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哈尔滨日报紧密围绕城市发展大局,积极探索地方党媒助力文旅“四季长红”的有效路径。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通过系统策划相关报道,全方位展现城市形象,迅速响应、有效应对突发舆情,进一步巩固舆论阵地;积极引导自媒体力量,设置互动话题,对接网络达人,有效扩大传播覆盖面;探寻“长红”密码,构建用户生成内容生态,参与城市重大活动宣传,为文旅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刊的城市党报之一,哈尔滨日报始终与城市共生共融,与时代同频共振,倾力描绘城市精神与人文底蕴。近年来,哈尔滨冰雪游热度飙升,文旅事业蓬勃发展,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关注目光。在此背景下,地方党媒如何助力文旅热度持续,实现“四季长红”,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接住“流量”展现党媒担当
1.把握时代脉搏,开启报道新篇
创意无限、“整活”不断是近年来哈尔滨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了讲好冰城故事,哈尔滨日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全媒体、全平台、全链条模式,全力做好冰雪季文旅报道。在学思想、明方向、走基层、转文风过程中,推出一系列兼具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与品质高度的好报道、好作品。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哈尔滨冰雪经济开启了发展新征程。哈尔滨日报敏锐捕捉这一时代机遇,精心策划并推出“哈尔滨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系列报道。
该系列报道通过三篇述评层层递进,深入解析哈尔滨冰雪游广受关注的原因。第一篇述评《“尔滨”缘何成“顶流”》,聚焦“资源+IP”的双重优势,详细盘点哈尔滨丰富的冰雪资源,全面深入解读超级IP打造策略。第二篇述评《“畅游”如何变“常游”》,将目光投向“服务+口碑”,通过具体案例生动展现哈尔滨如何以真诚之心留住游客。第三篇述评《“四驱”发力筑“两山”》,以发展视角全面分析“政策+产业+文化+科技”四大驱动力。
这3篇述评紧扣哈尔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冰雪大世界等超级IP的“宠客”实践、热情好客的市民与真诚幽默的城市性格,不仅深刻阐释了哈尔滨冰雪游广受关注的原因,更以深度思考和权威解读,有力彰显了地方党报在文旅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助力文旅升温,传递城市温暖
冰雪游的火爆,离不开政府和市民的齐心协力、游客的暖心传播,也离不开大量有温度、有热度的报道给予的有力支持。
冰雪大世界曾因长时间排队引发游客不满,面对舆论压力,哈尔滨日报及时报道整改措施,并发表了3封公开信。《礼迎天下客冰雪暖世界——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号召全市人民让路、让景、让利给远道而来的朋友,呼吁市民在景区周边少停车、少聚集,为游客留出更多空间;商户诚信经营,不宰客、不抬价,守住城市口碑;希望每一位哈尔滨人都用微笑迎接游客,用热情温暖冰天雪地。
随后,《遇见冰雪遇见暖不负美景不负情》《以诚建城感恩有你》两封公开信也接连刊发。一封面向游客,讲述整改后景区的变化,分享游客在哈尔滨的暖心故事,邀请大家继续感受冰城温度;另一封面向市民,感谢大家的付出,如出租车司机免费送迷路游客到景区,餐馆老板免费为排队游客提供热粥,民宿老板娘帮南方游客烘干潮湿衣物……这些凡人善举,正是城市最好的“名片”。3封公开信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以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融融暖意,网友纷纷留言“看完信,更想去哈尔滨了”。
3.深入基层,挖掘冰城动人故事
在冰天雪地中,哈尔滨日报全体记者深入一线,从凡人小事中挖掘亮点。在《“哈尔滨是我到过最温暖的地方”》一文中,记者跟随一位来自厦门的游客,记录她坐着轮椅圆冰雪梦的旅程。该游客患病多年,一直渴望看看北方的雪景,此次独自来到哈尔滨,景区工作人员专门为她开辟了“绿色通道”,志愿者全程陪同游览、拍摄雪景照片。她感动地说:“哈尔滨是我到过最温暖的地方。”
