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军事网络专题特色探析

——以近三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获奖作品为例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刘小铭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03    
  【摘要】在新媒体传播迅速普及的大环境下,网络专题以信息集纳为表现形式,成为军事主题新闻的新型“打开方式”。本文立足于军事新闻指导性和话语风格的特殊性,通过对近年来中国新闻奖军事类网络专题获奖作品的特色进行分析,力求为军事类网络专题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网络专题  军事新闻  中国新闻奖  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专题是对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下的相关新闻、资料及言论的集纳。与传统媒体专题相比,网络专题具有更强的时空延展性和开放性,被视为网络媒体特色和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优势的集大成者。在国内,网络专题以其内容的高度丰富性一度成为网络媒体竞争的核心指标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网络专题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创新碎片化信息的整合方式,贴合受众需求,化繁为简,成为网络专题深度报道新特色。
  借助新媒体报道手段,军事网络专题可在多层面、多角度上展开立体化报道。发挥网络专题的特色优势,将军事新闻的背景资料、事件脉络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和剖析,能较好满足受众对报道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的信息需求;线上互动亦可提高受众参与度,提升传播效果,强化舆论引导。
  选题策划切入柔性视角,打造差异化传播
  现阶段,军事新闻普遍存在“选题精良、效果甚微”的现状。主旨思想方面的“规定动作”容易使报道陷入概念化、抽象化地呈现报道群体面貌和状态的窠臼。而焦点的虚化既不利于报道深度的挖掘,也不利于报道内容的呈现,反而加剧了受众的距离感和迷失感。为规避军事专题报道的信息同质化倾向,可借鉴文学叙事上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细小平常中引出重大主题,增加专题报道的个性特色。
  例如,报道戍边官兵精神风貌时,可从一个士兵看一支军队,从一个小故事映射一个大时代,用平实感人而有说服力的专题故事使其中蕴含的价值导向“潜入”人心。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无人区·52载守边人》选取护卫祖国边疆群体中的一个普通个体,通过对这个典型个体的个性刻画和细节呈现,使受众产生代入感和亲近性,也使整个群体的特质及其背后宏大的主题得以具象化的展现;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祭·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在选题策划和框架设计上,以柔性视角切入,创新观点和表达,精心选择典型的“历史细节”,与人们心灵的“痛点”、现实的“触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行有序对接,以创意输出实现差异化传播。
  版面语言创新层次设计,凸显核心内容
  网络专题的亮点在于使稿件素材产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优秀网络专题栏目的编排是以碎片化信息的高度整合为具体呈现,通过对新闻事件与主题的凝练,与核心信息建立强关联,创新呈现形式,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优良视觉设计凸显核心内容,使受众在短时间内对新闻事件或主题有一个较为全面与宏观掌握的同时,对主打项目形成视觉记忆。
  要克服新闻信息过载造成的干扰,可以采用时间轴的设计形式。时间轴截取报道对象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间点,以此为线索串联稿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出更具形象感的形式,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点状报道带来的线索断裂感。例如,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中国军网二等奖作品《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南海纪行》中,专题组人员以《今夜,军舰都去哪了?》为切入点,排列出军港、军舰、水兵、任务、使命、五大兵种、军港文化等多个栏目,其中《变迁·记录舰艇今昔》栏目就用一根时间轴串联记录35年间南海舰队舰艇下水服役全过程。当人们把光标放在时间线上时,一张张图片从人们眼前走过,就仿佛整个发展历程一幕幕展现在人们面前,历史代入感强,令受众印象深刻;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证在说历史》将“物证”作为主打栏目,在整个专题页面中心位置,将今昔图片进行滑动对比,配以翔实的细节和相关的文字说明,让时间仿佛停留在那个特定时刻,让人们进一步贴近当时的场景,促使受众思考与回味。
