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实现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转型升级进程中,党报工作者以守正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中国报业》陆续发表。我们从中遴选部分有代表性文章集结汇编,既是对十多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历程的回顾,又是为深度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增刊中标注的作者单位、职务等信息,均与其在本刊首次登载时保持一致。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最基础、最持久也最困难的当是民心相通。促进民心相通,需要各个国家、各个层面以多种方式、从多个方面努力,其中媒体责任重大。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需要媒体发挥先导作用,架设心灵之桥。
抓住公约数。当前,虽然世界形势错综复杂,人类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和潮流没有变。有人说,“一带一路”是真正的21世纪工程、是全人类的事业,就是因为它契合当今时代的主题和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盼望和平稳定,希望发展致富,渴望幸福安康,更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连接点、最大公约数。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最大公约数,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让丝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心灵在这个连接点上相通、力量在这个公约数上凝聚,从而为丝路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强大动力。
传播正能量。虽然当今世界总体上和平稳定,但矛盾问题依然很多,各种纠纷和冲突、局部动荡和战乱此起彼伏,天下仍不太平。丝路沿线国家和民族众多,文化和宗教多样,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各不相同,实际国情、发展阶段差别很大,在交流交往与工作合作中不可能没有矛盾问题和分歧摩擦。面对矛盾问题和分歧摩擦,媒体当然应该客观公正、如实报道,同时也要讲求责任、维护大局,注重传播正能量而不是负能量,努力促进相互理解而不是误解。中国党和政府强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对于丝路沿线国家的媒体促进民心相通不无借鉴意义。对于矛盾问题和分歧摩擦,关键在于秉持建设性的态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着力讲故事。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也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架设丝路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心灵之桥,多讲故事很必要,讲好故事很重要。对于丝路沿线国家的媒体来说,关键是讲真实故事、典型故事、生动故事、鲜活故事。对于中国的媒体来说,迫切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丝路沿线国家的人民更好地理解丝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更多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更真地感受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关注普通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力量在民众之中。民心相通之“民”,就是人民群众、广大民众,更多应是普通人、平凡人,在一线、在路上的人。促进民心相通,需要我们把眼光和热情、把笔头和镜头、把版面和画面更多投向普通人,努力让普通人成为报道的主角。只有这样,我们的报道才能不仅有高度和深度,而且有宽度和温度;我们的媒体才能不仅有影响和效益,而且有情怀和品位。
“一带一路”建设,对媒体既提出了任务要求,也提供了合作机遇。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媒体合作目的在于促进民心相通,基础在于媒体之间心灵相通。
(作者:郑剑,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高级编辑。1988年至1993年,在国家监察部办公厅工作。1993年至1998年,在人民日报办公厅工作。1998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工作,历任史学·党建组副组长、哲学·科社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组长,2006年2月任副主任)
(作者:郑剑,现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高级编辑。1988年至1993年,在国家监察部办公厅工作。1993年至1998年,在人民日报办公厅工作。1998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工作,历任史学·党建组副组长、哲学·科社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组长,2006年2月任副主任)
(原文刊载于2016年12月上)
(收录于中国报业2024增刊-优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