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对媒介内容生产的挑战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陈秀云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16    
  【摘要】席卷而来的5G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高速度、低时延、密连接和高容量,还有对现有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巨大冲击。本文反思了5G时代带来的传播方式下,可能导致的思考能力的欠缺、巨量对质量的冲击、众声喧哗对专业主义的挑战。
  【关键词】5G内容生产 传播符号 信息选择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网络全覆盖,各媒体通过5G网络,将高清连线画面实时传回播控端,大大提升了两会报道效果。5G技术在两会初露锋芒,引发广泛关注。5G技术的高速度、低时延、密连接和高容量,能够有效解决传播中的卡顿、延时、容量和连接数量限制等问题,其应用必将推动传媒业传播模式与生产方式的进步。但对媒介内容生产而言,却未必像技术层面那样容易升级,5G技术广泛应用将使媒介内容生产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从此入手探讨5G技术的影响。
  视听符号对文字符号的挑战
  媒介内容并不是技术问题,它是人类精神的写照与反映。由于精神不具有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当人类在试图反映和表达自己时,必然要借助于符号,而符号必须有媒介作为载体才能实现它的传达功能,这就是“意义-符号-媒介”的基本关系,在人类精神内容即意义的生产中符号与媒介共生。
  人类信息传播的符号经历了由口语到文字,再到声音和图像的历程,符号进化并没有像生物进化那样完全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新符号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旧符号。同样,作为符号的载体,媒介的演变也是如此,人类从甲骨、竹帛到报刊、广播、电影和电视再到网络,与符号的进化方式趋于一致,那就是叠加并存。在符号与媒介这种相一致的演进过程中,每一种新的媒介都有一种新的符号与之相适应,这种新生符号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得重要起来,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居于主导地位。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1]
  到了5G时代,大量运用5G技术的媒介产生,按照媒介与符号的互动关系原理,必然会有最适应5G媒介的符号成为传播主宰。正如很多研究者已经发现的那样,在5G时代受传输速度、带宽和容量等技术限制的超高清视频、长视频或超长视频将如鱼得水,VR产品也将大行其道。这些5G媒介产品将不再依赖曾长期主导人类传播的文字符号来陈述说明,而是借助于口头语言符号、物体符号、体态符号等来传情达意。对受众而言,5G媒介产品比文字更生动形象、更有趣、更具有带入感,因此,更加容易被吸引。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媒介内容生产也必然会进行符号转换,文字符号在5G时代的媒介内容生产中将渐趋边缘,以声音、图像为主的视听符号将成为主导。如果说以前还是文配图,5G时代将是图配文和不需要文字的虚拟场景传播。
  5G时代给媒介内容生产带来的符号转变,不仅仅意味着内容生产工具的变化,更为深刻的是,它将打破原有传媒内容生态。在文字符号居主导地位的时代,所有媒介内容形态都以文字为基础,从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到消息、通讯、专访等新闻文体,再到广播、电影和电视这种典型视听媒介背后的文字脚本,我们都能发现文字的踪迹,也就是说,传统媒介内容生产背后的主宰力量,长期以来一直是文字。这种情况的打破,实际上是在智能媒介出现之后,当随处都是摄像头、人人都可以做直播时,这些缺乏文字底本的音视频被不断应用于各个媒介场景。但是,在4G时代这些无需文字脚本纯原生音视频的内容生产,并没有根本改变传媒业的生产模式与生产格局,文字仍旧是信息传播的主导符号。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传统传媒业的生产惯性和接受者的接受惯性;另一方面,也是技术条件尚未完全成熟。
  5G时代,技术渐趋成熟,传受双方的惯性力量也已成强弩之末,这时视频直播、传感器新闻、VR全景视频等以音视频符号生产的传媒产品,将渐渐获得主导地位。文字符号主导传媒的时代,文字符号的特性直接影响传媒人的思维方式和传媒产品的特性,保证了信息的简洁、准确、清晰和逻辑性。比如传统媒介只需百字消息就可以把一起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递出去,只要新闻要素俱全,主要内容可以一目了然,传达效率非常高。但是在4G时代,一些新媒体文章在传达同样事件时,会让图片、视频、动漫等富有冲击力的符号纷纷涌现,虽然更具现场感、更生动,但由于不同符号的叠加,内容相互重复,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往往以传达效率的降低为代价。在5G时代,由于音视频符号使用门槛的降低,内容生产者可能倾向于采用现成的音视频和VR全景视频来代替文字符号的使用,表面上看起来花样百出,实际上有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分散人的精力,浪费人的时间。
  不仅如此,视觉信息和场景信息在追求形象生动时,还会把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的抽象思考和概念认知排除在外。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图片、图像和立体场景,能够提供给我们的都是具象存在,却无法呈现历史和描绘未来,视觉符号缺乏文字符号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间。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你根本不能用烟雾弹来表现哲学,你的形式已经排除了内容”。[2]越生动形象的符号,越难以进行抽象概括和精神提炼。如果传媒生产者在进行内容生产时,不注重文字的运用,大面积采用视听符号,那么失去的可能是全面的衡量、深度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这就等于把自己降到普通用户的游戏层面。如何在采纳全新技术时,做到不顾此失彼,把音视频符号与文字符号完美结合起来,是传媒人在5G时代首先面临的考验。
  即时传播对延时生产的挑战
  从技术上看,5G网络将至少达到10倍于4G的峰值速率,网络时延可降低至1毫秒,每位用户最小容量可达1Gbps。影响人们接受体验的带宽窄、下载慢、容量有限等问题在5G时代都将不复存在,移动和可穿戴设备成为人们信息接受的标配,人们不但可以即时获得信息,还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然而在人们对高速度、低时延和大容量的5G技术带来的新体验纵情欢呼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一下:谁能够那么快地生产出如此多的优质内容?
