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周海涛当选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10    
  近日,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迎来重大突破。国际基因营养康复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复合离子SOD肿瘤细胞营养学开拓者周海涛教授,于2025年9月25日正式当选为英国皇家医学会(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RSM)院士(Fellow)。
 
 
  周海涛,博士研究员,美国马里兰国立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际纳米有机硒与复合离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物医学协同应用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长期致力于该跨学科方向的系统性研究,在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及产业转化等多个层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创性成就。现任国际基因营养康复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导制定国内外功能食品相关标准20余项,获自主研发专利4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其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推动了功能食品科学与肿瘤防治策略的交叉融合发展。因在科研与转化中的卓越贡献,周海涛教授先后荣获“全国中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全国富有机硒食品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2022年入选中国智库国家高端人才,成为国际功能食品与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周教授是2025年度在“复合离子SOD基因抗氧化”领域,该医学学术机构授予院士称号的唯一中国籍科学家。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周海涛教授个人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杰出贡献的国际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在基因工程、复合离子SOD基因抗氧化功能产品研发及抗衰老医学领域的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
 
  改写抗衰老医学格局:突破性科研成果
 
  周海涛教授作为中国复合离子SOD基因抗肿瘤研究的领军人物,其团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是此次当选的核心原因:
 
  1.  首创生物纳米硒与复合离子SOD双向协同理论:通过协同效应产生复合离子SOD含硒酶,可显著增强抗肿瘤效果,为抗肿瘤功能食品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癌症防治开辟了新路径。证实了硒多糖与复合离子SOD通过协同效应产生的SOD含硒酶有效促进了IL-12分泌和Th1细胞分化,为肿瘤抑制基因表达创造有利条件。这种协同作用促使细胞色素c释放(浓度↑2.5倍),依次激活Caspase 9(活性↑3倍)和Caspase 3(活性↑4倍),最终执行凋亡程序,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策略。
 
  2.  攻克Cu/Zn-SOD,Mn-SOD,Fe-SOD三离子复合这一世界性难题:首次开发出兼具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制剂,证实多离子复合SOD可协同增强NK细胞功能,为实体瘤治疗提供“免疫细胞+抗氧化剂”联合疗法新范式“这项研究打开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大门,成为未来攻克实体瘤的重要方向。”
 
  3.  开发复合离子SOD基因修复疗法:基于口服技术突破,研发出肿瘤癌症、术后康复及慢性病患者专用复合离子SOD口服制剂,为特殊疾病群体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治疗新选择。
 
  英国皇家医学会高度评价:“周海涛教授的工作重新定义了基因营养医学的发展方向。他成功将尖端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普惠大众的健康解决方案,其创新与实践为全球医学研究树立了卓越典范。”
 
  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世界创新转化模式
 
  周海涛教授不仅致力于基础科研突破,更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了具有国际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平台建设: 牵头成立多个国际基因营养康复医学实验室,为前沿研究提供强大硬件支撑。
 
  产业化落地: 打造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中试基地,年产复合离子SOD 70吨,加速核心产品转化。
 
  标准引领: 主导制定《特殊人群用复合离子SOD特膳食品质量规范》,填补行业空白,规范并引领产业发展。
 
  国际合作: 积极推动国际生物工程与基因科技合作,为全世界各国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更有效的抗氧化治疗方案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深耕学术前沿,探索基因健康新疗法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科研团队!” 周海涛教授在获选后表示,“当选RSM院士是国际同行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将继续深耕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勇攀科研高峰,推动更多源自中国的创新成果惠及全球人类健康事业。”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上一篇:重温“进京赶考”历史,凝聚奋进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