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AI智领杭城:智创引擎·AIGC共域现场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1    
  10月17日,第19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文博会由杭州市政府、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参加开幕式并讲话。韩绪在讲话中谈到,本届文博会以“创意杭州·联通世界”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的文化创意力量,构建了一个文明互鉴、产业共赢的国际舞台,是一场兼具人文魅力、科技活力与产业动力的文化盛会。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在开幕式上讲话
 
  作为文博会的主办方之一,中国美术学院的本届主题是“智创引擎—AIGC艺术共域现场”。该展览以“构筑数字艺术创作高地,培育未来艺术生态”为宗旨,深度探索AIGC技术的创造性应用。通过“AI+电影”“AI+教育”“AI+游戏”及“AI+视传”四大核心板块,引导观众超越传统观赏边界,亲身感受人工智能作为“新引擎”如何驱动艺术创作的未来图景。
 
  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市共同发起创建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经过18年的积累和沉淀,被业内誉为国内四大综合性文化会展活动之一。本届杭州文博会以“向新力”为口号,重点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以及文化“新三样”出海、文化消费等赛道,着力呈现一场兼具人文魅力、思想张力、科技活力、产业动力、生活引力的文化盛会。
 
  “智创引擎——AIGC艺术共域现场”(中国美术学院馆)是一场以前瞻视野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及垂类行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共域实践。揭示智能时代“AI+电影”“AI+教育”“AI+游戏”“AI+视传”四大核心板块在“共域”中演变、迭代与进化的无限潜能。感知AIGC作为“新引擎”如何驱动艺术内容从混沌中涌现,塑造出未来世界的无垠图景。
 
展览现场
 
  AI+电影:生成全景
 
  召集人:程斌
 
  “AI + 电影”以影像为核心议题,探讨算法如何重构叙事与感知,深入探索AIGC技术如何从剧本创作、视觉预演到动态生成,全方位颠覆传统电影工业的流水线。算法作为影像美学的“共创者”,生成超越想象的奇幻场景、构建非线性的叙事网络,甚至塑造出拥有复杂背景的虚拟角色。通过一系列实验短片与沉浸影像,呈现由文本、图像到视频大模型所驱动的动态影像艺术,揭示一个由数据流淌而成、每帧皆可独一无二的“AI电影”未来。
 
  “一万道彩虹” 由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发起,以鼓励行业创作者为核心目标的长期共创活动。该活动以AIGC为主线,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促进国内外AIGC创作者、学者和爱好者的深度互动与合作。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希望激发更多创作者运用AI工具进行创意表达,共同创造未来的艺术形式。“一万道彩虹”共创计划2025年度以“一万道彩虹”和“世界文明互鉴”为两大核心命题,呼唤全球AIGC创作者以影像为桥,以智能为笔,绘制一场跨越文化、时空与认知边界的彩虹之约。目前初评评选工作已结束,通过初评的作品将入围“一万道彩虹”AIGC影展。
 
  全景沉浸影像空间:《寻·窟》
 
  寻窟团队自2022年启动“寻窟”工程,致力于以全景沉浸式电影叙事重构洞窟造像艺术与历史记忆。该项目基于自研AI辅助影像重建系统与空间实时渲染框架,使数字遗产的再现不止于“孪生”,而是进入“超现实”与“超感知”的沉浸体验。《寻·窟》是一部关于造像艺术的全沉浸中篇电影项目。项目由《龙门曌相》《莫高窟尘劫》《栖霞山火》三个单元影片构成。观众将通过每一个头盔内的洞窟入口,下坠到“地心”,通过工匠等亲历者第一视角,带领观众直接切入洞天世界,从清末藏经的失落传说到北周造像的毁败危机再介入盛唐巨像的诞生之谜,千年古刹、丝绸古道……在“地心”的世界观下,揭开一个个距今已经久远的历史传说。
 
  重返北方:电子轨道的虚拟考古
 
  《重返北方:电子轨道的虚拟考古》是一个6Dof的交互式叙事作品。发达的铁路网络曾经重塑了中国北方城市的历史与视觉文化,反讽的是,轨道在连接这些城镇的同时也在将其隔离——在真实历史时空与虚拟算法世界两个层面。《重返北方》试图诗意地创造一种乐观的未来考古景观:电子轨道连接了数据孤岛,碎片化空间蒙太奇创造了独特的体验。
 
