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传播体系勾勒未来新图景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21    
本期策划:胡线勤
本期组稿:张晓燕  魏艳华
本期特约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     黄楚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研究生     郑智文
  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周  劲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周海涵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以锦
  央视市场研究资深研究顾问     姚  林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投资发展部主任     董  剑
 
  2019年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角声中渐行渐远,2020年正大踏步而来。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发出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动员令”,瞬间传遍神州大地,让人心潮起伏、激情澎湃。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用新年贺词中这句话来形容2019年中国报业的发展再贴切不过。2019年中国报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方向和目标上,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作为一项紧迫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其中智能化、视频化尤为紧迫;技术方面,人工智能、5G、VR/AR、4K、无人机等在加速改变媒体格局的同时,也描绘了新的发展图景;智力支持上,智慧媒体研究院、媒体智库纷纷成立,在搭建自身平台的同时,积极与高新技术企业展开合作;资本运营方面,由自发逐渐走向自觉,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和操作经验更加丰富,出手亦更加谨慎理性;报业经营方面,冷静看待传统媒体广告额和发行量的下降,对于停刊休刊已波澜不惊,挖掘自身优点精准出击成为最佳选择……
  2019年,“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热词,在一些重要场合一再被提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由“相加”到“相融”的媒体融合3.0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新思维带动存量资源,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探索,也是当今和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5G已在多个领域初露锋芒。从年初的全国两会报道到年中的5G牌照发放,5G一再拨动人们心弦,带来种种期待。2020年将是5G商用爆发之年,这将给媒体带来诸多机会。万物皆媒时代,“场景”“情境”成为媒体传播的重要概念,单纯提供信息已不足以定义媒介,内容+智能+服务应是新媒介题中之义。在技术赋能媒体的同时,媒体也要善用技术,把因技术引发的争议缩小到最小范围。
  未来,在智能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一定是拥有海量优质数据的企业,媒体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建立自己的数据研究院和智库正一步步成为现实。中央主流媒体在这方面已先人一步。人民网成立智慧媒体研究院、南方日报试水媒体智库都是创新尝试,这将引发一波媒体寻求智力支持的潮流。由于媒体不以数据起家,在这方面处于起步晚、底子薄的阶段,与有深厚积累的企业展开合作成为可选路径之一。借船出海、弯道超车需要的是对趋势的准确把握。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一直是媒体的梦想,但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报业在这方面并非一帆风顺。汲取了经验与教训的报业2019年在资本运营方面操作越发理性与谨慎。该出手时才出手,是报业更多自觉选择的结果。追逐热点、盲目投资与兼并的现象越来越少,资本投放的选择更多注重与自身优势相结合,或是在补足短板上有优秀表现。
  2020年初,又有一批报刊停刊或休刊,但这已不会引起报人惊呼。活下去并不是唯一选择,活得好才更有意义。报业经营要向互联网化转型已是共识。通过机构变革来推动深化改革、深度融合,推动组织机构一体化、传播体系一体化,是实现从发布型融媒体到平台型互联网媒体转折的关键所在。
  经历了2019的磨砺,报人依然抱有信心、拥有激情,满怀理想与信念,为2020输入新动力,以今天的奋斗成就明天的荣光。
  ——《中国报业》“特别策划”组

《中国报业》杂志2020年1月(上)P14 -15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