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稿件的发布平台、传播路径与稿件内容进行研究,发现新闻网站发布的新闻稿件传播路径长,其他平台传播路径有限制;APP与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闻稿件用户黏性大。研究表明稿件投放平台与传播路径关系较大,需要根据内容、类型、平台分类投放,以延长新闻稿件传播路径,提高新闻稿件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传播效果 传播路径 新媒体 新闻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新技术的革新不断影响着人们收发、阅读新闻方式,使新闻传播路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又反过来对新闻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论是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还是微博,其受众的主动性都要大于传统媒体,受众对新闻内容、体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同传播路径的新闻传播内容有所不同。
数据总体分析与分析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采用网信办数据库中4个投放平台(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稿件的大量数据,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了数据库中25天的数据做样本,分析新闻稿件传播路径和稿件内容关系。
通过分析发现:新闻客户端的发稿量是最大的,甚至超过了新闻网站,成为发稿量最大的传播平台。新闻网站的日发稿量存在不均衡现象,在统计的25天中,发稿量最大的一天为432篇,最低的仅为8篇,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最大;微信公众号的发稿量较为均衡,日发稿量最大与最小值的差距仅为117条。在4种新闻稿件传播路径中,只有微博出现了新闻稿件“空窗”现象,即最小值为零。
分析结果
1.APP不同稿件传播路径长短不同
研究发现APP渠道之间转载量并不大,平均值为0.75。微博渠道的转发数平均为4.96,这与微博的特性有一定关系;其次为网站渠道的转载数,其平均值达到1.8,即新闻网站从APP转载的频次较高;其次为公众号的转载数,APP相互之间转载的数量更低。
2.新闻网站的稿件易于被其他渠道转载
在新闻网站发布新闻稿件之后,被微博转载的平均数为11.36,网站渠道的转载平均数5.45;后面依次是公众号渠道的转载数及APP渠道的转载数。微博由于自身的特性,对新闻网站转载的数量很多,最大的转载数量达到2146次,网站渠道最大为45次。APP渠道最大为25次,比APP转发的发布在APP上的新闻稿件最大值要大许多。数据表明网站上发布的稿件更容易被其他渠道转载,这与网站新闻的开放性与易得性有较大的关系。
3.微信公众号传播阅读量大但跨媒体路径短
初步统计发现,首发在微信公众号的新闻稿件,微博对其的转载、评论与点赞数均为0,即微信公众号与微博之间的直接跨平台传播是没有的。此类新闻稿件在APP以及网站上都有一定的转载、评论与点赞数,即微信公众号的新闻稿件可以通过APP及网站转发出去,形成了一个链形或网状的传播线路。但二者相较而言,网站的转载量更大,APP的评论量更大,从互动性上来说,APP更胜一筹。微信公众号的转载频次不高,平均转发数为1左右,但阅读量非常大,达到了上万的级别,这是因为微信公众号的订阅用户数量是庞大的,才能达到如此高的阅读量。
4.微博的传播路径局部有限
首发在微博上的新闻稿件,可能经过其他微博的转发、评论或者点赞,并未有其他新闻传播渠道的转载,APP渠道的转载数、评论数和点赞数,网站渠道的转载数和评论数,公众号渠道的转载数、阅读数和点赞数均为0,周三与周六的情况相同。这可能与微博上发布的新闻稿件的形式有关,即微博发布主要以内容介绍和链接为主,通常作为新闻稿件的阅读入口存在。
从数量上看,微博新闻稿件投放较为不均衡,有些投放平台投放得较多,而有些投放得很少。
结论:不同平台新闻稿件内容与新闻路径关系密切
网络传播路径数量受网状互联、弱连带化、虚拟性、零边际成本设置等一系列物理属性和技术特征的影响。网民理论上可以设立无限多个网络账户(每个网络账户便相当于一个传播节点),这就使网络传播节点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也使网络传播路径的理论数量可以无限增加,从而拥有人际、大众传播路径无可比拟的数量优势。?
