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新媒体时代的偏见消减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新媒体时代,如何实现新技术与人的有效结合,培养具有多元背景的“BridgeBuilder”,运用新媒体技术,增进认同,消减地区、文化、群体间的偏见,是亟须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悖论

  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人们相互交流与认知的物理屏障被打破。在此基础上,我们预见的社会应该是理性、开放,信息不对称以及认知限制带来的偏见问题会消减。但是,西方国家仍然占据信息扩张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在新闻报道中被忽视,群体偏见与社会边缘化现象仍然严重,艾滋病群体污名化并没有因为信息的充分传播而消减。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悖论让我们看到,技术的发展并不能为我们解决预期的所有问题,技术本质上是理性客观的存在,但当其与人、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时,则会产生不同的面貌。新媒体技术推动了信息的大范围传播,由于信息的全面传播,相互认知也会呈现出理性的最佳状态。

  由于个体的主观判断、文化差异、社会现实复杂性,即便互联网技术为信息全面传播提供技术条件,信息传播、选择与认知也会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这也是社会偏见、群体隔阂仍然存在的原因之一。

  技术的积极社会效用能否发挥,除了本身特性以外,关键在于是否能与社会、人有效融合。

  新媒体时代的同质问题

  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制造与传播的垄断,交互式媒体的大量出现,赋予每个人传播信息、制造信息的权利。“人人传播”时代的到来,我们看似进入了“充分信息”时代,实际上被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所包围。

  这一现象的产生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同质现象”解释,即个体容易被相似的群体所吸引的倾向。在信息选择与关注上,“同质”原则仍然适用,个体在海量的信息筛选中倾向于选择与自身观点一致的信息,从而使得自身观点不断加强,协同过滤与个性化算法,为此类信息选择方式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

  新媒体技术具有推动信息充分传播,建立积极连接的功能,但当与人相互结合时,必定会受到个体主观性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个体根据自身观点选择信息、形成观点;另一方面,新闻机构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进行信息生产,并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将信息大范围传播。两者结合,导致了“同质”信息分区。

  而偏见与群体隔阂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认知不全面。新媒体背景下,同质化的信息分布与接收,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剧偏见。

  偏见消减的桥梁

  想要发挥新媒体技术积极的社会效用,除了解决技术本身的局限以外,更重要的是技术背后的人。

  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BridgeBuilder”,即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群体有深入、理性了解的人。他们需要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那些有助于理性认知形成的客观信息,包括被忽视的少数群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有价值的信息,他们需要把这些信息进行语言的翻译,凭借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了解,将信息以受众所能接受的形式和观点进行编写重组。

  而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所赋予我们的机会是,我们能跨越时空限制,高效地实现“BridgeBuilder”群体协作,并将有价值的信息最快地进行分散、传播。

  新时代,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在重塑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利用技术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谨记的是,技术来源于人,必将回归于人,只有实现了技术与人的有效结合,才能最大发挥技术的积极效用。这是互联网时代发展悖论带给我们的反思,也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消减偏见的要义。

  (北大新媒体供稿)

  责编/金春妮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0月(上)P44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