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一场名为“萤火计划”的五育实践课堂近日在惠州潼侨镇宏村生动展开。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韧竹实践团二队的青年学子们,扎根乡村基层,以德育铸魂、智育启思、体育强基、美育润心、劳育砺行,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提质增效,为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供了鲜活的基层实践样本。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韧竹实践团在宏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卢星玮供图
一、德育先行:筑牢安全与心理双重防护网
实践团聚焦乡村儿童成长需求,创新采用“安全+心理”双轨德育模式。通过互动问答、视频解析和情景模拟,将交通安全和反诈知识融入生动教学;借助绘本故事和情绪分享课堂,引导孩子认知自我、学会表达。“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孩子织就一张温暖的成长防护网。”支教队员如是说。
▲支教老师讲解安全知识 黄凯茵供图
▲带领学生认识情绪 卢星玮供图
二、智育传承:侨乡文脉润童心
宏村作为侨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团紧扣地域特色,开设“家训传承”课程,孩子们在分享家风故事中感悟“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侨乡文化课堂上,一封封亲手书写的家书,让侨胞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童心生根发芽。这种“文化寻根”式的智育启蒙,为乡村孩子打开了通向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窗口。
▲图为支教老师带孩子们认识家训的照片 卢星玮供图
三、体育赋能:趣味运动激活团队精神
“加油!快到终点了!”操场上,摸水瓶、珠行万里等趣味运动项目热火朝天。实践团设计的体育课程,不仅强健体魄,更注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孩子们在奔跑跳跃中体验竞争与合作,汗水与笑容交织成这个夏天最动人的画面。
▲图为孩子们进行趣味项目的照片 黄凯茵供图
四、美育浸润:艺术滋养点亮童年
美育课堂上,合唱《少年有志》的清澈童声回荡校园,书法课上的笔墨飘香传递着张九龄《望月怀远》的隽永诗意。舞蹈教学《少年》的旋律中,孩子们从生疏到熟练的舞步,展现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心理纸托绘画则让色彩与情感自由流淌,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同步提升。
▲图为书法课成果展示的合照 卢星玮供图
五、劳育创新:传统工艺与航天梦想交融
实践团巧妙融合非遗传承与科创教育,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劳育课堂。扎染课上,孩子们惊喜地看着亲手创作的布料变幻出绚丽图案,在实践中领悟匠心精神;火箭手工课堂上,一个个火箭模型在巧手中成型,航天梦想随着作品升腾。这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劳育模式,为乡村孩子开启了通往未来的多元可能。
六、高校实践与乡村教育的双向赋能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韧竹实践团的“萤火计划”,不仅为乡村孩子带来了多元教育体验,也搭建了高校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实践平台。这种双向赋能的教育实践,既响应了国家“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政策要求,也为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教育领域的生动案例。
正如实践团指导老师所言:“教育不是单向给予,而是相互照亮。我们用萤火微光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他们用纯真与热情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这场高校与乡村教育的美丽相遇,正成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廖嘉航 朱境欣)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