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质疑 积极求证

池州市贵池区教师得到人教社的认可与反馈

来源:安徽教育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3-30    
  一直以来,教材文本和教学参考的知识框架为学与教提供了基本遵循,其权威性毋庸置疑,这既是传统赋予的,也是制度赋予的。因此,教师对教材通常轻易不敢质疑,对文本解读往往也奉若圭臬。而贵池区池口小学语文教师徐琳不盲从教参,敢于质疑,积极求证,并得到人教社的认可与反馈。

  徐琳在2021年4月22日的备课中发现,部编版教材配套的《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张继楼的诗《童年的水墨画》的教学建议中,对诗中“水葫芦”本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解读提出疑义。

  为此,她查阅大量资料,撰写了《“水葫芦”是一种植物,还是一种水鸟?》一文,并致信人教社,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提出此“水葫芦”本义应为一种水鸟的观点。

  2021年4月30日,徐琳收到人教社教材部的回复:“意见收到,初步核实‘水葫芦’在这里解作水鸟更合适。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向有关学科专家请教。”

  2021年12月,在《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6次印刷的版本中,关于上述内容已更正为:“水葫芦”本义是指一种体形短而圆的水鸟。

  至此,一场普通语文教师质疑教参解读的事件尘埃落定,一个误读了多年的词语释义就此得到勘误。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贵有疑,教贵存疑,再经典的著作也难免会有瑕疵。徐琳身为基层语文教师,敢质疑,善思考,凭着对语文教学的一腔热爱,专心行走于课堂,全情沉浸于课后,表现出一个语文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金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