《“‘尔滨’,就是我的家!”》记录了除夕夜游客在冰雪大世界一起贴春联、吃饺子、看烟花的欢乐场景。一位来自广州的小朋友说:“在冰天雪地里过年,比在南方热闹多了,‘尔滨’就是我的家。”这让无数网友隔着屏幕感受到了哈尔滨的年味儿。
此外,哈尔滨日报还特别关注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从“会客厅”到“大巴扎”,哈尔滨“以旅为媒”谋经济发展新篇章》报道了中央大街商户营业额同比增长300%、冰雪装备企业订单排到次年、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文旅渠道走向全国,这些喜人变化为冰雪旅游赋予了更多经济内涵。
这些报道没有聚焦“大事件”,却围绕“小人物”;没有追求“大格局”,却传递“大温暖”。它们像一个个“小窗口”,让外界看到了哈尔滨的包容与真诚,触摸到了社会进步的律动、时代发展的脉搏,更写出了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新时代中国。
借力自媒体奏响文旅宣传强音
在巩固舆论阵地的基础上,哈尔滨日报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议题设置能力,主动对接热点人物、网络大V,借助自媒体力量强化宣传报道,形成主流媒体与自媒体“正向共情、普遍共鸣”的传播态势。至此,哈尔滨日报迈入了引导自媒体发声的“传播2.0”阶段。
1.“左右哥”走红,微视频引爆网络
在2023至2024年冰雪季,冰雪大世界主持人“左右哥”意外走红。他每日身着厚重棉服,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户外工作超过8小时,凭借幽默风趣的东北话与游客互动,帮游客拍照、喊口号,甚至偶尔“搞怪卖萌”,只为逗游客开心。不少游客将他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左右哥”迅速成为哈尔滨文旅的“代言人”之一。
哈尔滨日报新媒体中心跟拍“左右哥”,在抖音号推出时长4分09秒的微视频《左右哥:轮也该轮到咱了》。微视频展现了“左右哥”的坚守与热爱,也凸显了一座城市的厚积薄发,其单条最高播放量达1898万。
2.“春风有信”首季,礼赠博主掀热潮
在2023至2024年冰雪季尾声,哈尔滨日报策划推出“春风有信再约‘尔滨’”活动,向100位与“尔滨”热情互动的博主和网友寄送新春贺礼。为使礼物兼具冰城特色与情感温度,哈尔滨日报精心准备,内容包含一封感谢信、一套网红文创产品和一份特色美食。每封感谢信都由报社工作人员亲笔书写专属祝福,比如“愿你记得哈尔滨的雪,也期待哈尔滨的春”“明年冰雪季,我们在中央大街等你”;网红文创产品包括以哈尔滨网红大雪人为原型的冰箱贴、亚冬会限量首发徽章、造型可爱的“冻梨”手机支架,设计灵感都来自网友喜爱的“哈尔滨元素”,兼具纪念意义与二次传播潜力;特色美食是真空包装的哈尔滨红肠和东北老式糖果,让网友记住哈尔滨的味道。
随着博主们开箱视频的不断发布,“春风有信再约‘尔滨’”成为新的网络热词。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2.6亿,10余家主流媒体纷纷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掀起又一波“尔滨”宣传热潮,实现了热点话题的再延伸与城市形象的再塑造。
3.“春风有信”第二季,互动升级再升温
2025年春天,哈尔滨日报精心谋划并推出了“春风有信再约‘尔滨’”第二季活动。在这一季中,新春贺礼寄送范围更广,除了参与互动的博主和网友之外,还将报道亚冬会的媒体记者、前来哈尔滨参赛的运动员代表纳入其中。礼品内容也更加丰富,新增亚冬会纪念邮票和哈尔滨四季风光明信片。如此一来,既能彰显哈尔滨独特的冰雪特色,又能全方位展现这座城市四季皆美的迷人魅力。第二季活动还开通线上互动平台,通过话题讨论、分享自己与哈尔滨之间的精彩故事,让没有收到礼物的网友也有机会赢取文创礼品。
第二季活动实现了主流媒体与更多自媒体的互动,参与达人的总粉丝量超2.97亿,覆盖21个省份36个市。同频共振的舆论热潮,为哈尔滨营造了更为浓厚的冰雪旅游宣传氛围。
此外,“春风有信再约‘尔滨’”活动还衍生出哈尔滨日报的文创项目“尔滨的礼物”。报社专门成立文创团队,围绕“哈尔滨元素”开发一系列产品,如“雪人盲盒”等。他们将冰雪景观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提升了文旅品牌的附加值,为报社多元化营收提供了新思路。
