全国消防日推出《这是一条不能燃的视频》,在情境中建立起日常生活与消防科普的连接,冲上B站全站排行榜第一。

  其次,四川日报全媒体以“智媒+”引领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从信息生产到效果反馈,以科技赋能整个闭环。最为亮眼的是将元宇宙概念介入新闻中,让报道更加生动立体。川观新闻客户端推出数字人记者“小观数字人”,依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等技术打造,呈现播报新闻、互动直播、虚拟主持等全智能服务能力,为报业深融注入全新动力。

  再次,《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到,深化虚拟现实在媒体领域的有机融合,做优“虚拟现实+”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虚拟现实+”赋能能力。例如,通过建构场景,摆脱设备限制,给予用户沉浸式体验的系列报道《全景探馆》,该作品由浙江新闻客户端运用VR拍摄手法制成,让用户能够裸眼在客户端中体验全景探馆,零距离感受,真切生动地还原现场。

  最后,数智化在革新报业的同时,也促使新闻生产、传播、反馈等流程大融合。浙报集团打造的数字化应用传播平台“融媒通”,遍布全省联盟用户和个人用户,全方位感知新闻线索,广泛搜集各地新闻素材,极大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形成“立体感知、实时采用、协同生产、全网传播、及时反馈、有效激励”的全流程大闭环。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新闻视频化为抓手,推动新闻呈现可视化进程,组建了近30人的视频生产团队,加快更新视频生产技术装备,MAGIC短视频智能剪辑、移动直播、室内演播、虚拟主持人等新元素加持,大幅提升精品内容可视化生产能力。

  (三)报业跨界融合创新,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

  为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报业顺应时代趋势,进一步拓展跨界领域,收获颇丰。

  其一,报业将触角延伸至公益、乡村振兴等领域,与商业平台进行融合。河南日报联合微博平台聚力河南公益助农,《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市场监管报》《潇湘晨报》等纷纷响应,在相互助力中凸显报业的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农民日报联合快手发布“快手农技人报告”,依托30亿的流量资源,扶持1000个快手农技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报业在持续推进“互联网+跨平台+跨界”融合的同时,也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

  其二,报业与专业机构合作共建,形成规模效应。新京报和西北政法大学共同打造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自主研发“论法有方”APP,建立法治教育平台,精准传播法律知识、综合性咨询及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法治服务。此外,新京报还联合腾讯新文创研究院合建“创意传播中心”,联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黑弓团队创立“数字文化创意中心”,通过融媒体传播及两个中心的资源优势,创作优质数字文化创意案例,推动数字传统文化报道创新。报业深入各垂直领域,利用自身优势与各主体形成合力,搭建高质量平台,输出精品内容。

  其三,报业跨界制造热点,创新内容表达形式,提升内容质量。人民日报联合五大博物馆开启“博物馆奇妙夜”系列探馆,与中国移动咪咕携手打造《博物馆演唱会》,联动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上线“博物馆奇遇记”活动,将文物创新立体化呈现,触达各类受众群体的同时,实现大融合、大传播的深融景观。

  其四,报业与企业合作战略稳步推进,强强联手共建大体系。10月14日,南方日报社、美的楼宇科技、和祐国际医院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卫生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生态共育和传播共建行动”,充分发挥“传媒+医疗”产业资源优势,体现了报业深融后传播力、影响力的提升。12月9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重庆高速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依托报业集团平台广、影响大、专业强、创意多等优势,进一步在交旅、文旅融合、文化传媒等方面合作,实现双方跨界共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广州产投集团合作,利用双方资源和市场优势,在产业研究、融媒建设、策划传播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进一步增强相互赋能和生态共建,进一步激发生产力和产业带动力,增强深融效能。

  展望:传播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报业步入改革发展深水区,同时也是全面提速增效的重要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媒体进一步深融成为建设完善全媒体体系的关键步骤。在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技术的前提下,将传播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离不开传播体系各成员的通力协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及营造良好网络生态,这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必经之路。

  (一)建构多维层级大体系,推动各级报业单位互联互通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要深刻理解其组织架构之间的联系,各级报业单位在创新能力、技术跟进等多方面做到上下贯通一体,形成一定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如今,体系化建设中不同区域的融媒体机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影响力大的主流媒体与地方基层媒体之间的深度联系还不够,纵向串联与横向拓展均存在失衡问题,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进程受到影响。下一步,总体而言需要以多维度、体系化的方式引导大体系集成。主流媒体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进媒体融合迈向纵深的内在动能源泉,具体将从体制框架、机制体系和人才建设三个层面进行推动。[1]地方报业单位面临来自上级媒体下沉和当地自媒体竞争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态势下,地方报业单位在坚持高质量本土化内容产出的同时,需注重传播科技队伍建设和传播渠道拓展,建强传播矩阵、拓宽传播渠道。地方报业单位要成为区域融合传播的引领者,积极围绕“报、网、微、端、屏”建构地方全媒体传播体系,充分运用主流媒体资源,将自身优势与社会资源互融互通,推动全媒体内容生产效能提升,推进报业深融升级,完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二)理解精品内容的深刻含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得好不好,需将精品内容呈现作为重要考量标准。精品内容不仅仅是依托信息技术呈现的精致报道形态,更需牢牢把握高质量的核心要义,即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容呈现。如今,用户对于内容的要求更高,报业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的条件下,已形成一批思想深刻、价值明确、观点独到的精良报道。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推进,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人民性体现在产出精良内容的方方面面。报道主题的选取上,要紧紧围绕百姓关心的大事小情,体察民情民意,倾听百姓心声;报道内容需重点聚集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围绕焦点展开,并具备一定的建设性;在报道反馈中,要积极听取人民意见,做好“上传下达”的媒体角色;在报道效能上,需正确引导人民的价值观,使主流舆论声量不断拓展。2023年,报业将进一步投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之中,坚持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深融的提速增效将呈现更大成果。

  (三)营造良好网络生态,铺垫舆论格局基石

  智媒时代,信息技术深度介入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新闻生产的多元化主体与可视化信息呈现形式使得网络生态面临严峻挑战,网民不确定的情感流动与智媒场域中算法的权力也同样对其构成不小的影响。在智媒时代,报业首先要依托信息技术巩固自身公信力及在公共场域的主流意识形态输出,重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做好风险防控及准确研判,确保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扰乱网络生态的行为从源头上得以遏制。此外,报业应基于自身公信力做好意见领袖的角色,上连党和国家,下接人民群众,在热点事件中积极履行自身责任,强化舆论主导意识,建构网络中理性客观的价值观念,发挥自身传播优势,畅通信息流通机制,促进网络舆论的理性探讨。今后,报业将更加重视在网络生态中扮演重要的连接角色,依托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实现对网络生态的监测、引导和治理,提升传播水准,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2023年,中国报业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以更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更优良的精品内容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促进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构完善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最终实现强大的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作者:兰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注释

  [1]胡正荣、李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流媒体纵深融合的内在动能源泉》,《青年记者》,2022(10):15-17。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