  《分体拟像》
 
  《分体拟像》是一件沉浸式多模态交互艺术装置,旨在探讨在算法治理与预测性控制所构筑的社会结构中,人类的主体性如何被逐步侵蚀、重塑,直至最终消解。
 
  AI + 游戏:自发叙事与创造觉醒
 
  召集人:帖志超
 
  “AI + 游戏”致力于探索游戏AI作为核心驱动力,为游戏领域带来的范式革新。观众将亲身体验由AI驱动的下一代游戏演示:它们共同演示了算法如何实时响应玩家行为,创造出独特风格的关卡、敌人与叙事分支,标志着游戏从“设计师预设的固定故事”向“玩家与AI共同书写的开放史诗”的转变,邀您一同踏入这个人机共创的交互叙事新纪元。
 
  《溯光行》
 
  《溯光行》是一款基于UE5引擎开发的俯视角3D动作冒险游戏,融合了战斗、探索与解谜元素。《溯光行》是夏鸣游艺工作室的首款作品,开发始于2022年。游戏入选虚幻官方Epic Mega Grants独立游戏计划,并在2023年荣获腾讯GWB独立游戏大赛银奖。游戏项目将于2025年11月正式上线运营。
 
  《山海归墟》
 
  《山海归墟》是一款以中华上古奇书《山海经》为蓝本,融合了解谜、跑酷、射击、载具驾驶与建造等多元玩法的单机开放世界动作角色扮演游戏(ARPG)。项目深度挖掘与现代化演绎《山海经》这一超级文化IP,打造一款既承载厚重文化底蕴、又具备顶级工业水准的3A级游戏作品。
 
  《独行濮旅》
 
  宋朝年间,有一座颖水而生的东方古镇每年都会举办祭典祈福第二年的风调雨顺。一个小孩被好奇心驱使,悄悄溜进了祭典的花船里,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待他醒来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而奇异的地方…...主角从花船上同行的花妖口中得知,这个陌生的世界讨厌人类,主角需要一边隐藏自己的气息,一边去往最上层觐见河神,说清来龙去脉让河神帮助自己回到原来的世界,于是主角展开了全新的冒险旅途。
 
  《摇木罗生》
 
  《摇木罗生》是一款动作类解谜游戏。主角作为外来入侵星体所溅射出的“露水”,在受到本土能源树液“灵泽”的净化后,不仅能够感知到入侵机械体的指引,同时又具备治疗机械病的能力。他在前行路上通过处理各种前人遗留的机关,逐渐解开这个世界封尘的记忆。游戏中,玩家将跟随主角的视角,在异星征战的土地上体验错综复杂的势力博弈与一众将领们的百态人生:仁义、忠义、谋略、偏执……
 
  《魄照千幡》
 
  《魄照千幡》是一款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探索解密类游戏。整体世界观基于“中元节”民俗文化构建,以傩文化为表现形式,试图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中国人“虽隔不离”的生命哲学。游戏中,玩家穿梭于“生死”两界,通过技能破解谜题,经历一系列冒险后回到了“故乡”。
 
  AI+视传:良渚文化与乡村美学复兴的视觉对话
 
  召集人:王弋
 
  本次展览深入探讨良渚遗址的历史文化,展示古代文明如何影响现代乡村文化的复兴过程。通过结合“文化传承”与“乡土美学”,展览视觉通过良渚文化符号的截取与转译,探索如何通过符号转译与图像表达,赋能乡村振兴,描绘未来乡村的美学新境。通过跨文化设计研究,开启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AI+CDSA:《记忆共存——在时间的交汇点》
 
  召集人:阮悦来
 
  “记忆共存”艺术展脱胎于“城市数字表皮艺术节”(City Digital Skin Art Festival,简称 CDSA),该艺术节展长期倡导“数字化公共艺术作为大众参与式集体事件”的愿景。2025 年,“记忆共存”则把这一研究转向MEET美术馆空间,让公共场域与机构场域展开对话。
 
  展览将从10月1日至10月31日在MEET的多个展厅呈现中国艺术家和国际艺术家作品,与MEET的展陈空间融合;此次展览已被意大利本地媒体视为本届Milano Digital Week(米兰数字周 / 意大利数字周)最具文化分量、最具艺术创新性的板块之一;它不仅是艺术展览,更承载起 “文化策略 / 媒体枢纽 / 公共参与” 的多重角色。
 
