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掌柜包装焕新,看“中国守味人”的文化赋能与商业远见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5    
  近年来,中国餐饮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餐饮供应链的品牌化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之下,中粮餐饮旗下产品品牌福掌柜率先启动全线产品包装焕新,以一条寓意深厚的“黄金曲线”传递了崭新的品牌识别与产品信息。
 
  作为中粮集团在餐饮供应链领域的重要布局,中粮餐饮已建立起覆盖食用油、调味品、洗洁精、酒类产品等多品类的产品体系,其中食用油板块形成了以福掌柜为重点品牌、福临门为高端品牌,福之泉、五湖、四海、香谷坊为侧翼品牌的品牌组合,在市场中构建出层次清晰、持续优化的产品格局。
 
  此次福掌柜食用油全线产品的包装焕新,不仅是视觉体系的升级,更是中粮餐饮推动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品牌系统思考的落地。新包装以“黄金曲线”为视觉载体,将“中国守味人”品牌文化资产具象化呈现于产品端,展现出中粮餐饮在商业实践中融合人文关怀与市场智慧的深厚能力。
 
  人文曲线勾勒出的“守味人”生意哲学
 
  长期以来,餐饮供应链企业对产品的定义都以贸易属性为主,价格与交易效率是判断供应链企业能力的主要标准。
 
  中粮餐饮认为,在交易与订单背后,供应链企业的产品品质、服务能力也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餐饮行业本质上是具有人文温度的产业,优质的供应链服务应当实现商业价值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基于“产业为根、匠心为魂”的理念,中粮餐饮建立起“中国守味人”品牌文化体系,致力于守护中国餐饮之“味”,传承民族饮食之“道”,并将其延伸至福掌柜的包装焕新。
 
  福掌柜新包装设计从餐饮文化的源头——农业文明中汲取灵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时、地利、人和”理念的深入理解,提炼出体现中华文明传承的人文曲线。
 
  这条曲线既蕴含阴阳调和的自然哲学,又体现时空流转的节律变化;既象征黄河文明的源远流长,又呼应麦穗成熟的丰收意象。它不仅作为品牌识别的视觉元素,更承载着中粮餐饮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福掌柜“匠心为魂,专业之味”的守味人精神。
 
  在商业层面,这条曲线蕴含着深刻的经营智慧。餐饮行业海纳百川,中粮餐饮深刻认识到“和为贵”经营理念的重要性。新包装承载的不仅是高品质的供应链产品,更以大气、圆融的经营哲学,诠释了中粮餐饮如水般包容、如火般温暖的经营理念。在餐饮行业的发展起伏中,中粮餐饮希望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面对行业挑战、共同成长。

  从福掌柜包装焕新到品牌体系升级
 
  行业观察显示,福掌柜新包装作为“中国守味人”品牌文化资产的重要载体,其背后是一套从文化共识、产品分层到营销转化的完整的体系。这套体系进一步强化中粮餐饮的品牌信任感,并转化为销售增长。
 
  基于“中国守味人”的品牌文化,中粮餐饮根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创新产品与服务体系,通过专业的餐厨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厨师等行业从业者。
 
  在产品布局方面,从大豆油、菜籽油到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各类油品,中粮餐饮均经过精心研发,在保留原料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满足不同菜系和烹饪方式的专业需求。近年来,中粮餐饮陆续推出福临门学生营养餐专用食用植物调和油、福掌柜煎炸油等针对性产品,展现了对细分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在品牌传播层面,中粮餐饮通过“掌门驾道·福掌柜中国行”“中粮餐饮美食地图”等项目,深入厨师群体与区域市场,将品牌文化植入餐饮终端。与此同时,中粮餐饮通过内容矩阵、白皮书发布、行业论坛等多维传播,持续强化“守味人”在供应链安全、菜品创新与饮食文化传承中的角色认同。
 
  同时,紧密结合市场端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中粮餐饮在“精良、精益、精细”的“三精理念”指导下,建立了基础产品、特色产品和高端产品三级体系,实现对餐饮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全面覆盖。其中,基础产品注重质量稳定与价格合理,特色产品聚焦差异化需求,高端产品则致力于满足特定群体对口感和品质的极致追求。
 
  从“一条曲线”到“一个体系”,福掌柜的包装升级不仅是“中国守味人”的诠释,更是中粮餐饮推动产业链转型的举措。“守”是责任与标准,代表着中粮餐饮对产业链安全、品质、信任的坚守。“味”是创新与活力,承载着中国餐饮的风味、人情与文化。
 
  展望未来,围绕餐饮细分需求的定制化研发,正成为供应链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推动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能力。中粮餐饮将继续以“中国守味人”文化赋能产业,在守护中传承中国味道,在创新中激发产业活力,构建从产品价值到文化认同的完整生态,让中国餐饮更安全、更高效、更有味道。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