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界融合”及“连接一切”成为这一时代的典型特征,在“互联网+”视域下,“创新驱动”的强大动力,使传统出版业加速转型升级。本文从出版实务的角度,总结分析“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四个“不变”和四个“变”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 传统出版业 特点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随着我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同时“互联网+”也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主要指的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及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同其他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有机联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领域及一种新的生态,借助“互联网+”大势对行业结构进行重塑,在创新驱动的作用下,将其融入出版界行业发展改革当中,催生出新的业务形态及商业模式,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使出版业在体制、性质、内容、目的等的不变中孕育着理念、机制、形式、模式等的变化,使出版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2015年全国两会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这一行动计划,指出要推进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和现代制造业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以便引导互联网企业实现国际市场的拓展。同年的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互联网+”行动的指导建议,随后在11月3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提出该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互联网+”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在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后,全速开启了通往“互联网+”时代的大门。
“互联网+”加速了出版产业转型升级
其实,早在2010年前后,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数字终端技术的发展,出版业的数字化就掀起了一轮新高潮。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席卷各行各业,同样也在出版界不断催生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务形态,加速了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7年7月24日发布了关于2016年新闻出版行业的分析报告中指出:新闻出版业2016年融合发展、转型升级较为迅速,全国范围内出版、印刷及发行服务所带来的收益为23595.8亿元,且较2015年增长9.0%,增加了1939.9亿元。其中,数字阅读及数字出版两个部分的收益尤为突出,数字出版方面营业收入在5720.9亿元,相比2012年上涨了2.95倍,相较2015年增长29.9%,增加了1317.0亿元,在全行业营业收入当中所占比例为24.2%,较2015年上升了3.9个百分点,在新闻出版各产业类别中,其增速及增长贡献位居第一。而数字阅读方面,就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各媒介综合阅读率高达79.9%,相较于2015年有所提高。就数字化阅读方式在接触率方面来看,高达68.2%,较2015年提升了4.2个百分点。
“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的四大特点
“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呈现出了哪些特点?从出版实务的角度,本文尝试用以下四个“不变”和四个“变”做一简单概括:
1.出版业的性质不变,理念要变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出版业具有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富有文化创意性、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适应性、是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等特点。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出版业以上性质特点不变,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改革发展目标不变。但在“互联网+”时代,整个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媒体逐渐呈现融合的趋势,数字出版的兴起使传统出版原有运作模式受到冲击,生存面临困境,可以说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出版业的出版、发行等运作方式。因此,出版业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要相应地创新升级、优化调整。
2.出版业体制不变,机制求变
在2003年发布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中,新闻出版系统21家单位列入试点范围。此后,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到2011年,全国约570家出版社完成了转企改制。因此,从体制上来说,“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的体制不会有大的变化,基本上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出版企业。但“互联网+”时代,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出版竞争更加激烈,出版业要跟上时代步伐,把握规律性,争取主动性,企业的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机制必须创新求变,组织架构必须更加灵活。尤其是出版企业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薪酬分配机制等要有大的变化,以适应开拓发展的需要,激发企业和员工的活力。
3.出版业内容不变,形式已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数字出版、互联网出版还是传统出版,内容是出版业各种出版形式得以彰显价值或广泛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可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出版业与互联网,甚至有学者认为:互联网今天在做的事情,是历史上的出版业在做的事情,且出版同互联网存在一致性,使信息不对称得以消减,同时能够为外部产业的生产活动以及社会公众的生活活动提供数字信息相关的内容服务。就该观点,若从出版信息的传播功能方面来看,不无道理,而且其背后蕴含的深意正是出版的未来应该是“内容+”。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内容仍然是出版的核心。面对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二维码等新兴技术成为新闻出版业的主流技术时,在人工智能、语义分析以及物联网等智能化信息服务技术成为出版行业的新兴技术时,在这样的环境下,改变了出版内容的呈现方式,将以往传统的静态纸质书本呈现方式转变为如今多媒体数字形态呈现方式,再到AR、VR技术手段的运用,出版介质从纸张到PC端,再到手机端、PAD端,读者阅读从单纯的纸质阅读到微信、微博、移动阅读、网络出版、电子书,出版形式花样迭出,已然发生丰富的变化。
4.出版业的服务面向不变,思维模式、运营模式要变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的服务面向仍然是社会公众、广大读者,或者用网络时代的语言来说是用户。但是由于技术环境的变化、用户阅读需求的变化以及产业竞争主体的变化,出版业的思维模式、运营模式要相应做出改变。首先是树立互联网思维。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去中心化的开放、协作和分享,在网状关系中注重人的价值,追求免费和公平。接下来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出版运营模式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以出版内容和出版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以大数据为技术手段,以共享为原则,与技术提供商、平台运营商合作共赢。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数字技术、数字业务流程、数字产品、数字平台,积极发展跨地域、跨媒介、跨行业的业务延伸,拓展发展空间。
未来的“互联网+”的新时代,“变”与“不变”将不断丰富,机遇与挑战还将相互交织,出版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也将持续进行。无论是出版行业、出版单位还是出版人,都应该直面变化与挑战,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努力将“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历史机遇。
(作者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OL].新华网,2015-07-04.
[2]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全文实录)[J].中国出版,2017(8月上).
[4]魏玉山,徐升国,拜庆平,田菲,高洁.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J].出版发行研究,2017(05).
[5]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中级[M].北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6]王坤宁.“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路在何方[J].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10-28.
[7]马莹.2011中国书业之“最”大搜索[N].中国图书商报,2012-02-07.
[8]冯宏声.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的科技工作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6-06-24.
[9]范军.2014—201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10]谢誉元,冯炜.“互联网+”对出版行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编辑之友,2015(10).
责编/孙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0月(下)P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