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海外重点区域专项赛(法国赛区)圆满收官

来源:消费日报网    作者:陈沁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15    
  4月5日,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海外重点区域专项赛法国专场在法国巴黎Ladefense(法国经济CBD)正式启幕。本次大赛由四川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成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经贸往来成果丰硕川法合作之路走得更实
 
  法国国家医保基金会技术行政主管、枫丹白露地区萨木瓦市政议员、市长特使MarieFrancoise出席大赛并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无论是法国还是中国,都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来自成都的苏甦,现在是一家欧洲创业基金巴黎代表负责人,充满感情地回忆到他与法国结下的不解之缘:“20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法国的土地时,吸引我的不仅是这里的艺术氛围和浪漫情怀,更是法国作为欧洲创新中心的无限可能。在蒙彼利埃求学的日子里,我见证了法国如何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从实验室里的灵感到改变世界的科技,从咖啡馆里的讨论到影响全球的商业模式。正是这种将‘天马行空’变成‘脚踏实地’的能力,让我决定留在这里深耕创业投资领域。”

 
  一段段跨越山海的交流见证了中国与法国的情谊不断加深,一个个互利共赢的项目彰显了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中法跨境加速器CEO韩均楹说,她于2020年回到法国,一直在做中法跨境科技共创的项目,本次比赛她也是慕名而来。“我们做的是生物医药级的微藻项目,用光生物反应器来制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中法跨境的项目。”韩均楹介绍,该项目的微藻是按照法国的有机标准生产的,具有较大的市场的需求,定位是欧洲的高端消费市场,而生产是放在国内。“目前,项目已在法属圭亚那和越南落地,我们非常期待像这样一个中法互补共建的项目可以在成都落地。”
 
  优势互补“蓉漂杯”促深度合作
 
  法国作为欧洲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在商业航天、电子信息、先进能源等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人才资源。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科技创新高地,近年来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此次“蓉漂杯”聚焦海内外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抢抓全球创新浪潮的契机。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项目,还能促进中法两国在科技、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搭建全链服务创新创业机遇无限
 
  30个路演项目,汇聚10多名外籍专家、超过40名博士共同参与本场大赛。参赛项目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同时,首次实施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双评分机制,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路演评审,协同遴选优质项目。
 
  中法人工智能协会主席谭铤表示,自己参加过很多科技创新大赛,但“蓉漂杯”主题赛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线上线下的实时互动,让他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和“蓉漂杯”主题赛事组委会对项目的重视,这样的比赛参与感很强,很有创新性。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6个项目脱颖而出,分获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海外重点区域专项赛(法国赛区)一、二、三等奖。据大赛主办方介绍,本场大赛从项目征集到正式路演历时2个月,本场海外重点区域专项赛通过遴选海外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聚焦海外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着力搭建“共享国际人才”平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交互增值,为各类海外人才汇聚成都拓展新通道。
 
  大赛还邀请了风投、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整合政府引导基金资源,为项目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并开展参赛指导、项目孵化、市场对接等赛事服务。通过全过程转化体系和丰厚的奖励支持,助力更多人才(团队)落地发展。
 
  基于此,成都向海内外人才和团队发出诚挚邀请!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依托海外学联、国别合作园区和国际友城等载体和平台,选择人才密集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赴海外开展欧洲专项赛、日韩专项赛,提升海外人才参赛便利度,发挥外智作用打好外资、外经、外贸、外宣、外事“五外联动”组合拳,促进更多拥有国际一流创新产品、技术成果和创业项目的海外人才来成都发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携带优质项目来成都参赛。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上一篇:2025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在京举办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