1.新闻网站发布的新闻稿件传播路径更长,其他平台传播路径有限
在APP上发布的新闻稿件中,财经新闻、区县新闻、商业新闻、时事、首页新闻、天下、头条、文化、政情、最热评论等在APP渠道转载数不多,但评论较多;网站的转载数量远多于APP,但除个别新闻,其他并未产生评论,可见APP的用户互动性更大一些;公众号转载的数量也较大,阅读数也很高;但是微博上未见流通。这几种类型的新闻稿件在APP首发以后,网站、公众号的跨平台传播路径是相通的。
而城事、区县、艺术评论等新闻稿件,会被APP转载、评论,也有部分被网站转载、评论,但未被公众号转载、阅读或点赞,因为这类稿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或专业性,所以在APP和网站路径上是流通的,但未传播到公众号或者微博上。
而东方大头条、快讯、申事、午间新闻、新闻报道等稿件在APP上发布以后,未被其他APP、网站、公众号和微博转载、阅读或评论等。说明这些内容稿件的传播路径比较短,在APP上发布以后基本不再进行其他路径的传播。
网站上发布的财经频道、城事、汇思想-焦点、汇思想-看点、社论、时事、思想、天下、政情等内容在APP渠道的转载数不多,但是评论比较多;网站则转载数量多评论少,甚至没有,仍然证明APP的用户互动性更大。APP上的这些新闻类型被公众号转载的数量较大,阅读数也很高,但并未在微博上流通。这几种类型的新闻稿件在APP首发后,网站、公众号的跨平台传播路径都是相通的。
新闻事件报道或者深度报道、跟踪报道、评论等精选稿件在网站渠道发布以后,被APP、新网站、公众号、微博4种传播路径转载并传播延长了其传播路径,增强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2.APP与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新闻稿件用户黏性大
发布在APP上的新闻稿件,主要由两个或者三个传播路径转发,传播范围没有网站广,但是新闻评论数量很大,用户黏性高于网站用户。
公众号用户采用订阅的方式阅读公众号信息,其传播路径的扩散也不如网站。但因其用户黏性较大,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传统媒体将更加注重微信这一新媒体的发展。
3.传统媒体需要积极利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量
微博传播中,信息创造者的影响力越大,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就会越广,这是因为传播者的影响力与其粉丝的数量通常成正比,而用户的再次传播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机制之一,若这一信息被更有影响力的博主再传播,则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会得到更大扩展。
本研究发现,微博是4个投放平台传播路径中传播范围最窄的一个,其新闻稿件的跨平台转发基本为0,因此,微博的平均转发数也可以用来测量微博平台新闻稿件发布的效果。本研究发现,微博被其他新闻网站平台作为流量导入口,将微博与网站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微博的最大效果,是微博跨平台传播的一种方式。但在本研究中,由于统计方式的不同,这种方式未能被统计到跨平台传播路径之中。
4.反思
从新闻稿件的内容来看,传统媒体的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多为娱乐、鸡汤、知识等生活化的内容,而第三方的微信公众号却承担了传统媒体的责任,多以新闻、评论及深度思考为发布内容。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微信公众号的良好运营可以给传统媒体带来许多好处,但是仅将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占山为王的行为,视其为鸡肋,觉得注册了就完事,并不好好运营,这种公众号前途堪忧。微信公众号除了可以差异化发布新闻内容以外,还可以与用户进行双向沟通,解决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弊端。因此,要利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积极传播作用,传播各种新闻稿件,延长其传播路径,增强其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马蕊,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动站;柳存根,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保罗·莱文森.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马歇尔·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4]彭兰.“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3).
[5]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微传播:正在兴起的主流传播[J].新闻与写作,2014(9).
[6]谢静.微信新闻:一个交往生成观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4).
[7]谢新洲,李冰.新媒体在凝聚共识中的主渠道作用与实现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5).
责编/马文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1月(下)P16-17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