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元饮品迎政策红利,六个核桃靠“技术+渠道”打开增长空间

来源:东方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05    
  在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养元饮品交出经营韧性的中期答卷。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5亿元,归母净利润7.44亿元。行业人士指出,养元饮品财务数据相对韧性,盈利能力稳固。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暴增、货币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以及短期借款等数据,说明养元拥有坚实的财务安全垫。高分红比例,则印证企业现金流充沛与股东回报诚意。
 
  政策东风开启千亿蓝海
 
  1997年,养元饮品在河北衡水成立,凭借对单一品类的持续聚焦,逐步将区域品牌打造为覆盖全国的国民级饮品。经过二十多年时间,“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语不仅嵌入几代消费者的记忆,“六个核桃”也成为植物蛋白饮料中代表性的超级大单品,年销超过了85万吨,市占率突破80%。
 
  如今,植物基饮品行业再迎政策东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双蛋白工程”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形成政策双驱动,老龄化催生功能性需求,Z世代偏好低糖跨界产品,银发经济与年轻消费形成双轮驱动。有数据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0亿元。
 
  乘借消费与政策利好,养元饮品持续推进产品矩阵多元化。相关资料显示,公司针对当前消费市场分层化、分级化和存量竞争的特点,在“精品”和“养生”系列的基础上,打造不同产品系列。包括对接中老年和控糖人群需求的“无糖+”系列;针对节庆场景打造的“六六大顺”礼盒产品;顺应理性消费趋势,持续推广“利乐新鲜装”“易智优选”等高性价比产品;同时创新研发红枣核桃乳、燕麦核桃乳及养元早餐豆奶等新品,构建覆盖多价格带、多消费场景的产品体系。
 
  在推行多元化策略的同时,养元饮品并未放松对品质的追求。根据半年报披露,其主打产品“六个核桃精品系列”依托独创的“5·3·28”生产工艺、“全核桃CET冷萃工艺”及“五重细化研磨”技术,成功去除核桃仁种皮中的苦涩物质,将研磨颗粒细度控制至纳米级别,显著提高了核桃的营养成分利用率。与此同时,养元饮品牵头制定国家标准《植物蛋白饮料 核桃露(乳)》(GB/T 31325—2014),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推动市场良性发展。此外,在报告期内,公司将原有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升级为国际GFSI认可的FSSC22000体系,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渠道变革激活增长动能
 
  对于快消品企业而言,渠道是生命运输线。报告显示,为应对渠道分化趋势,公司制定了差异化渠道策略,通过“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维协同机制,打造营销闭环,持续提升存量市场运营效率。
 
  在传统渠道端,通过优化终端陈列及规模、完善营销闭环,巩固“流通、商超”等传统渠道基本盘、稳定现有销量;截至报告期末,养元饮品全国范围内经销商总数已达2727家,上半年新增126家。从地域分布看,华中与西南地区增长最为显著,分别新增36家和30家,反映出公司正在加强区域市场渗透与渠道下沉。新兴渠道端,按优先级拓展“社群、折扣、即时零售”,抢占区域市场份额,持续深化合作关系,优化新兴渠道运营模式。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养元饮品直销收入同比增长8.81%至2.10亿元,占比提升至8.6%;养元饮品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运营模式不仅有助于构建覆盖广泛、响应敏捷的bC联动网络,也为未来规模化开展消费者推广与品牌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半年报披露,公司期末存货余额为5.09亿元,同比下降33.72%。在销售渠道的调整下,公司的库存管理效率有所提升。同时结合“以销定产”模式,使公司可以根据销售需求动态调整生产,避免库存过度积压,进一步保障资金的良性循环。
 
  行业人士分析,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需要企业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养元饮品始终保持“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品牌初心,持续投入脑健康科研,强化品牌渗透力;同时凭借技术壁垒、渠道活力与财务韧性,在消费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的变局中,构筑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