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中,光明日报坚守思想文化大报定位,坚持守正创新,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有温度有情怀的报道和产品,获得广泛关注和点赞。本文从策划的视角切入,讲述70年国之大典背后的光明故事。
【关键词】70年国之大典 光明日报 策划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117块特刊、300多篇报道、超过12亿次点击量……国之大典余音绕梁,光明日报的全媒体报道令人回味无穷。
在此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中,光明日报坚守思想文化大报定位,坚持守正创新,集合全报社资源力量和全媒体矩阵平台,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有温度有情怀的报道和产品,获得广泛关注和点赞。
70年国之大典,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光明故事?
精心策划让光明特色盛大亮相
9月29日晚,光明日报策划部的办公室灯火通明,部门所有同志都在挑灯夜战,正根据上午会议精神修改调整国庆宣传报道方案。策划部同志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修改国庆方案,记不清这是挑灯夜战的第几个夜晚。他们惦记的是尽快把上级的最新要求落实到方案里,及时把调整的稿件内容、版面要求告诉前方记者和特刊编辑,最大限度地让光明特色内容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是今年光明日报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如何将这一重要任务做得出新出彩、具有光明特色,光明日报下足了功夫。总编辑张政,副总编辑李春林、陆先高等编委会领导,多次对国庆报道作出指示和要求。作为策划部的分管领导,也是本报国庆宣传报道的总负责人,从年初开始,副总编辑陆先高就和策划部同志一起开会讨论、研究策划思路。童怀、毕玉才、蔡闯等多位党工委书记也一起帮着策划部阔眼界、开思路、出主意、想办法。
经过多次开会研究,我们确定了突出本报特色、不同阶段设计不同报道重点的思路,以形成高潮迭起、特色鲜明的报道格局。
7月22日至9月5日,是国庆报道逐渐升温阶段。我们策划推出篇版联动形式的“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通版特刊,全面梳理全国各地区70年发展成就。一版刊发反映该省份突出成就的消息,通版特别设置“记者观察”“名家看××”等特色专栏,刊发各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撰写的理论文章、各省报评论员撰写的评论员文章等,以此提升这组报道的厚度深度广度和思想文化含量。通版共推出32个,思想性与可读性兼备,充分体现了光明日报的思想高度和理论厚度。接下来,我们又连续推出13个图文专版,以“行业领域综述+评论+专家谈+数据图解”的组合模式,通过权威机构的权威观察、本报记者的评论和专家的深入评析,以及精美的图片、直观的图表、翔实的数据等,生动展现70年来文化繁荣、教育革新、科技进步、理论创新、经济发展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辉煌成就。
国庆前最后一周是全面发力阶段,是各媒体同台竞技的主战场。我们整合优势资源、突出思想文化特色,精心策划特刊内容,自9月23日起至10月3日,分别以“同心筑梦共享荣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心筑梦共享荣光——知识界见证新中国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庆典”为主题,分三阶段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共计40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0月1日、2日两天推出的特刊,我们借用杂志化的设计理念,为每期特刊设计发刊词,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外观精美、内容丰富,极具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形成了此次国庆报道的高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光明日报“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的要求,10月1日当天,我们重磅推出10个版的“同心筑梦共享荣光——知识界见证新中国历程”特刊,从党建、经济、教育、科技、生态、文化、文艺、理论、法治等领域,对共和国历史上知识分子发挥重要作用的节点事件进行梳理,展现知识分子与历史同步、与时代共命运的奋斗姿态。10月2日的10个版,突出“国家庆典”主题,以两个大通版分别呈现阅兵和群众游行的盛况,其余版面聚焦庆典活动中的“人”,图文并茂呈现举国上下的欢庆场景。
这些特刊是报社上下集体智慧的结晶,直到十一前夕,国庆宣传报道的各小组成员还在开会研究讨论方案细节、反复修改版面元素等。正是这样群策群力,才有了光明特色内容的集中盛大亮相。
精巧设计让光明韵味精彩呈现
特色内容要精彩呈现给读者,美编的作用不可忽视。拿到策划方案后,美编组提前一周对整个国庆报道期间的报纸版式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内容与视觉并存。
在设计过程中,美编组仔细推敲、反复思考。10月1日的特刊,当在版面设计中用到“1949—2019”字样时,美编组闪现了一个想法,利用数字作为图片主视觉,用版面数字的跨度来体现70年。美编组尽快向特刊组作了汇报,大家一起讨论这一想法,并对“1949~2019”中的“~”的表现样式进行研究。这时距国庆报道还有3天,为了保证报道任务顺利进行,美编组连夜加班设计制作,对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反复优化调整。
从整体设计风格来看,10月1日的特刊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国庆70周年活动标识logo、红飘带与长城等元素在版面上得以充分运用,色调以暖红和相近色为主,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氛围。此外,各版在设计上大量使用图片,如秀美河山、国家文物和欢庆百姓等,突出展示了国家实力,表现人民获得感。这样的做法既实证了版面内容提及的成就,赋予读者形象的实感,提升读者的认同感,又进一步美化了版面。
