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李宝善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25    

  媒体融合既是一场由技术革命带来的媒体转型,更是一场在国家层面谋划和推动的深刻变革。

  人民日报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者、践行者,也是受益者。近年来,我们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融合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紧紧抓住信息化机遇,用好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第一,坚守媒体正道,发挥专业优长。近现代传媒业几百年来,传播主体始终是新闻机构、专业媒体。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潮席卷全球,极大改变了传播格局,是传媒业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短视频、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具有跨时空、大容量、开放性、交互性、移动化传播特点,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主平台,对传统主流媒体形成冲击;传播门槛空前降低,带来了“万众皆媒”景观,过去由专业媒体人主导的大众传播,已经变为全民参与的传播;海量信息、众声喧哗,也稀释着各类平台内容的专业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受众对专业性需求的降低。相反,对海量信息的筛选、判断与解读,更需要专业眼光,更考验主流媒体的专业能力。当网络媒体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时,主流媒体要告诉读者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应该怎么看,就是要揭示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引导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流媒体的这种专业能力、专业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第二,坚持“内容为王”,赢得竞争优势。对新闻媒体来说,全媒体时代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第一位的,无论传播方式怎样变化,内容生产始终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主流媒体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竞争优势。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本身必须创新,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需要以互联网思维,打破内容形态的界限,围绕互联网进行内容生产、分发和产品设计,真正形成依托于互联网的内容生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融合了思想观点、话语方式、表现形态,易于理解、便于接受,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的全新内容生产能力。全媒体传播处处有较量,谁定义新闻事件、谁影响价值判断、谁左右舆论走向、谁占据道义高地,这种话语权的争夺,最终都体现在思想、内容的交流和交锋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都不能偏离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个方向。

  第三,保持技术敏感,抢占技术高地。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发动机和加速器。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传播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传统媒体在技术研发上有短板,但必须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着力于对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实现内容传播与先进技术的融通共享。人民日报的经验是,加强与各类科技公司、研发机构和商业平台的多维度、多层次合作,可能是主流媒体应对未来技术挑战的恰当路径。以人工智能为例,媒体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过去是人找信息,现在传播变得更聪明,可以实现信息找人,未来可能进入“万物皆媒”时代,信息渠道空前扩展。我们要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各环节,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以优化传播生态,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我们既要建设好主流媒体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又要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作者:人民日报社社长)

  (本文节选自10月21日作者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媒体融合论坛上的致辞)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1月(上)P5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