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协会活动栏目推荐贵州省黔东南日报社开展新闻扶贫的实践与思考。作为“文军扶贫”的具体践行者,黔东南日报社积极响应中央和贵州省关于扶贫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发好新闻扶贫的“1234”声,书写了新闻扶贫的精彩答卷。为此,贵州省报业协会会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2018年11月中旬召开地方党报新闻扶贫经验交流会,推介黔东南日报社新闻扶贫的做法。
根据贵州省委宣传部关于“文军扶贫”的部署与要求,3年来,黔东南日报社把新闻扶贫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把新闻扶贫的任务紧紧抓在手上,把新闻扶贫的措施具体落实在行动上,成效显著,影响深远。2018年11月中旬,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召开地方党报新闻扶贫经验交流会,黔东南日报社的做法在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线勤认为,身处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黔东南日报社主动作为,创新新闻扶贫路径,拓宽脱贫攻坚新闻传播平台,在新闻扶贫上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他表示,参与扶贫,新闻媒体拥有先天优势,可以大有作为。因为媒体手里有资源,心里有想法,肩上有责任。总结黔东南日报社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体完全能以党媒的新闻传播力、社会影响力、舆论引导力、社会公信力为利器,做好脱贫攻坚的积极推动者、参与者,体现新闻宣传战线服务大局的政治担当。他说,扶贫工作,首先要精准,重点是要抓住人的问题。推动事物发展,人是关键因素,扶贫重在扶人,特别是人的思想、理念、作风,只有改变了人的观念,团结协作,开拓进取,跟着新时代走,才能有新作为。同时,扶贫还要扶智,鼓励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发扬民族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接受有利于脱贫致富的新事物、新科技、新产业,从而真正拔掉穷根,实现创新致富。而实现这一切,离不开新闻主流舆论引导帮扶精准发力。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张宝富认为,黔东南日报社“一个统揽、两个阵地、三个重点、四个效应”即发好新闻扶贫“1234”声,尽己所能,全面作为,把新闻扶贫作为报业发展的战略布局来安排,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操作性和可借鉴性。他指出,新闻扶贫一是做好宣传,二是反映诉求,三是排忧解难,四是物质帮助,希望各地市报结合本地扶贫攻坚特点及自身媒体实际,立体地、多元地把“中国地市报新闻扶贫黔东南行动宣言”卓有成效地落到实处。
贵州省报业协会会长刘庆鹰认为,黔东南日报社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坚持创新的品质和业绩,可圈可点,值得举一反三。他还现场赋诗一首,点赞他们的做法。《目光,永远向着前方》:祖国的崇山峻岭似浩瀚的海洋,/黔东南日报社,/像一艘战舰,/正在破浪远航。/你啊,/风尘仆仆,/经历几度沧桑;/你啊,/昂首巍巍,/托起新闻扶贫的朝阳。/你跨岭越谷,/笑迎万里风浪;/你飞驰在新时代的长河,/目光,/永远向着前方!
四川省报业协会理事长余长久认为,黔东南日报社新闻扶贫做出了好样子,值得学习。当前,脱贫攻坚是全国的中心工作之一,新闻媒体要研究和实践怎么服务脱贫攻坚这个大局。他说,通过交流有几点体会:一是媒体通过新闻扶贫投身于脱贫攻坚,是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二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媒体应该怎样发挥个性化优势,让贫困户直接和间接地得到实惠,这应从各地实际出发进行谋划。三是在新闻扶贫中可以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有干头。四是新闻扶贫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避免热一阵冷一阵、虎头蛇尾一阵风。
湖北荆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代志武认为,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地方党报,黔东南日报新闻扶贫责任之巨,不言而喻。放眼全国报业,能专门开辟扶贫专刊、扶贫周刊的地方党报并不多见,黔东南日报“新闻扶贫、专栏扶贫、广告扶贫、党建扶贫”四方面齐抓共进,五大媒体融合传播扶贫工作,新闻扶贫内容翔实。可以看出,重压之下,黔东南日报勇于担当,站位很高,可谓打造了新闻扶贫的黔东南样板,值得全国地市党报学习。黔东南日报还签订了大数据终端合作协议,发布了游视界App,这都是融媒体时代新闻扶贫很好的方式。面对崭新的传媒形势与繁重的扶贫重任,新闻扶贫还要继续创新。
河南省濮阳日报社总编辑张光认为,黔东南日报社在新闻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果的探索,比如“苗乡侗寨行”“访两山话脱贫”“传承非遗技艺·助力脱贫攻坚”等一批重点品牌栏目,特别是创办了《大扶贫》周刊,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黔东南日报社在深度与广度上相得益彰,绽放异彩,极大提振了广大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决心。
湖南省郴州日报社总编辑龙小旻认为,通过这次新闻扶贫交流会可以看出,新闻扶贫大有干头,黔东南日报社在这方面思路新、措施实、效果明显。就像黔东南日报社高俊华社长所指出的,黔东南日报作为中共黔东南州委机关报,把新闻扶贫当作重要的坐标定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新闻扶贫行动。整合报社各部室、报纸各版面、新媒体各平台刊登各方面资源,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围绕新闻扶贫大主题,形成免费广告扶贫、主题宣传扶贫、周刊宣传扶贫、公益活动扶贫、党建扶贫等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新闻扶贫格局。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湖北省十堰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编辑胡庆东说,听了黔东南日报社的做法,有两句话一直回荡在脑海里,一句是“没有花架子,都是真功夫”;另一句是“只有讲好故事,才能传好声音”。这两点,黔东南日报社已经走在了前列,做得远比我们好。2018年11月11日、12日的黔东南日报,头版、二版的显著版位几乎都是扶贫相关报道。除了《扶贫特刊》以外,正刊的扶贫新闻报道就有54篇之多,消息、综述、专访、评论、图片、专栏、专版、广告应有尽有,图文并茂,做得都很精彩。比如《果品“百家姓”会奏“脱贫曲”》,这篇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首先标题就很棒,生动形象,抓人眼球。我们要“讲好故事”“传好声音”,离不开这样的真功夫。“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经印刻在每一位新闻人的心头,那是我们行动的无限动力。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们将用行动践行新闻人的使命,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河南省许昌晨报总编辑邓雷认为,黔东南日报社派遣记者深入雷公山、月亮山“两山”地区采访脱贫感人事迹,发出脱贫好声音,难能可贵。黔东南日报还开辟专栏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动脱贫的事迹,体现了党报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特色和亮点。
