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纸媒转型与人员素质重构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张松伟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8    
  【摘要】转型是当前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面对技术进步和媒介业态的颠覆性变化,传统纸媒的转型已不是单纯的形态转变,还需要从机制、人员、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变革。政府采购信息报面对转型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调整人员结构、重构能力素质,为报社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传统纸媒 人员结构调整 素质重构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纸媒转型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新型技术,无论进行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变革,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政府采购信息报于2003年1月1日创刊,是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宣传媒体、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指定信息发布媒体。报社10多年来深耕政府采购领域,服务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赢得了政府采购行业的高度认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府采购信息报也面临经营发展难题,转型成为必然的选择。为顺利完成转型,报社以人员结构调整和人员素质重构作为两大抓手,不断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整人员结构,适应转型需求
  传统纸媒的核心业务是新闻采写、广告营收和报纸发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纸媒广告收入下降,采写、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成本巨大,让报社不堪重负。要想走出困境,传统纸媒必须对业务进行调整。2015年之前,报社新闻采编业务实行采编合一的工作模式,直接从事采编业务的有40多人。为了适应纸媒向新媒体转型的趋势,从2015年6月开始,报社对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报纸由之前“一周三期”改为“一周一期”,并大幅度压缩编辑业务人员,实施新的采编分离工作模式。调整之后,取消了原有的报纸编辑部,将报纸编辑部与新媒体编辑部合并,成立“内容与产品部”,直接对总编辑负责。这个部门承接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的编辑工作,作为整个报社内容产出的最终集纳和加工部门,只有7名工作人员。
  虽然从事报纸编辑业务的人员减少了,但报纸质量并没有下降,报社按照少而精的理念,重新进行人员整合,编辑不再是单一工种,而是全媒体编辑,同时具有网站、报纸、微信、微博的编辑功能。同时增加了新媒体技术部门、推广部门,加强了一线新闻采写团队,重点开展行业深度融合和资源经营开拓。人员结构的调整,保证报社转型中一线力量得到充实,支持各项业务的发展。
  转变生产模式,网站变身“基层数据库”
  人员调整伴随的是报社内容生产机制和传播机制的变化。在探索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纸媒更加倾向于实施“媒体+”战略,即“固守原有的技术逻辑和运营规律,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人才,将网络新媒体和智能技术当成媒体的辅助力量”。“报纸生成网站”是很多传统纸媒的选择,网站、两微一端作为报纸的补充,运营目的很明确,就是将报纸内容第一时间搬到网络上,这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
  政府采购信息报在转型过程中十分注意这个问题,在调整人员结构的同时,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提出“网站生成报纸”的新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报社内容生产体系的所有内容,首先提供给互联网平台,报纸则是基于网站上的内容生成,是对网站信息的筛选和深化。
  这样的模式下,记者不需要考虑不同媒体的属性,不需要对稿件进行多次加工重复投稿,只需要满足网站的发布条件即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网站来说,不需要等报纸出版后再去搜罗文章,解决了网站基于报纸生成时效性差的问题,保证最新鲜、最有用的信息能够通过最快的渠道传播给受众。
  新的生产模式,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站生成报纸,实际上把网站变成了报社的“基层数据库”,体现了媒体运营的侧重点。随着内容产品部的成立,网络编辑和报纸编辑合而为一。报纸编辑必须学会网络编辑的基本技能,具备互联网思维,满足网站即时发布、快速编辑的特点,从理念和技术层面跳出传统媒体的层次。对于网络编辑来说,要提高业务素质,从只会“复制、粘贴”的“搬运工”转变为专业媒体的网站编辑。一方面,要求他们学习并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质量的编辑理念;另一方面,要求他们有更高的原创能力,以满足专业媒体的内容要求。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报社从两个方面入手,重构编辑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一是加强专业知识储备。政府采购信息报是专业媒体,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府采购一线实操案例。为此,报社组织编辑进行日常化的学习和培训,比如,每周会组织一次对热门采购事件或经典案例的分享解读,每天会考核编辑人员对法条的背诵理解,每月会定期组织对人员的电子化考试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员的知识储备。
  二是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在转型过程中,对编辑的所有要求,都在考核导向中体现。例如,对于在原创内容写作、网站专题、业务学习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员工,报社会予以奖励,明晰不同媒体平台工作任务的核算标准,奖优罚劣。对于不能适应转型要求的人员,则有相应的处罚和退出措施。
  着力打造知识传播产业链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海量存在,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免费信息。单纯传播信息已经不足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传统纸媒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价值大大降低。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实现注意力变现,就必须从过去的信息传播转变为知识传播。
  业界认为,基于市场认同、客户认同的内容权威性、不可替代性,是构建付费墙的基础。那些具有独家信息、视角、观点的深度内容产品,以及针对用户个性需求、个性兴趣的服务性产品,是可以收费的。知识有别于单纯的信息,它体现了对信息的深度总结和提炼,特别是对于专业性强的行业用户来说,知识可以指导工作,提升素质能力,这就构成了知识资源的稀缺性。
  2017年7月,新修订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以下简称“87号令”)发布。对于传统报纸来说,关注其新闻性,让受众知晓87号令已经发布,其要点如何即可,但对于政府采购用户来说,仅仅传播一个信息是不够的。针对这样的需求,一篇《深度|87号令的65个亮点》的解读文章迅速出炉,点击量半个小时过万,一天之内,报社以这篇文章为主体制作的网络专题点击量逾16万,牢牢占据网站点击量第一的位置,成为政府采购领域第一篇10万+的文章。
  作为传播者,我们必须知道受众想要什么。当知识可以作为资源时,一个依托知识的产业链就可以在媒体转型中逐渐形成。免费的知识可以吸引注意力,精品的知识可以换取价值。对于日渐式微的纸媒来说,从卖报纸到卖知识,是一种可以参考的转型路径。在此模式下,传播知识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首先是具备生产知识的能力。生产知识并非是简单的叙述和罗列,它需要借助专业能力,将复杂的信息分析整理,使之成为能够指导实践的知识。比如,政府采购信息报几乎每期都会推出对IT、汽车、电梯、家具、空调电器等领域的采购数据盘点,采购人员可以从中得知采购活动的整体情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应商则可以判断自己产品的优劣以及整体的市场形势。这些分析文章需要编辑记者具备对数据、对市场的敏锐度,有很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并能够结合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宏观形势找出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次是判断知识的能力。有些知识并不需要生产,它已经被总结,只等有人去发现和推介。比如,政府采购信息报连载了江苏省财政厅制发的六张政府采购流程图。在流程图发布之时,它只是作为一个省的举措,通过编辑记者的判断和挖掘,认为这些流程图对全国各地的政府采购同行具有指导意义,这就是判断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基于新闻敏感性,还要对行业实践能准确把控。
  最后是包装知识的能力。纯粹的知识是枯燥的,并非所有受众都愿意接受,对知识形态进行改造和包装,是知识能有效传播的必要环节。一篇稿件,在微信平台的标题拟定、在网站上的展现形式、在报纸上的排版布局,都是编辑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单位:政府采购信息报社)
  参考文献
  [1]张勇军,江作苏.从报纸生产商转向内容提供商——报业内容产业价值链的断裂与重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05).
  [2]傅钟中.突破报业转型中“组织惰性”困境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9).
  [3]漆亚林,谯金苗.未来媒体的路向与报业未来的想象[J].中国报业,2018(21).
  [4]任雯哲,荆彦婷,魏旭,刘玲.报业转型与人力资本转化[J].新闻窗,2018(04).
  责编/邓应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6月(上)P50-51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