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开得:聚焦“换芯”让健康饮水普惠全民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31    
  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端净水市场零售额已达156.5亿元,同比增长21.3%。量价齐升的市场态势,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一个围绕耗材的“后消费时代”困局也悄然浮现。其中,净水器的滤芯更换费用问题尤为突出,正让不少消费者陷入“买得起,用不起”的尴尬境地。
 
  被“隐形开支”绑架的健康权
 
  在当前的净水器市场,尤其是以RO反渗透技术为主流的产品领域,一台售价两三千元的主机,其核心RO滤芯的单次更换费用可能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元。若再算上PP棉、活性炭等多级前置滤芯的定期更换,一年的总开支轻松超出许多家庭的心理预期。
 
  “低价卖主机,高价换滤芯”的模式,对企业而言,这似乎构建了一条稳固的“护城河”,锁定了用户的长期消费。但对消费者而言,这无异于一笔“健康税”,在不知不觉中,将一项本应是普惠的健康保障,变成了一项持续的经济负担。
 
  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消费决策前端就设置了障碍。许多潜在用户在了解了高昂的后期维护成本后,选择了放弃或观望,这无疑延缓了健康饮水理念的普及进程。其次,对于已购用户,这种模式迫使他们进行一种无奈的博弈:要么选择“超期服役”,让已经吸附饱和的滤芯继续工作,这不仅无法保证出水水质,甚至可能因内部细菌滋生而带来“二次污染”的风险,让健康家电沦为摆设;要么只能被动接受高价,让本该轻松享受的品质生活,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市场的繁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行业对这一问题的警觉。主机价格的上涨被归因于技术迭代,而耗材价格的居高不下,则在一种行业默契中被维持。消费者看似拥有了选择权,实际上却被圈定在一个高成本的消费循环里,难以挣脱。
 
  99元换芯:一次对行业规则的直接叩问
 
  市场的痛点,往往是变革的起点。
 
  面对这一市场困局,本土品牌易开得为非遗系列产品,推出了“每年换芯99元”的滤芯更换服务,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将年换芯成本从行业普遍的数百上千元,直接拉回到百元以内,这一举动无疑是颠覆性的。它首先挑战了行业长期依赖的“耗材盈利”模式,将竞争的焦点从后端的隐性收费,拉回到了前端的产品综合价值上。此举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企业的利润,或许可以不建立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和消费惯性之上,而是可以通过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和规模化效应,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将长期使用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一次重新定义。消费者在选购时,不再只关注主机的购买价格,而是将未来数年的使用成本一并纳入考量。这是一种更理性、更成熟的消费观念,而易开得的策略恰好迎合了这一趋势。
 
  联手京剧IP:价格策略背后的文化叙事与品牌定位
 
  如果说99元的定价是一次精准的市场穿透,那么与中国国家京剧院的跨界携手,则是易开得为这场变革注入的文化灵魂与社会责任感。易开得敏锐地捕捉到了国粹艺术的“普惠”精神,并将其与自身“让健康饮水普惠全民”的品牌理念进行嫁接。当印有京剧脸谱元素的净水器产品进入厨房时,它所传递的不仅是产品功能,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主张:高雅的国粹艺术应该为大众所欣赏,同样,关乎民生健康的洁净饮水,也理应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松负担的。
 
 
  而且,普惠不等于品质降级,亲民的价格背后,是技术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易开得的做法,为喧嚣的净水器市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它如同一条“鲶鱼”,搅动了固有的利益格局,迫使所有从业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锚点。
 
  从长远看,这对于整个行业和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净水市场的竞争,将逐步从单一的产品性能比拼、价格战,升级到“产品+服务+长期持有成本”的综合价值竞争。这种转变,将加速淘汰那些技术创新乏力、仅仅依赖高价耗材维持利润的落后模式,倒逼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上。对于广大消费者,这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在选购任何耐用消费品时,都应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意识,警惕那些看似优惠的初期购买价背后,可能隐藏的长期支出。一个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的主动变革,也需要消费者用理性的选择来共同塑造。
 
 
  最终,当整个行业回归到以用户为中心、以普惠健康为目标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时,这场由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共同驱动的“主动健康”浪潮,才能真正惠及千家万户。而在这场深刻的行业变革中,任何敢于打破常规、直面消费者痛点的尝试,都值得被市场认真审视和记录,易开得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