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进县级融媒体建设创新实践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唐钊 刘鹏飞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1    
  【摘要】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热潮中,各地应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以推进,不要拘泥于单一模式的束缚,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功能,让群众真正用起来、离不开。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 内容建设 技术发展 特有模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9月20日至21日,中宣部召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首次明确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具体目标。2019年4月13日,中宣部新闻局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联合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维护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监测监管规范》。至此,县级融媒体中心5项标准规范已全部发布实施。这些建设规范是我国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正式文本,全面梳理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路径和服务半径,对下一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具有战略性指向和实质性指导作用。
  但实际上,各地在建设和发展县级融媒体过程中,面对不尽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单一模式化的建设意见并不能解决各地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建设融媒体过程中,如何根据现有经验,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发展,成为最终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一步。
  抓牢内容建设积极引导舆论
  县级媒体是引导和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最前端,对于塑造党和政府形象至关重要。因此,加强舆论引导,搞好内容生产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坚持“融媒体+”运营理念,牢守“引导舆论,为民服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鼓励互联网思维的迸发,突破传统媒体新闻制作与传播模式。
  新闻宣传始终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主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力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唱响主旋律,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但传统的县级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刊在内,在如今数字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已然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海量需求。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日益成为信息集散地、舆论策源地与思想交锋的主阵地,是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变量。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跟上互联网时代发展步伐,改变生产方式,再造生产流程,全媒体多渠道分发,才能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但是,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做加法”,而是要抢占前沿的新媒体应用,构建立体化、多渠道、多形态的新媒体传播体系。
  结合实际运营来说,第一步从选题开始,每天由中央厨房编辑部开展新闻选题策划,统筹协调信源,规划当天重点版面;第二步是信源采集阶段,编辑部应充分考虑实际,做到“一组记者,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优化整合采编资源,让熟悉不同分发平台的记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第三步是编辑发布阶段,根据平台特点对记者采集的一手信息进行分头制作,全媒体平台集中统一发布,不同平台做到同一内容不同形式;最后一步,中心根据各平台反馈的数据流量,对新闻宣传效果及社会舆情进行评估分析,并为当地政府部门决策和开展工作提供智库支持,强化内容建设和舆论引导。
  县级媒体融合建设将为县级媒体舆情监测与引导带来更多利好。地方媒体创办的本地互动平台往往曝光率和舆论压力较低,但反映民生等领域的诉求集中,目的简单,有助于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良政善治。
  简而言之,县级融媒体只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技术的变迁,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化严重、原创内容偏少、报道方式陈旧、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并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积极参与本地话题,发现并解决民众关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承担起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重任,履行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发挥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
  紧跟技术发展全面服务群众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业的边界正在消失,媒体的服务内容、服务边界等逐渐被重新定义,作为媒介功能的信息服务不再是唯一价值,服务入口与服务平台的价值正在被强化。[1]
  从服务群众的角度来说,资源整合后的融媒体中心,要能担负起政务公开、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重任。要紧密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设计,丰富服务功能,把握群众实际需求,以服务本地群众为重要目标,确定融媒体的具体服务功能。要引入本地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网络文化活动等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丰富县级融媒体的服务功能,让群众真正用起来、离不开。[2]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当以智慧社区为基础,为居民、住户提供更加便捷化的查询、支付、医疗服务和健康养老等服务。在此基础上,推行以全民体育健身、智慧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核心的文化类服务,再拓展包括在线教育、教育下乡在内的服务。这些服务涉及面广,服务内容庞杂,仅靠媒体一家是无法实现的,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联合更多的服务机构共同参与。
  在这方面,浙江省安吉县便是最好的例子。依托新闻集团的网络资源和媒体优势,安吉县全县187个行政村(社区)均完成信息网络和视频监控平台建设,百姓可通过机顶盒和手机“爱安吉”客户端,了解村务公开和镇街政务公开信息,享受衣、食、住、行、玩、乐、购等各种便民服务。不仅如此,为推进“新闻+文创”产业发展,还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公益活动,先后创新“媒体+会展”“媒体+少儿”“媒体+活动”“媒体+服务”等盈利模式。在安吉当地,全县46万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都下载了“爱安吉”APP,日均活跃度约40%。在APP上不仅可查阅国土、农村产权交易、交通、供电、供水、气象等20余个部门信息,还为城乡居民提供借车扫码、预约挂号、电影票、旅游等近20项便民服务;不仅满足居民供水供电等政务需要,也满足人们吃喝玩乐等生活需要。
  结合当地实际开发特有模式
  我国约有2800个县市,县级媒体之间差异很大。有的县级台基础设施完善,功能突出,人才完备,各类媒体发展良好,融合深入推进,制作传播能力强大,经营状况良好。但也有一部分县级媒体,基础条件十分薄弱,软件硬件都跟不上,甚至出现“要设备没设备,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尴尬处境。面对这种情况,要建设标准化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困难较大。
