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体育IP+大众赛事赋能,维达体育营销实现全域破局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5    
  近日,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赛事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赛场上的每一次扣杀与防守都牵动着亿万国民的心。在这场全民瞩目的体育盛宴中,维达与全球代言人、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并肩登场,通过央视平台轮播广告强化品牌曝光,更以“韧性”精神为纽带,实现与消费圈层的精准共鸣。

  黄金时段赋能,维达夯实品牌行业地位
 
  在生活用纸行业步入存量竞争的今天,品牌之间的较量已从功能层面升级至精神共鸣。全运会作为国内规格最高、参赛规模最大、项目覆盖最广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汇聚了全国各省区市的顶尖运动员,是展现中国体育发展水平的核心舞台,其曝光度与影响力在国内体育IP中稳居第一梯队。
 
  11月9日至21日,维达联手孙颖莎出现在CCTV-5、CCTV-5+两大核心体育频道中,在赛事期间实现全时段广告轮播。借助国家级大屏媒体的广泛覆盖,将“超韧实力”植入公众视野。
 
  不止于此,在权威曝光之外,维达致力以趣味互动打破品牌与用户的沟通壁垒。赛事期间,维达发起语音评论征集活动,邀请用户在小红书平台用声音为赛事助威。被选中的留言有机会获得品牌好礼,并将融入维达的共创视频,让消费者的参与感转化为品牌传播的一部分。此外,维达同步推出活力运动季定制套组,每一款都源自球迷的呼声,让“韧性相伴”更懂市场所需,以冠军同款产品回馈用户。

  此次维达与孙颖莎携手登陆央视全运赛场、引领全民关注热潮,国民偶像与国民品牌强强联合的背后,是对品牌“韧性”精神的共同坚守与践行。作为跨代际的体育榜样,孙颖莎既收获了年轻群体的喜爱,也赢得了家庭用户的肯定;维达借助孙颖莎广泛的国民度,也让维达的“韧性”理念得以穿透不同消费圈层,实现更高效的品牌传递。

  瞄准顶级体育资源,维达全面构建体育营销战略新生态
 
  四十年来,“韧”始终是维达的核心商业逻辑,同时也是维达产品品质的一大特色。从率先推出100%原生木浆生活用纸颠覆行业格局,到研发超韧纤维交织技术打造“湿水不易破”的核心产品,再到推出可水洗厨房纸巾满足多元场景需求,维达始终聚焦生活用纸的“韧”性技术突破与品质升级,将产品功能升华为品牌独有的商业标识。
 
 
  而体育营销的全面落地,是这一品牌基因新时代商业转化的集中变现:通过顶级IP的势能放大与大众赛事的场景渗透,2025年,维达的体育营销战略已完成从单一曝光到系统生态的全面升级。这一升级以品牌核心的“韧性”基因为纽带,构建起一个覆盖多层次赛事、打通多维度价值的完整体系。
 
  例如:维达今年与国民足球赛事“苏超”达成合作,从赛事开始到结束,维达都深度参与其中,以赛事“共创者”的身份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助力营造积极健康的赛场氛围。
 
  以韧之名,赋予体育营销更深内涵
 
  不止于绑定顶级体育IP筑牢品牌高度,维达深耕大众赛事的体育营销布局并非单纯的品牌曝光,而是以“韧”的精神力量为核心纽带,引起大众深度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精准价值绑定——让人们在看到体育赛事中坚韧拼搏的精神内核,同时从中感悟到维达品牌多年传递的“韧”性品质,为营销转化奠定核心基础,彰显了其体育营销战略的深层商业考量。
 
  如今,维达的体育营销生态已形成自我演进的良性循环:赛事内容持续吸引关注,创新互动深化用户连接,市场反馈反哺产品研发。在这个循环中,“韧性”完成了从产品特质到品牌精神,再到战略核心的华丽蜕变,既实现了商业受众的精准触达与消费转化,拓宽商业覆盖边界,又深化了品牌核心价值的用户认知,为维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据Worldpanel《2025品牌足迹报告》显示,维达消费者触及数达4.87亿人次。与此同时,品牌还荣登尼尔森IQ×36氪“国货未来超级品牌”榜单,成为快消领域首个入选的家庭护理品牌。在今年8月的天猫金妆奖评选中,维达斩获“年度TOP品牌奖”“年度纸品奖”和“家清年度卓越贡献奖”等三项重量级荣誉,印证了其体育营销战略在商业路径的有效性。

  展望未来,维达将继续深化体育营销战略布局,以体育赛事为场景载体,以用户共鸣为连接点,通过更多元的体育IP合作、更创新的互动形式,让“韧性”的品牌精神在不同生活场景中持续绽放。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