  另一方面,版面设计还可以灵活运用视觉传播手段抓住受众眼球。受众在接触新闻专题时,专题中的照片起着定位报道基调、形成视觉强点的作用。因此,应选取最能反映报道对象特征及报道基调的图片作为视觉中心,帮助受众瞬间形成对专题的基本认识。此外,还可以巧用短视频增强传播效果。在报道中适度加注长度1分钟左右的视频,通过创新叙事模式,突现高潮或戏剧性的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人们的注意力。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3D建模、图表、Flash编程等技术,发挥“多维造句”的优势,以凸显内容为宗旨,烘托氛围,传达情绪,造就“新闻速记”的同时,规避“新闻速朽”。
  以《祭·忆》为例,它跳出了常态的专题制作模式,在片头设计上运用了蒙太奇手法,由远及近地推出红色的“祭”和黑色的“忆”两个大字,与少女手捧鲜花的剪影形成强烈反差,营造出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场景”。片头视频结合《辛德勒名单》中的悲怆乐段,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警示牌为背景,采用聚焦的“光束”形式,切换一个个记录日军侵华暴行、慰安妇控诉及民间祭奠的历史镜头,集史料图片、创意动画、互动数据、经典音乐等多种元素,感染力极强。黑色砖墙界面上300000、33天、12月13日、105个团等一组组数字被设置为相关背景资料的链接入口,信息翔实而有层次感。另设有“数轴”,集中呈现10多处在南京大屠杀丛葬地开展的祭奠活动,通过活化地图标明中国境内和江苏省内有代表性的抗日遗址,调动受众情绪,引发受众共鸣。
  传受互动巧用多媒体手段,实现便捷交流
  网络专题要结合移动端发展趋势,发挥多媒体互动优势,增强专题报道的受众体验。良好的互动不仅有助于及时掌握受众反馈,也有助于提升专题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例如在制作出《无人区·52载守边人》这一作品后,7月27日,《现代快报》专题制作组再赴无人区,利用网络直播,邀请戍边老人魏叔老两口与网友直接在线交流,进一步加强受众对专题人物的接受度和信任感,继而加深对报道主题的认同感;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先烈不容亵渎正义从不缺席——加多宝侮辱邱少云案全追踪》注重网络舆论互动,在自媒体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网友对此事的看法,并将“网友讨论”设置为主打栏目之一,结果收到10多万条网友互动留言,引起受众较强反响;《祭·忆》则通过“虚拟捐砖,十城联动”活动,在网页插入一组快速跳动的网友在线参与加“砖”的数字,使受众通过自身行为来感受主题,对专题留有更深的印象。
  H5也是网络专题报道中常用的互动手段。由于H5页面拥有灵活的动画特效、强大的交互应用和数据分析功能以及对页面传播效果跟踪、分析的优势,且与移动终端契合度较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也非常便捷,因此,H5可以为偏于“坚硬”的军事新闻提供一种柔性包装,从而提高军事新闻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
  但是,对于军事网络专题报道来说,仅有形式上的创意显然不够,还要规避形式大于内容所造成的受众审美疲劳。如果互动环节传达的信息点过多,重点不突出,弹出速度过快,反而会对受众产生干扰,也会挑战受众的耐心。因此,互动手段必须服务于内容,确保整体结构简明、清晰,以阅读便捷为要义。
  结语
  在高度开放的信息网络中,受众除在媒体构建的阅读网络中被动获取各种信息外,也会主动寻找相关信息以形成对事物的立体认知,这对军事网络专题所呈现的观察视野、思考深度和方法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公众情绪、立场以及认知框架,辅助受众形成对事件及相关社会意见的全面了解与深入认识,是做好军事类网络专题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周科进.网络媒体表现形式的集大成者:网络专题[J].新闻战线,2004(6).
  【3】金伟忻.从《祭·忆》获奖看重大主题报道的多维度聚合创新[J].传媒观察,2016(1).
  责编/刘之琪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11月(下)P27-28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