光明日报在特刊设计中匠心独运,用精美独到的设计构思,埋下惊喜伏笔,为祖国母亲献上一分精巧特别的礼物。单看特刊10个版面,特刊头版做了大气恢弘的封面设计,2至10版则分别以一个数字为视觉中心。数字的设计既是文字与数据可视化的分割线,也将关键数据巧妙地进行总结呈现,主动将成绩“送”到读者面前。2至10版的数字视觉中心设计正是此次特刊埋下的惊喜伏笔,将版面排放在一起,正好组成了“1949~2019”字样(头版封面设计的上方已经呈现了设计本意),行云流水般地勾勒出从1949年到2019年这70年的辉煌巨变。
这样巧妙的设计构思,一卷跨越70年,浓浓的书卷味扑面而来,受到读者广泛好评。这个独具匠心的设计中,还隐藏着一个小小的尝试——新媒体传播。10月1日当天,美编组将见报版面图通过组合摆放,设计成了一张海报,通过微信圈进行传播,得到大量转发,实现了报网同时传播的新尝试。
创意视频让光明情怀浓郁展示
年初开始策划,春节前就派出工作人员拍摄视频,微信组负责文案制作,微博组策划二次传播……经过大半年的素材积累,国庆前,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对原有素材重新加工剪辑,并运用水墨的呈现方式,制作推出原创微视频《一起走过70年》。视频贴合知识分子胃口,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引发巨大反响,受到网友微友广泛欢迎,纷纷留言“向走过70年的前辈们致敬”等。
这只是光明日报此次国庆报道众多融媒体产品中的一个。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立足于思想文化大报、团结知识分子的职能定位,整合现有资源,创新采编流程,制作了《一起走过70年》《我的前辈们》《新动力人群说》等系列视频产品,营造了知识分子热情礼赞共和国的舆论氛围,让知识分子在互联网生态中占据“明星”位置,“刷”出了存在感。
《一起走过70年》视频,紧扣“70年”主题,聚焦与共和国同程的老一辈知识分子,请他们畅谈70年来各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自己的思索与感悟。《我的前辈们》以中青年知识分子与老一辈知识分子对话的方式,突出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薪火相传。《新动力人群说》则聚焦当前各科技前沿领域的知识分子,如核聚变工程师、智慧城市程序员、教育扶贫参与者等,展现了新动力人群为新一轮改革开放赋能聚力的奋斗历程。
这些系列视频运用创造性的实现方式,将光明日报的历史积淀与革新技术有机结合。如《我的前辈们》系列视频,全媒体总编室将以往与知识分子接触中积累的大量素材,如中国航天“大总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著名雷达专家王小谟,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新中国法学界最早一批博士生导师张晋藩,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余年的许渊冲,建筑学家吴良镛,文学家冯骥才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采访视频“盘活”。再将内容重新剪辑,并邀请在互联网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文化学者蒙曼、嫦娥四号着陆器设计师李飞等,通过电影制作的手法,在摄影棚中进行一天一夜的紧密拍摄,制作总周期长达4周。最终,呈现了不同空间的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之间特殊的对话,在市面上独树一帜、没有竞品,体现出浓浓的光明情怀,展现了中央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创意思维。
目前,《一起走过70年》《我的前辈们》《新动力人群说》三个系列视频总浏览数据接近3亿,其中多篇微信阅读量突破10万+。
特色活动让线上线下伟力凝聚
“钟灵毓秀北京城,文人墨客思享地。名胜古迹震四海,古往今来冶心程。”“洛阳四月花如锦,开封城下奉公明。英雄泪洒中原暮,车马鞍来又是春。”……
这一首首看起来也许并不专业但却深情吟诵家乡的诗词,是“美丽中国看不够我为家乡写情诗”主题诗词创作征集活动投稿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唤醒网友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经过数月精心筹划,2019年2月起,光明网推出主题诗词创作征集活动。
在很多人印象里,诗词似乎离当代社会很遥远,人们对诗词的兴趣正在减弱,作诗更是成为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能否顺利征集到足够多原创诗词作品,一直是工作组成员所担忧的。出乎意料的是,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活动还得到著名诗人叶嘉莹先生的大力支持,她特意为本次活动撰写了《瀛台》《卢沟桥》《石林》三首诗作,为网友树立了榜样。
面对越来越多的诗词投稿,工作组在兴奋之余,还拓宽思路,认为有必要以更新奇有趣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经过与各方协调沟通,光明网联手多渠道,推出了诸如手机直播、短视频征集、K歌、手机小游戏等与诗词相关的新媒体作品。
多样的活动形式,为更多人提供了参与机会。为期半年的活动期间,工作组共收到诗词、短视频等各类作品13300余部,获赞87.7万,总观看量超过751万次;“我为家乡代言”系列直播活动总观看量达627万;“我为家乡唱情歌”全民K歌活动,吸引超过120万人次热情参与,同时与专业音乐平台深度合作,为本次活动量身打造《纵歌万里游》《月照长安新》两首主题曲,其中《纵歌万里游》播放量达3.4亿。
活动得到了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中宣部指出“活动吸引了百万网民撰写原创诗词、录制吟诵视频、唱响主题金曲,成为国庆前夕一大靓丽的文化献礼,成为以融媒体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实践案例”。
除了主题诗词创作征集活动,光明日报、光明网还策划推出了“航拍中国”主题摄影展、“我爱你中国”融媒体书法大展等特色活动,均取得了线上线下的良好传播效果。近年来,光明日报、光明网不断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全媒体产品生产模式,国庆宣传报道中推出此类特色活动,正是光明日报、光明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中提出的“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要求的一次有效实践,这也成为光明日报日后开展重大主题全媒体报道的宝贵经验。
(作者:方莉,光明日报新闻报道策划部编辑;胡其峰,光明日报新闻报道策划部副主任)
责编/张晓燕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1月(上)P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