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名考实 慎始敬终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何学森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7-13    
原标题:循名考实 慎始敬终
 

各位毕业生完成了学业,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行满功成,实至名归,我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说到了“实至名归”这个词,我想要特别强调一下“名”与“实”。我们的文化传统非常注重“名”“实”关系。在大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名”很重要,“实”也非常重要。毕业了,我们拥有了一个什么样的“名”儿呢?硕士、博士!具体地说,书法硕士、书法博士。更具体说,是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培养的书法硕士、书法博士。这样的名头、招牌,我们应该想明白、弄清楚。

首先,书法专业是什么,它在整个的学科体系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国家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一共修订了四次,最近两次是在1997年和2011年。长期以来,高校书法硕士博士招生往往都是挂靠于其他一些专业。在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里面,“美学”“美术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等这样一些书法挂靠的学科专业,都是二级学科。那样的情况下,书法可能享有的最高地位也只是一个三级学科。

2011年新的学科专业目录,学科门类从过去的十二个变成了十三个,就是把“艺术学”升级为一个学科门类了。于是,“美术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如果延续过去的一般看法,书法似乎也就升级为美术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了。

一直以来,我们有个共识:书法非常了不起,它是“技”“道”并重的。我们书法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实践创作能力,那就是空头理论家。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丰富的思辨知识,书法与蜡染、剪纸、年画等民间工艺就没有本质区别,就没有如此之高的文化地位,也就没有必要培养“书法博士”了。

现在每年毕业季的时候,我们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各个高校书法专业都在秀成就、秀骄傲。太多太多的高校书法专业,百舸争流,千岩竞秀,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一种压力,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为了让大家毕业以后能够有强劲的竞争力,能够挺着腰杆儿骄傲地自报家门,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不懈地打造“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这块金字招牌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铸造并且呵护好这个金字招牌,需要近乎残酷的含辛茹苦、坚韧不拔。如果老师失职,如果娇惯学生,那会有损我们的这块招牌,就会损害到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荣誉和利益。在你们在校学习的三年当中,我们对你们比较严苛,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希望同学们能够体谅老师们这一番“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苦心。

毕业的同学就要踏上新的征程,今后的道路,会有鲜花、有彩虹,也会有荆棘、有坎坷。不管怎样,请你们记住,书法是一个高尚脱俗的专业,书法人是高尚脱俗的人。人生会有许多不如意,社会总有很多纷纷扰扰。我们怎么去尽努力面对呢?大家应该记住欧阳中石先生说的六个字:“打圆心”“知进退”。

怎么“打圆心”呢?首先要想清楚,什么是我们的圆心——有阶段性的圆心,还有贯穿始终的圆心。然后,我们要找到圆心,找到我们与圆心之间的位置关系,这其实也就是找到自己、认识自己。圆心不一定就在我们的前面,也可能在我们背后,所以打圆心之前必须找到圆心、直面圆心。最后一步才是打圆心。我们端起弓箭,平射的把握最大,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最佳位置,这就需要“知进退”了。知道圆心在哪里,按照打圆心的要求,审时度势,进退有据。并非每一次进退都符合理想,有时候需要以退为进。但是最充分地运用了当时客观条件的“退”的行为,实际上还是在践履“进”的精神的,这就是“知进退”了。

各位同学,关于书法专业学科位置的斟酌,硕士、博士学衔的颁授,以及关于书法院名称的考虑,这些都属于“名”的范畴。而“名”的确立,是为了体现对于“实”——也就是修养和能力的追求。我们要循名责实,名归实至,而不能名不符实,缘名失实,言过其实。大概可以这样说,我们追求的、珍惜的“名”,其实也就昭示了我们的“圆心”。我们不断努力地充实提高自己,让自己名实相称、名副其实,这就是在“打圆心”。(本文根据何学森在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整理)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