广东省梅州日报社委委员、记者部主任李锦让认为,黔东南日报用版内、版外和线上、线下的大量资源,以特刊、周刊加主题活动,全媒体铺开拓展新闻扶贫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黔东南的“两个宝贝”——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两方面资源之丰富,让人感受深刻。“两个宝贝”可以说是黔东南乃至贵州最宝贵的资源。推介“宝贝”,就是媒体人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黔东南日报社在这方面已迈出可喜的步子,与大数据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旅游公司合作推出游视界App,都是媒体人推介本地“宝贝”的有益尝试。这种推介需要“解读”与“定制”。丰富的民族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有其强大的内涵,需要本地媒体来做一系列精当的“解读”工作,用喜闻乐见、简洁明了的方式,解读黔东南“两个宝贝”的精绝之处,释其魅力,扬其风采,引客东来,刺激旅游经济发展。而“定制”就是指媒体要搭建平台,围绕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这方面,黔东南日报社推出的“游视界”已初具模型。
再接再励谱新篇
解剖黔东南日报社新闻扶贫这只“麻雀”,笔者产生两点思考。
1.新闻扶贫大有可为
在扶贫攻坚这场艰难的硬战中,全国的新闻工作者都在奋力争先,贵州的新闻同仁也不例外。由黔东南日报这个点扩展到面,笔者看到,贵州全体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开展“文军扶贫”行动中,积累了丰富实践和有益经验。贵州省委宣传部2016年牵头制定并印发《贵州省舆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又印发了《关于“文军”征战深度贫困地区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2017—2020年)》和《新闻媒体开展免费广告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大力开展“文军扶贫”行动,推进舆论扶贫、免费广告精准扶贫、文化扶贫、社科扶贫、挂帮扶贫和网络扶贫。在“文军扶贫”中,贵州新闻单位的全体同仁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既做波澜壮阔扶贫开发工作的忠实记录者、守望者,又自觉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做脱贫攻坚的积极推动者、参与者,讲好贵州脱贫新故事。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走村入寨,不仅拉近了空间上的距离,也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文军”真情融入,情注笔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通过对比看变化,以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说变化,引发读者共鸣,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全体新闻工作者在集团党委的指挥下,踊跃出击,主动作为,创新新闻扶贫路径,拓宽脱贫攻坚新闻传播平台,在新闻扶贫上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集团旗下各媒体相继开设20多个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的专题、专栏,集中式报道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举措,大力宣传全省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进展、新成效。同时还开展了记者驻村蹲点调研活动,挖掘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受到各界广泛好评。其中“筑边行”获得贵州新闻奖一等奖。具体操作中,大家特别注重创新宣传形式,提高了扶贫攻坚工作面向互联网的舆论引导力、感染力,表情包、VR、直播、微视频等直接及时服务于扶贫攻坚第一线,还发布了价值500多万元颇有分量的免费扶贫广告,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闻扶贫”宣传声势,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队伍也在扶贫工作中经受摔打和锻炼,政策水平、思想觉悟、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现在是脱贫攻坚的决战时期,作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在新的“文军扶贫”行动中,要进一步增强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小康不实现誓不罢休的紧迫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继续对准脱贫攻坚一线,形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强大氛围,把脱贫攻坚的好故事,把精准扶贫的好声音宣传好、放大好、展示好,真正用好故事、好声音回答一切,不断在脱贫攻坚中作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2.新闻扶贫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声势与效果的关系。新闻扶贫必须造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造势的作用一定要落实到效果上,“一点雨一点湿”,起到高品质的宣传作用,尽可能避免形式主义和深一脚浅一脚的现象。
一般与重点的关系。新闻扶贫在兼顾好方方面面的同时,务必抓住重点发力。比如,深度贫困地区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这些地方大多位置偏远、地少人稀、资源贫乏、生态脆弱、长期封闭,媒体要把精兵强将部署在这些地方,将主要资源服务于这些地方,力求综合扶贫工作不断有新突破。
表扬与监督的关系。在新闻扶贫中,媒体既要树立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作主线,“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气神,又要对个别地方“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不良现象进行一针见血的批评,旗帜鲜明地指出没有内生动力,仅靠外部帮扶,是不可能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通过生动的事例切切实实地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在大家的关心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责编/张晓燕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月(上)P38-40
版权归《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