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红蓝融合育新苗 非遗传承赋新能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0    
  2025年10月11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笕桥实验中学)举办“红蓝融新境,修竹践非遗”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仪式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展现了新时代中小学在红色基因传承与非遗文化创新方面的探索成果。
 
  活动以校园文化空间为载体,构建起“行走的思政课堂”。11日上午,活动领导嘉宾在红领巾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学校各文化展厅。
 
 
  此次活动,又专门开设“修竹轩”少先队劳动实践基地,用于非遗等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教育。在这里,与会嘉宾们现场体验了漆扇体验活动,在指尖操作中触摸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杭州市少工委副主任孙怡、上城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陈仕清、上城区人社局副局长李丹、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高琼以及笕文实验学校校长孙婕、副校长谢开源共同为“少先队劳动实践基地“修竹轩”揭牌,标志着学校非遗教育有了更专业的平台。
 
 
  此次活动将入队仪式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构建起“文化传承+政治启蒙”的双维育人场景。当少先队大队旗手迈着整齐步伐出旗时,全场少先队员庄严敬礼,老队员为新队员授红领巾,形成“红色精神代际传递”的生动画面。
 
  在致辞环节,杭州市少工委副主任孙怡围绕学校少先队工作提出期望,她围绕学校少先队工作提出殷切期待,鼓励同学们从笕文的少先队阵地出发,把红色阵地里学到的“忠诚担当”、劳动阵地里练出的“坚持耐心”,镌刻在生命中,在党的引领下,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活动现场,非遗实践基地揭牌与授牌仪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杭州手工艺活态馆馆长周珈伊向学校授牌,谢开源副校长为“非遗进校园·传承基地”揭牌,为学生打开了“走进非遗、玩转非遗”的新大门。
 
  成果展示环节中,学生们代表结合竹编等课程经历,讲述“一个竹哨里的匠心”“一叶竹船中的文化密码”等故事,同步展示的非遗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呈现,更是“劳动创造美”的生动诠释。京剧表演与民乐演奏则以艺术形式演绎非遗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
 
 
  对于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校长孙婕表示:“红蓝融合教育的核心,是让红色基因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坐标,让像非遗技艺这样的文化成为实践创新的载体,通过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
 
  从红蓝融合展厅里的红色故事宣讲,到修竹轩教室中的非遗技艺传承;从入队仪式上的庄严宣誓,到成果展示中的自信表达,笕文实验学校以“红蓝融合”为笔,以非遗劳动为墨,在教育创新的画卷上书写着独特的育人篇章。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