  因此,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融媒体建设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县广播电视台和县委县政府开办的网站、内部报刊、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所有县域公共媒体资源整合起来融合发展。不过,这种模式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在执行和发展上难免吃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优质资源为龙头,通过云平台实现省域调控,是最节约资金、最有效率,也更有利于融媒体系统协同的集成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让资源富余地区和匮乏地区同时参与进来,其中匮乏地区只需完成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却能引发全体关注者的目光,从而带动当地改善、创新、丰富云平台服务,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云制作、云汇聚、云转播和运营的经验及解决方案。
  据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谢新洲介绍,当下,全国县级媒体融合的普及率较高,拥有四种类型平台的县级媒体达21%,拥有三种类型平台的达39%,拥有两种类型平台的达25%,拥有一种类型平台的达9%。从平台类型上看,微信公众平台的地区覆盖率最高,达87.54%,客户端发展差强人意,仅有30.96%。[3]
  从数据可以看出,打破管理界限和媒体分隔并没有那么容易,因此,在资源配置不足的条件下,坚持效果导向,守住安全底线,集中资源建设重点项目,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传播效果,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郭全中曾建议,对于一些地市级的区域,比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下面的县、区,一些人口较少、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的县、区,建设一个融媒体中心即可。对于同时有县级报纸和县级电视台的,可以由市场化能力较强的媒体来整合能力较弱的媒体,在此基础上构建当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于只有县级电视台的,则以其为主体构建。
  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先进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县级融媒体建设,硬件只是工具,人才才是根本。能否吸引先进人才,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传统媒体中,存在着人员结构相对老化、互联网思维较弱、观念相对落后、专业人员稳定性差的窘境。人才紧缺是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4]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要重视建设五支队伍,即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专多能的新闻采编队伍、融媒体智能化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经营创收队伍。
  当前,为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在“选、用、育、留”各个方面,必须发力,提升工资福利待遇,吸引先进人才,激励人才积极投身融媒体中心建设。要拓宽引才渠道,与有关部门、周边市县区、互联网公司等加强沟通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人才。
  北京昌平区融媒体中心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针对基层媒体人才匮乏、发展动力不足等关键问题,充分借鉴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经验,重点围绕“人事管理、考核评估、收入分配”三个方面推进《档案式人才管理考核办法》,从“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对新形势下吸引使用人才、评价激励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索,释放人才活力,塑造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吃苦精神突出、奉献精神较好的全能型团队。
  当然,突破思维束缚,不仅体现在媒体生产运营过程中,在整个融媒体中心的经营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融媒体中心的资源,打通业态,拓展市场,增加价值,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需要突破原有束缚,摆脱单纯依靠财政拨款的旧况,积极与客户开展“打包式”合作,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要根据双赢原则,推出服务菜单,主动承接各类活动。要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从实际出发,推出创新项目,满足客户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比如,江苏邳州融媒实验室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旧有思维束缚,在内容创作方面推出了群聊讨论H5互动产品,以市委书记的名义发起,征求网民对推动邳州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参与人数达10万+,收集有价值建议2000余条,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融媒体中心经营上,邳州广播电视台通过“融媒+政务+服务+产业”的运作方式,以“政企云”为抓手来做大做强“融媒+政务”;以“大活动”为抓手来做实做细“融媒+服务”;以“项目制”为抓手来做广做深“融媒+产业”。近三年来,营业额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强势增长,给媒体深度融合持续注入澎湃动力,基本建立起自我“造血”和“输血”的良性循环。[5]
  结语
  面对全面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县级融媒体建设是一次触及转型改革等深层次问题的重大变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创新,是一项高起点、高投入、高技能的长期性、系统性、专业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表现出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强化县级融媒体顶层设计,真正控制好融媒体内容生产环节,进一步做好融媒体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面对建设中的痛点、难点,行业间应围绕因地制宜拓展融媒体创新发展之路和生存之道,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通过研讨学习先进模式、制定解决方案、了解最新标准,这将在未来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水平,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效融合,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可持续发展。
  (作者:唐钊,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见习分析师、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鹏飞,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高级研究员、人民在线副总编辑)
  注释
  [1]华小波:《基于智慧城市视角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初探》,《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5期。
  [2]宋士和:《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报业》,2019年4月上。
  [3]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看县级融媒体中心怎么做?》,2018年8月30日。
  [4]宋士和:《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报业》,2019年4月上。
  [5]中经观察:《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六点经验总结》,2018年12月29日。
  责编/张晓燕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8月(上)P40-42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