  有学者在探讨5G时代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对新闻产品内容影响的文章中指出,在实际操作中,虚拟现实新闻的生产除了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外,还应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正在发生或者发生过的真实事情,素材来源为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或经过采访收集并核实的资料;第二,资料要以客观、中立的原则呈现;第三,内容有价值,是受众欲知、应知的”。[3]这三个条件里的“真实”“客观”“有价值”显然都是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而是否专业的判断是机器无法完成的,内容的价值必须由人类自身来判断。
  在5G时代,信息来源的复杂、素材的丰富、采集手段的多样,使生产者的信息获取变得相对容易,但是生产者如果按照专业主义的规范对这些巨量的、碎片化和非逻辑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把责任与担当融入其间,就无法在瞬间做出准确反应。传媒人仍需要按照人类的思考方式完成认知、情感、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会因为面对的数据复杂度而递增。作为有机生命体的人类并不能像机器一样,随着信息传输速度的提升而提升自己的信息处理速度,作为个体的传媒人内容生产能力与以5G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科技的进步,不但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可能处于远远落后的状态。这也预示着,在5G时代,虽然有了高度发达的传播科技,却可能缺乏与之相应的生产者,正如有了高速路却没有可以高速行驶的车一样。因此,对于传媒人来说,必须思考的就是媒介的内容生产是否可能随着5G技术的应用而呈现加速度的状态?在传播速度的催逼之下,如何确保内容生产的优质?
  5G时代,加速度的媒介与相对缓慢进化的人类的矛盾显得格外尖锐,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超高速的传播与人类内容生产速度的矛盾,还会延伸至超高清的生产与人类视觉分辨率有限的矛盾,超大容量与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矛盾……也就是说,5G技术带来的生产质量与传播效果,必须依赖于人类自身的进化水平。众所周知,人类进化的速度与技术进化的速度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对于传媒生产者而言,如何通过组织化、规模化和流程化的分工合作,克服个体自身的局限,打破进化限制,缩短人类与机器的差距,是必须要做出回应的问题。否则,在5G技术带来的瞬时传播的催逼之下,传统传媒业的应急反应可能是以粗浅代替精细,以游戏代替趣味,以巨量代替质量,以冲动代替理性,以碎片化代替逻辑化,最后在跟随潮流中迷失自己,从而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泯然众媒矣”。
  万物皆媒的众声喧哗对专业内容生产的挑战
  5G技术除了改变传播符号,提升传播速度外,还把互联网技术从基于网络互联的Web1.0时代和人际互联的Web2.0时代,推进到基于万物互联的Web3.0时代。如果说Web1.0时代和Web2.0时代主要是人与人进行信息传播活动,那么Web3.0时代,由于5G技术能够实现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连接量,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都可以进行即时的信息传播,可谓万物皆媒,每一种媒介都以自己的方式产出大量信息,造成信息空前膨胀,专业媒体如何在众声喧哗中一鸣惊人,并产生持久影响,将是更大的挑战。
  新技术的力量,在个别应用中,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当其进入人们日常生活时,就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5G技术的生活化、日常化近在眼前,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发布的中国5G发展“时间表”,具备示范应用能力的5G终端最早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4]2019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将“持续升级和扩大信息消费,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产品创新,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同时强调“加快5G商用部署”。[5]可见,在国家顶层设计里,已经把5G技术的研发应用与信息消费密切相连,2019年工作重点就是从政策和技术层面,为5G全面商用铺平道路。5G作为基础通信技术,专业传媒人并不能像印刷、广播、电视等技术那样可以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际上,自从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智能手机出现后,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风靡,都让人看到了专业化媒介机构在技术领域已经很难获得相对优势。尽管面临5G挑战时,央视等媒介已经积极与通信运营商展开合作,企图获得技术上的先机,但是,这不过是一种新技术先后采纳的问题,先应用者与后来者之间在技术的先进性上并不存在距离。技术进步的过程也是技术权利下移的过程,在技术面前,人们越来越平等。5G时代,每一个拥有5G终端的用户,都可能随时传出自己制作的内容,在传输效率上不会输于任何专业媒介。面对来自同样技术使用者的挑战,传统传媒人不能从技术本身出发,而是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做起。
  传统媒介的优势在于,自身在业务领域积累的内容生产的专业化经验。从寻找可靠信源,到现场采访、对复杂事件的长期跟踪报道等,这些内容生产流程的顺利完成,需要专业传媒人长期的工作经验作支撑,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没有专业媒介工作经验的人员很难完成类似的内容生产。不仅如此,在万物皆媒的5G时代,在增强型移动宽带和大规模机器通信的应用场景中,个体用户自制内容、机器自动生产内容,以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原生内容同时并存,人们时刻被芜杂的信息所包围,信息选择难度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此,帮助人们做出选择,成为传统媒介在内容生产方面需要努力的方向。众声喧哗中,只有那个能够让众声平息的声音才能被听到。只有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原则,自觉把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理想和道义担当精神灌入其中,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百年来,传媒业之所以还能在诸多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凭借的恰恰是这种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如果放弃这些专业主义的价值,传媒业也将不复存在。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席卷而来的5G技术冲击之下,传统传媒业只有拥有价值坚守的定力,并借力新传播科技顺势而为,才能在5G技术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本文是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群体事件中网络助燃作用研究(批准号:L12ASH0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3]周文韬:《5G时代虚拟现实新闻的前景及伦理困境》,《传媒观察》,2018年第3期,第32页。
  [4]《工信部:具备示范应用能力的5G终端最早将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http://www.cac.gov.cn/2018-04/23/c_1122724499.htm。
  [5]《2019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397/c6564803/content.html。
  责编/张晓燕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4月(上)P22-24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