探寻“长红”密码推广城市形象
1.建立UGC矩阵,当好城市宣传推手
2025年2月,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为延伸并拓展“后亚冬效应”,实现文旅全域联动、四季持续繁荣的目标,哈尔滨日报积极探索“传播3.0”模式,建立UGC(用户生成内容)矩阵,联合MCN(多频道网络),深度参与城市重大主题报道,成为城市形象的主要推广者。目前,UGC矩阵已形成“签约摄像师+特邀拍客”协作模式,依托哈尔滨日报打造的视觉影像类账号“瞰见哈尔滨”,引导拍客持续关注传播城市正能量。
“瞰见哈尔滨”定位为“用镜头带你看见不一样的哈尔滨”,内容聚焦哈尔滨的四季美景与城市烟火气。春天,拍摄丁香花沿中央大街、松花江畔浪漫绽放的景致,以及“丁香花节”市民与游客赏花、拍照的欢乐场景,展现“冰城”的柔情一面;夏天,渲染松花江畔的晚风、太阳岛的绿意,记录市民在江边散步、野餐、放风筝的惬意时光,让网友了解到哈尔滨夏季平均气温23℃,是绝佳的避暑胜地;秋天,聚焦五花山色、稻田丰收,跟拍游客在山林徒步赏秋、农民在稻田里收割,呈现东北大地的金色喜悦;冬天,记录的不仅是冰雪大世界的震撼、中央大街的喧闹,还有市井里的烟火气,如早市上冒着热气的豆腐脑、巷子里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冰雪大世界里游客的欢声笑语,这一切都让网友感受到哈尔滨冬天的热闹与温暖。
截至目前,“瞰见哈尔滨”已累计创作高品质视觉作品近百条,月均输出原创素材50条,其中不少作品成为网络“爆款”。今年端午节期间,拍客拍摄的“最美人墙”短视频在“瞰见哈尔滨”账号发布后,单条播放量突破1306.2万,点赞量超80万。“瞰见哈尔滨”的打造,不仅使UGC内容成为文旅宣传的重要力量,更打破了哈尔滨只有冬天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了解到哈尔滨四季皆美。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表示,“原来哈尔滨春天有丁香、秋天有五花山,明年一定要去看看!”“夏天的哈尔滨居然这么凉爽,明年夏天就去避暑”……这正是打造UGC矩阵的初衷——推动哈尔滨文旅从冬季火爆走向“四季长红”。
2.承揽哈马传播,营造热情城市形象
哈尔滨日报承揽2025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全案传播项目,宣传策划围绕“这既是一场金标赛事,也是一场好吃、好看、好听、好玩、好赞的马拉松”展开。
在执行策略上,通过搭建全网矩阵+KOL(关键意见领袖)助推+国际传播,构建立体化、跨平台、多语种的传播网络。邀请长跑健身、本地生活、休闲旅游等领域的40余位KOL,发布从报名、领物到赛后分享等内容,实现了全程陪伴式传播。据统计,2025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全案传播项目覆盖媒体1740家,互动声量达3.24亿,微博、抖音、小红书三平台总触达16.63亿。赛事当天,相关话题冲上抖音全国热榜第2位,在榜时长超6小时,进一步营造了哈尔滨热情、真诚的城市形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联合多频道网络机构,探索报道新思路
通过此次合作,哈尔滨日报认识到联合MCN的优势。报社凭借其权威的传播渠道、深厚的本地资源以及严谨的内容把控能力,能够确保传播的正确性与专业性。例如,在报道中准确解读城市政策、传递主流价值观。MCN是指与内容创作者合作或直接生产独特内容的组织,拥有较强的内容策划能力、丰富的网红资源和精准的用户定位,能够使传播更接地气、更具影响力。根据不同平台用户的喜好,定制差异化内容,比如抖音侧重短视频、小红书侧重图文攻略。两者的结合,既能守住主流舆论阵地,又能贴近年轻受众,为城市重大主题报道提供新思路。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哈尔滨日报努力提升文旅报道的高度、深度与厚度,无论是传播手段还是传播内容,都力求更好地推广哈尔滨的城市形象。从“传播1.0”到“传播3.0”,正是其进一步改革创新,探寻实现文旅“四季长红”、放大城市文旅效应的流量密码之举。未来,哈尔滨日报将继续用更优质的内容、更创新的方式,讲好哈尔滨故事、传播冰城声音。让这座城市的红火,不仅在冬天更在四季,不仅是一时火爆更是长久长红。
(作者单位:哈尔滨日报社)
本文刊发于《中国报业》2025年10月(下)
责任编辑:何莹
| 社会频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