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

梦圆京城

来源:中国报业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07    
  “人小志大”。别看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能够从农村步入京城,完全是靠早有的一个夙愿——“读书求前途的梦想”支撑才得以实现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从农村来到都市京城已有42载,但那时农村的艰难生活画卷总会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脑海中。当时,我已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刚刚完成小学升初中考试,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止招生,只能回家务农,但还是不死心。我在想:难道“中学梦”到此就这样结束了吗?好在两年之后,我原来报考的程桥中学又开始招生了。不过,这次招生是有地域要求的。他们招的均是学校所在地程桥公社范围内的学生,而我是新成立的河南公社的学生,不属该校的招生对象。我原来就读的白酒小学又属新集公社管辖,新成立的河南公社还没有设立中学。面对这种特殊情况,为了解决上学问题,我在父亲的陪同下去找程桥中学说明情况。他们在原来报考录取花名册上找到了我的名字,便让我们去找程桥公社有关部门审批。因为这几个公社虽属一个县管辖,但跨区域上学是要办理审批手续的。何况当时的程桥中学在教育部是挂上号的。他们那时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几乎使学生能够达到百分之百上大学。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这个学校的校长就会应部长邀请出席全国教育大会,介绍办学经验。尽管如此,后来通过审批,这个省级农村重点中学还是招收了我。在这里,我经过4年半的认真学习,顺利完成了中学阶段学业。可是,仍然无法直接报考大学。因为,那时属“工农兵上大学年代”,上大学需要有两年以上的劳动实践经验,实行的是推荐选拔制。令人庆幸的是,在我读初高中期间,河南公社被撤销了,我的家乡孔湾生产大队陈庄生产小队又并入到了新集公社。因此,在我第二次回家务农两年之后,被小队、大队层层开会推荐选拔到公社,参加全公社组织的语文、数学之类的考试。结果我从全县2800多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在六合县招生办用广播公布录取名单的时候,被大学、中专、中技学校录取的20多人中,只有两人进入大学学习。这两个人就是新集公社的我和另外一名考生。我上的是上海复旦大学,他上的是上海海运学院。我1975年10月初前往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专业报到入学。只见学校内外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正在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入学。我步入校门,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立刻被一栋栋教学大楼一排排参天大树一块块大草坪吸引住了,是工宣队员、老师、老同学把我接进中文系宿舍大楼的。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同学一样,进驻学校的工宣队员看我背着一个被包,手提一个自制的小木箱,就知道我家生活不富裕,需要给予生活补助,时隔几天就给我发了每月13.5元的助学金,后来又涨到了每月19.5元。在学校学习很紧张,每天除了上大课,还有小课、辅导课、政治学习课、晚自习课、实习课、劳动课、“走出去请进来”课等等。学校管理也非常严格,早操、晚自习课都有人检查督促,落实学校制定的一整套校内外管理制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忘阶级本色,是当时每个大学生进入校门必须坚守的政治标准和学习标准。在课堂上,我刻苦钻研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诗词歌赋、文学戏剧电影理论;下课以后,我尽量抽时间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弥补来自农村的不足。经过3年的奋斗,我与几个学习经验颇丰、大10多岁的同学一样拿到了红红的毕业证书,1978年6月被分配到人民日报群工部工作。这3年是我人生中难得的3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他圆了我多年的梦想——“如果能上大学就好了”“如果能到人民日报当一名记者就好了”。同时,他也给我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我觉得,文化大革命固然有他片面扩大化的问题,但他“破四旧”“立四新”“移风易俗”的作用还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他提倡的“工农兵上大学”改革模式作为中国特殊时期教育的一个过度阶段,一种“开门办学”尝试,也是值得写入中国教育史册的。


一片碧水照亮家乡美

  在人民日报工作35年间,我有26年是为新创办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服务的。1985年7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面向海外正式出版发行。在一版显著位置刊有邓小平的题词:向海外朋友问好!在美国、日本等设立代印点的国家和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面向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外国中文爱好者、关心中国发展的国外友好人生以及国外有关机构、有关组织发行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行量最多时达100多万份,读者遍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题词或者作批示。

  面向海外办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的对外宣传的重要成果。在创办初期,只有30多人,一个开放式的集体大办公室和一个照排车间。编辑把稿件编好后送照排车间打印出来,经校对组校对后再送给编辑看一遍,确定准确无误后再送照排车间打印出相纸,编辑打上蜡后再用专门小刀按照事先画好的版样纸上的文章地方大小切割贴在版样纸上,打出大样送各级领导审核无错误后,再送照排车间制成胶版,通过航空送到全国各地的代印点和外国各地的代印点印刷出版报纸,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的印刷流程了。他告别了报纸铅字印刷时代,是一场宏伟的报纸印刷技术革命。后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报纸印刷和编辑出版上又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他们包括传真版、数字版印刷以及在版面编排上由几个版扩大到12个版、由宽报改为窄报、由纵横交错不通栏改为大小条块分割,不再讲究编排横竖通栏不通栏;而是从内容到版面编排上以适应海外读者需求和阅读习惯为主,为扩大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海外版阅报栏

  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主要在四版要闻版从事编辑记者工作。由于这里实行的是编采合一工作模式,人手又少,只有几十个人,所以白天我要出去采访我所联系的中央有关部委单位,晚上还要上夜班。刚开始,每天晚上要上6个小时左右的夜班,后来由于编辑技术和出版技术的革新,每天晚上只要上3至4个小时的夜班就可以了。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26年间,我面向全国共写通讯报道稿件有200多万字,获得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人民日报等单位的好新闻奖近30次,为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党的新闻事业,提高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贡献了一份力量,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

  在全国上下迎接建党百年之际,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顾从农村读书求前途、从学校到人民日报当记者实现圆梦的美好心路历程。目的是向党表一表感激之情,歌颂光荣、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深受人民拥护、爱戴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翻身得解放、为国家繁荣发展,战胜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使具有7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解决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的问题,为人类社会发展史缔造了一个奇迹。今年是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会更加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