  AI + 教育:重构与知识共域
 
  召集人:于朕 杨树
 
  “AI + 教育”展区关注智能认知与学习结构的再造,聚焦于AIGC作为创造性教育伙伴的巨大潜力。超越工具论视角,深入探讨AIGC如何系统性重构数字娱乐、智能展演及虚拟制片等前沿领域的创作范式与知识体系。通过对AIGC在策划、生成、调优全流程中的核心原理与实践案例的解析。
 
  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名师名课”
 
  《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2025年浙江省一流课程课程
 
  负责人:于朕
 
  由中国美术学院联合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共同建设的2025年浙江省一流课程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名师名课”《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课程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创新的深度融合,课程通过元宇宙场景构建、AI影视预演、程序化游戏开发等前沿项目,学生将深入理解AIGC艺术创作范式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
 
  国美微专业:《人工智能艺术原理》
 
  负责人:杨树
 
  在由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大学携手推出的《智能艺术与设计》微专业中,杨树老师主讲的《人工智能艺术原理》课程开启了一场纵贯数十亿年的宏大叙事。从40亿年前“复制式智能”的诞生,历经各阶段的演化,至6500万年前迎来以“心智”和初级自我意识为标志的第五次跨越;再到10万年前的语言与5200年前的文字,分别触发了第六、第七次智能革命,共同构筑了“智能”“艺术”“原理”与“人工”的认知基石。课程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通过审美实践实现人性的完善与精神的超越。
 
  总策划
 
  余旭红 韩绪
 
  策展人
 
  王弋于朕
 
  执行策展
 
  袁艺湲 刘皓宇
 
  视觉团队
 
  Seven S Studio ( 屈愉昊、侯颖轩、吴洋、常鹏涛)王浩臣 刘德正
 
  策展团队
 
  何佳霖 周易 张俐 黎季方 丁桂杰 钱伊依 陈钧韬 何韬 王新舜
 
  志愿者团队
 
  李喆吕川平 邓鸿斌 谢舒慧 周婧杜语晨 王斌 俞海琦
 
  吴奕磊
 
  主办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
 
  承办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游戏与动画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
 
  支持单位
 
  WaytoAGI
 
  ComfyCommunitySummit
 
  故事接龙StoryStorm
 
  野神殿
 
  离谱村
 
  实验编程
 
  麦乐园MAILAND
 
  悠船
 
  Demo inn Shanghai
 
  Mixlab
 
  D&A lab
 
  参展艺术家/团体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杨树、陈林鼎、五味、任智民、魏筝、刘皓宇、鲍圆洋、屈愉昊、侯颖轩、陆昱霏、洪雨鸣、任晓煜、彭洋、赖明芳、李欣宇、刘晓萌、刘白钰、匡慧、吉宇微、罗颖、陈雨、曹懿喆、张旭佳、丁一、事故唠怪、FARHIGH、周霖霏、王浩臣、周婧、马钶、王思韵、王昊、骆敏、虞亦宸、杨欣竹、陈若瑄、程钰、吕川平、张俐、张文嘉、何韬、火石AIGC、何力群、冯天柏、潘茜茜、张良、刘芳秀、姜艳雯、邓鸿斌、刘德正、李云哲、良色、胡婉泽、叶茗、陈钧韬、坏图像、冯逸飞、张紫萱、吴奕磊、袁瑾妍、程靖舒、李雨陶、吴页新、谭景之、陈鹏帆、刘鑫宇、周婧、袁艺湲、钱伊依、赵家辉、叶冠云、章书宜、郁佳欣、张袁芳、章迪、何腾超、吴华睿、周易、王新舜、杨雨欣、王熙川、李喆、袁瑾妍、熊馨雨、黎季方、李英豪、陈哲、白杨、丁桂杰、陈柳、何佳霖、黄钠墉、徐嘉宏、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王芃、黄孜睿、徐孜睿、范师琦、张荣宇、叶君豪、蒋佳宏、俞子恒、马清扬、颜丹、邴寅、张昊晴、朱芮瑶、卢晨、刘亭君、李秋霖、林晓瑜、邵钰婷、李一冉、王辰雨泽、魏宇琪、叶雨舟、等登等噔、孔德飞、邵子晗、任智民、许晴、李游、郁馨芸、崔爱晖、任玄奇、侯星亦、汪之萱、王祯、张怡、张雯、洪喆恒、卢泳如、杨旦扬、金涛、陈健睿、陈煜、南墙Rylee、陈鹏帆、金哲新、宋天悦、王欣月、胡镱瀚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