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育鸿学校2025年科技节圆满收官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1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育鸿学校2025年科技节圆满收官。这场以“追光钱学森·启智航天梦”为主题的科技盛会,以航天精神为魂、以科技实践为翼,让学子在探索中涵养科学素养,在传承中厚植报国情怀,为校园绘就了一幅“少年逐梦、科技铸魂”的生动画卷。
 
  开幕式上,时光与科技交织。主席台大屏流转着钱学森先生的生平影像,六块移动展板系统呈现“两弹一星”奋斗历程与中国空间站辉煌成就。航天先驱“70年归国路、一生报国心”的故事,随讲解声沁入学子心田。“国为重,家为轻,科学至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钱学森精神,通过影像与叙事的融合,深深打动了在场学子。机器人主持人“小鸿”携中国航天成就与学子对话,航模飞机携国旗掠过操场,引得全场欢呼阵阵。“愿同学们以钱学森先生为榜样,以‘成德’立报国之心,以‘达才’筑强国之基,在科技探索中成长为航天强国的后备力量。”主持人的话语与学校始终坚持的“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在AI技术深刻影响教育变革的今天,守住教育的温度与人文内核显得尤为重要。
 
 
  科普表演区化身学子解锁科学奥秘的“启蒙殿堂”。-196℃液氮与热水碰撞,瞬间升起几米高的“液氮蘑菇云”,云雾缭绕间,学子们伸手触碰边缘冰晶,直观体悟物态变化的科学奥秘。“空气巨炮”挤压喷出的环形烟圈,让“气流运动”的科学原理从课本走向现实;“火焰掌”“水火不容”等实验轮番上演,讲解员以通俗语言拆解科学逻辑。学子们认真倾听、踊跃提问,探索热情被层层点燃。这些互动体验充分体现了科技教育的前沿理念——通过可视化、可感知的方式,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的探索体验。正如学校教师在AI赋能教育论坛上的感悟:“合理利用AI辅助教学,可以减轻教师机械性劳动的负担,让教师能更聚焦于学生个体学习发展的深度引导。”
 
 
  以“航天+科技”为脉络的游园体验区,串联起多元互动场景,让学子零距离触摸科技前沿的温度与力量。沉浸式航天体验打破想象与现实的边界,前沿智能互动展现科技的灵动与精准,趣味科学探究则让抽象原理变得鲜活可感。学子们在亲手操作、亲身感受中,既领略了航天探索的壮阔、智能科技的精妙,更让“科技源于生活、航天就在身边”的认知深入人心,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技的种子。
 
  活动现场,一名参与的学生兴奋地表示:“原本以为航天科技离我们很遥远,这次活动让我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围绕“成德达才”育人目标,学校以学段为纲设计分层科技制作活动,让不同阶段的学子在动手实践中实现“知”与“行”的深度融合。低学段以基础航天制作为载体,在亲手操作中播撒航天认知的种子;中高学段以深度科技实践为依托,在创意搭建与探索中深化科学思维,锤炼创新能力与工程素养。这一设计体现了学校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通过“做中学、玩中悟”的创新形式,让严谨的科学原理化作可感知的具象体验。同时,这也响应了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正如相关专家指出:“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推动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协同突破。”
 
  本次科技节既是对国家航天强国战略与科学教育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学校“成德达才”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学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科学知识与实践技能,更是“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与逐梦航天的热忱。
 
  未来,育鸿学校将继续以科技为笔,以精神为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让航天之光照亮少年成长路,让科技之梦在校园薪火永续。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上一篇:国美AI智领杭城:智创引擎·AIGC共域现场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