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新时代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中国互联网企业加速在海外投资、布局与发展,体现了我国与世界分享互联网成果的理念。中国网络成果造福世界。2017年4月,百度宣布了Apollo计划,通过开源共享加速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向前推进。百度地图自2016年启动国际化发展计划以来,不断提升其地图服务水平。2016年11月,百度地图正式完成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的覆盖,并加强与海外国家旅游局的合作,便利世界人民出行。⑥2018年1月,阿里云与马来西亚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交通治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城市问题。马来西亚装上了中国的"城市大脑",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海外落地造福当地人民。⑦2018年4月,腾讯云泰国数据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服务,面向泰国本地及周边区域就近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帮助泰国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泰国数据中心开放服务以后,腾讯云已在全球24个地理区域运营着44个可用区。⑧根据《2017印度互联网发展白皮书》数据,印度免费APP日下载排行榜前10名中,有3款中国应用上榜,超过50%印度本土互联网用户正在使用中国开发者推出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⑨

  3.以新媒体外交与国际合作传播提升"一带一路"等中国智慧的对外传播水平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新媒体外交是媒体外交在新传播技术条件下的新形式,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手段等在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新媒体外交善于发挥不同传播主体的作用,通过新媒体智库、普通网民、新型主流媒体、互联网企业等发挥对外传播的"柔性力量";另一方面,新媒体外交载体、形式和产品形态多样,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信息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巨大。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的贺信中,明确了民间力量对于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的作用:"民间组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是加强沿线各国民间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2017年10月,《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上线,以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形式面向英文用户进行对外传播。2018年1月,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正式发布,提供了进行国际传播的新渠道。中国利用国际性活动、智库平台等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中国理念和方案的对外传播。中国通过召开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邀请全球顶级大数据企业和领军人物见证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探讨大数据与传统行业的融合问题;举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中俄丝路文化论坛""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等促进互联网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发挥互通共享作用。

  国际合作传播是通过与国际知名新闻机构进行合作,以利用其渠道优势和影响力进行信息传达,提升传播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我国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我国媒体开启了合作传播路径,通过与国际主流期刊网站、新媒体创新合作,推动内容在海外落地。2017年7月,《经济日报》与俄罗斯《消息报》联合创办的《新对话·中国经济特刊》举行首发活动,该特刊的发行有助于讲述中俄间精彩故事。在党的十九大报道中,中国国际电视台俄语频道联合境外电视台每天推出《欧亚连线说十九大》特别报道,在全俄广电滨海边疆区分台和远东分台、白俄罗斯公共电视台等合作媒体植入播出。西语频道外籍记者为拉美15个国家的17个电视台提供十九大定制新闻。⑩未来,我国应不断加强新媒体领域的国际合作,增强我国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1.十大未来展望

  (1)数字经济引领"数字中国"建设走上新征程。

  (2)人工智能企业迅速崛起,智能互联与万物融合加速到来。

  (3)媒体融合系统性创新发展,效果评估不断规范。

  (4)"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智慧持续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

  (5)双微发展依然强势,今日头条异军突起。

  (6)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为主进行互联网内容建设,防范网络思潮风险。

  (7)内容价值持续回归,内容付费成为新媒体盈利增长新热点。

  (8)政务新媒体不断自我整合,服务功能逐步"实化"和"具化"。

  (9)用户个体商业价值被激活,以"社交电商"为代表的社交化产品成为新势力。

  (10)互联网治理趋势依然是严管严控,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