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武志强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18    
  【摘要】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短视频近年来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兴起,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但一些不良视频内容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治理不良短视频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对方法,希望还人们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视频  不良影响  加强治理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90年代,网络打破了报纸、电视、广播三足鼎立的传统媒体格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受人青睐的新媒体,其发展之迅速、影响之广泛让人惊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获知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新闻,并由此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不良现象,表现突出的就是暴力、色情等非正能量信息的滋生蔓延。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迅速发展,快手、抖音、西瓜、火山等短视频充斥电脑、手机屏幕,让人眼花缭乱,不少人对网络短视频热衷到了痴迷的地步。在网络短视频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我们应冷静理性地看到,这些视频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一些涉及暴力、色情的视频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加强和重视网络短视频的监管工作刻不容缓。
  网络短视频可通俗不可低
  通俗的意思是浅显易懂,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然而,目前大量传播负能量的视频在屏幕上出现,其内容充斥着暴力、粗口。在网络上输入相关关键词进行搜索,可看到数量众多已通过认证的同类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视频的点击量惊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但网络短视频是发布在公共空间,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这就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低俗的网络文化与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所以,我们不要把低俗当通俗,把无知当幼稚,把低级当高雅,拿噱头当卖点,应该重视这些低俗网络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网络短视频过滤不可泥沙俱下
  近年来,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各种视频节目应运而生,特别是网络短视频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许多平台的短视频内容做得风生水起。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一些人在网络大潮中浑水摸鱼,谋取暴利。我们随手打开微博、微信,经常会有涉及暴力色情内容的相关链接,制假售假之类的暴力低俗视频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其实,这些视频只是格调低俗视频中的冰山一角,那些利用各种办法隐藏在正规网站下的不良视频数不胜数。笔者认为,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查网络短视频的传播内容,做好网络短视频的过滤和审核工作,不能泥沙俱下。对一些制作格调低俗视频的媒体要给予严厉打击,绝不能让这些色情、暴力的视频污染屏幕,还大家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网络短视频不可传播虚假信息
  网络短视频与文字语言传播相比较,更直观,更立体,更受到人们的喜爱,从“低头一族”身旁经过,不时能听到短视频的说话声、音乐声和嬉笑声。网络短视频红红火火,拥有独特的传播优势,但其真实性让人产生怀疑,很多信息真假难辨。所以大家必须知道,有视频不一定就是真相。对此,我们希望自媒体短视频拍摄和制作人员不要盲目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不择手段地夸大和强化其感染力,上传歪曲事实真相的短视频,自觉抵制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网络环境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中国网民世界第一,网站更是数不胜数,网络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一些网络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治理活动,该关的关,该罚的罚,但一阵风过后又死灰复燃。为了不再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笔者认为,要还网络一个良好的环境,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文化方面的立法,促进互联网文化法治化,依靠更强大的法律力量,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对网络媒体进行监督和制约,对视频制作设立严格的准入制度,让那些低级庸俗、使人萎靡颓废的网络视频远离屏幕。
  正当笔者为网络短视频的治理忧心忡忡时,从国家相关部委传来好消息,为维护网络视听节目的传播秩序,清朗互联网的视听环境,依据相关规定,国家广电主管部门责令“今日头条”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客户端软件及公众号,并要求清理类似节目。微信、QQ也在互联网短视频整治期间,暂停微视、快手、抖音、西瓜等多个短视频的链接直播功能。国家对网络短视频治理的重拳出击,将有利于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白银日报社)
  责编/邓应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2月(下)P18-19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