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助力定西乡村振兴——智惠融集团在行动

来源:中国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0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浪潮中,企业的力量正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日,智惠融集团董事长周军、旗下智惠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李怀望、君堂灏昌创始人张玉昌三方携手,共同踏上甘肃定西的土地,深度参与“合作腾云村助力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项目”,以实际行动宣传大美定西,为当地农产品打通市场通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强强联合:三方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智惠融集团在金融科技领域成绩斐然,凭借“金融科技+产业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在全国多地建立起服务网络,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智前言、惠初心、融万象、创同行”的理念,在不同领域积极探索,致力于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智惠陇农业发展公司,专注农业领域,在农产品种植、加工等方面有着专业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更是扎根田间地头,以推动农业产业化为己任,让农业产业化的种子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君堂灏昌,凭借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卓越能力,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农产品推广、销售及平台建设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旗下重点打造的“吉百艾”平台,是一个集旅游景点推荐、地方农特聚焦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能为定西农产品提供展示与销售的优质渠道。此次三方携手,共同聚焦定西腾云村的农产品推广,无疑是一次强强联合的生动实践。
 
  深入腾云村,探索发展新模式
 
  此次合作的核心——腾云村,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地方。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村庄,而是以“服务本地生活、助销农特产品”为使命的商业综合体。这里占地327亩,入驻企业286户,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农户+市场+电商平台”直供模式。通过线上“助农直播+社区团购”和线下依托各县区乡镇批发专线辐射商超及店面的双轨驱动,农产品外销动能强劲。同时,小商品城引入义乌小商品矩阵,与生鲜农产品形成消费闭环,提升了客流量和商户收入。

  三家企业深入腾云村考察,了解到这里不仅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如640㎡演播大厅、17间专业化直播间、智能选品中心等,还有丰富的培训活动,如定期举办的“电商运营实战课”“直播带货特训营”等,已累计培训超1000人次,成功孵化34个电商项目,带动众多人就业。这些都为农产品推广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定西:藏在西北的“宝藏农业区”
 
  定西,这座位于甘肃中部的城市,凭借独特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孕育了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却长期面临“优质产品难出圈”的困境。
 
  这里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产出的马铃薯个大质优、淀粉含量高,衍生出的定西宽粉更以“薄、滑、筋、透、香、爽”的特点成为国民喜爱的美食;同时,定西也是道地中药材的核心产区,党参、黄芪、当归等药材因品质上乘,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此次三方合作的核心,正是让这些“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多元化推广:让定西农产品“走出去、被爱上”
 
  基于三方优势与腾云村的平台基础,此次农产品推广将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品牌与渠道并重”的策略:
 
  线上矩阵:通过“吉百艾”平台及各大电商平台,以图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邀请当地农户、达人分享农产品种植故事与加工过程,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透明消费,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线下拓展:积极参与全国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与各地经销商、采购商建立长期合作,打通线下批发与零售渠道。
 
  品牌升级:深入挖掘定西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标识的特色品牌,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同时优化供应链与物流配送体系,确保农产品新鲜、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
 
  不止于商业:以责任践行乡村振兴使命
 
  此次定西之行,既是一次产业合作,更是三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推广农产品,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同时为城市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优质的特色产品,实现“企业赋能乡村、乡村回馈市场”的双赢。

  未来,智惠融集团、智惠陇农业与君堂灏昌将继续深化合作,以腾云村为起点,持续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期待更多企业加入这一行列,共同让大美定西的优质农产品走出甘肃、走向全国,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