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报业 后勤保障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报业后勤保障工作,是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业走转型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也是建立现代报业传媒集团的重要环节。当前,地市级党报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在开启新时代新报业的伟大征程中,报业后勤保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报业新时代,需要后勤保障工作的支持
1.改革的必要性
大多数地市级报社成立之初,后勤保障部门是由党委(社长)办公室兼顾统管,当报社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设立了专门的总务科、综合科、物业部,后来又成立专门的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部。近些年,地市级报业集团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有的成立了后勤保障机构,设立公司化后勤服务平台;有的委托社会公司服务外包。可以说,一路走来,后勤保障工作的变革见证了报社的改革历程。无论报业后勤保障的名称如何更换、归属如何更替、序列如何变化,都不是简单地换一个概念,而是顺势而为,符合现代报业传媒集团发展的需要。建立报业后勤保障体系,探索企业化管理、公司化改造、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机制,是新时代报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2.岗位的重要性
与采编工作相比,后勤保障岗位是默默无闻的配角,但后勤工作是报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办报的保障,是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报业管理水平的呈现窗口。在报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党媒职责使命进一步强化的大环境下,报业的后勤保障工作的作用更加凸显。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宣传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化舆论引导,要求新闻媒体加强自身建设。报社、报业集团对舆论引导工作非常重视,但多年来延续不变的后勤保障工作滞后于报业的整体改革,影响了整个组织管理的深化。因此,必须对后勤保障工作进行改革,明确职责,重组架构,创新服务,实行公司化运作。
3.服务的急迫性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后勤保障工作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后勤保障工作虽然同属于报社、报业集团的组织管理范围,但在工作理念、量化考评、分配机制、人员素质等方面,与采编部门和行政部门有很大的差距。后勤保障工作涉及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体现着报业大家庭的幸福指数,是决定报社是否能高效顺畅运作的重要因素。不断提升后勤保障服务功能,是报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眼下,传统报业广告业务下降,成本意识、服务理念还跟不上改革发展的要求。要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对后勤保障工作进行改革,着力进行公司化改造,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报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这是形势所致,任务所迫。
报业新征程,需要围绕中心共克时艰
正视不足、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是后勤保障工作改革的前提。近些年来,地市级报社后勤保障管理部门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在围绕中心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提升服务质量、探索专业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传媒业形势的发展和事业的推进,后勤保障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与现代企业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满足员工的服务需求。
1.团队建设需加强
后勤保障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地市级报社的后勤工作包括食堂、车队、物资采购供应、卫生保洁、安防消控、水电保障、环境绿化等,工作繁琐,急事难事要事较多,每天总是忙碌不停。由于工作专业性强,各自守着一摊子事,在发挥团队意识上,没有像采编部门那样环环相扣。后勤人员往往是单兵作战,有各自的分工职责,在协作方面还需要更多的配合支持。由于技术水平参差不一,人员编制、待遇工奖、考核标准不同,出现了团队意识欠缺、集体观念不强、执行力不到位等问题。
2.服务保障滞后
后勤保障岗位的工作人员“一个萝卜一个坑”,值班值勤、加班加点是常态,遇到设备故障必须及早排除,遇到员工诉求必须第一时间回复,如果工作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稍有迟缓,就可能影响整个报社的正常运转。一些报社在经营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为了节省人力成本,精减了后勤保障人员,导致后勤保障人手不足,疲于应付突发事故,靠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比如在安防措施、办公设备配置、食堂保障、车辆出行管理、采购维修等事务管理上,服务主动性和服务质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规矩意识需强化
后勤保障工作与钱和物打交道,物资采购、维修维保、房屋改造、员工福利等,涉及到的工作岗位都具有一定的权力,如果规矩意识不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违规违纪问题。随着中央各项廉政建设的规定出台,省市各级加大了对报社的巡视巡察力度,各新闻单位加强了对后勤保障工作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用制度筑牢思想堤坝,提高后勤保障人员的规矩意识。
4.学习氛围欠浓厚
由于历史的原因,报社后勤保障人员文化素质偏低,队伍老化,利益固化,思想僵化,学习自觉性不强,只能在较窄的专业和较低的思维层次上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不能系统性地提供主动服务,与其他部门配合不紧密,疲于琐碎事务,很少提出改进管理的思路和建议。特别是许多员工对智能化的设备操作、程序化的设备检修、高精尖的仪器保养等不熟悉、不掌握,存在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报业新实践,需要后勤保障改革创新
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搞好全方位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大胆改革实践,是时代赋予报业后勤保障工作的新职责。要建立一套培训学习体系,构建一支有专业技术水准和服务意识的员工队伍,以务实管用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服务制胜、保障有力的市场主体,做好后勤保障管理工作。
1.抓好队伍,强化人力成本管控
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后勤保障工作必须与采编工作一样,实行量化考核,全员“定岗、定职、定薪”。绍兴日报社加大对后勤保障工作的改革力度,核定各岗位职能和人员配置,核定年度薪酬预算基数,对现有后勤人员重新建立按岗所需的薪酬分配体系,理顺用工关系,通过设置管理岗、骨干(责任)岗、服务岗等,加快去行政化步伐。目前,大多数报社的后勤保障人员薪酬分配未能与本报社工资体系同步,处在较低的水平。绍兴日报社积极探索,通过比照上年度的后勤保障总费用,将部分节支费用作为对后勤人员的奖励,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2.开源节流,积极探索公司化改造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这是绍兴日报社党委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报社积极试行内部虚拟化结算方式,通过市场调节,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实施公务车辆、办公用房、办公用品、水电费用等内部结算。在统筹安排各部门办公用房的基础上,按照使用面积按月收取用房费用。经营性部门临时使用会议室,按租用时间、面积、次数核算费用,年终时统一结算。
3.推进改革,加快引入社会化服务
实行社会化服务,是报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大势所趋。加快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服务,是整合人力资源、有效控制成本、开源节流的重要方式和改革方向,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沿海一些报社已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减少人力成本,引入专业化服务,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地市级报社学习。绍兴日报社积极探索实行餐饮、保洁、绿化等项目的社会化服务,对提升职工幸福指数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4.提升素质,强化全员专业性学习培训
现在,后勤保障线的设备现代化程度较高,操控性较强,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保养。要发挥好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就必须先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强化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一方面,通过请进来,由专家进行技术辅导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对后勤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考核。只有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主动去学、去钻研,才能提升业务素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绍兴日报社对后勤保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专题学习,专项考核,并将各类培训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出台了相关考评考级制度,对达不到标准的实施末位淘汰。
(作者:绍兴日报社后勤保障中心主任)
责编/邓应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6月(上)P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