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媒介延伸理论再认识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杨轶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26    
  [摘要] 媒介延伸理论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将媒介的特点比作人体感官的延伸。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新闻生产和传播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智能写作将人从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媒介延伸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信息茧房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规范值得反思。
  [关键词]媒介延伸  人工智能  特点  反思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人工智能时代媒介延伸理论基本框架
  媒介延伸理论最早由加拿大媒介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他在其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进行了系统的阐释,20世纪60年代电视业的蓬勃发展印证了麦克卢汉的观点。这在媒介技术问题上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将媒介的形式特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的感官、心理活动联系起来。但该理论也有不完善之处,因而学界对此观点看法不一。
  笔者认为,媒介延伸理论揭示了我们所处的媒介环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了技术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而证明了该理论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而完善的。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媒介延伸理论的意义。
  1.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最早提出“媒介即讯息”的概念。从传播过程来看,媒介是所要传递内容的承载工具,讯息通过媒介传达到受众,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通过媒介发生联系。麦克卢汉正是从媒介的作用及其影响对媒介的含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传播活动并不是通过所传递的内容产生作用,而是通过媒介本身的进步和革新改变社会及成员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写作在新闻生产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最早的智能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由腾讯财经推出,主要用于财经报道的写作。随后新华社也开始采用机器人写稿,2015年11月,机器人“快笔小新”开始投入到体育赛事和财经资讯的写作中。相比传统的人工写作,智能机器人缩短了写作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如“Dreamwriter”在一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篇稿件的撰写。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在体育、财经、调查报告、市场调研等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作为信息生产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环节,智能化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内容生产方式,把信息生产者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
  2.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提出的又一重要理论,他从人的感官出发,将媒介比作人体器官的延伸。麦克卢汉指出:“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是对人器官、感官的强化和放大。”这里的媒介不仅是狭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还包括道路、武器、货币等物品。他认为,印刷术的发明和印刷品的出现,突出了人的视觉作用,从而割裂的人体各部分感官之间的联系。同时印刷品的编排方式是单向、线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而电子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机械媒介所产生的影响,其多元的呈现方式和非连续的叙事特征,如同人体的中枢神经一样,又将人类各部分重新统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拓展了人的感官系统,如VR新闻通过营造360°场景,多维度、多角度地呈现新闻内容,让用户置身于新闻现场,打破了传统新闻叙事借助文字、图片等视听符号的线性表达方式。也改变了新闻生产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VR新闻用户不再是被动、间接地接收信息,而是以现场目击者的身份主动获取信息。
  3.“冷”“热”媒介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冷媒介与热媒介的概念,其中冷媒介是指所提供的信息比较,信息量少,受众需要调动自己的感官才能获取信息,如口语、电话等;而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量大,清晰度高,信息接收者参与度低。如电视、文字等。冷热媒介的划分其本质意义在于揭示了不同媒介对人体感官的调动和延伸作用,从而影响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变迁。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以及形式都更加的多样化。在新闻生产领域,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功能,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更加直观地将信息呈献给受众。如春节期间,通过对各地以“鸡”为食材的菜肴进行整理,发布的数据新闻“鸡菜”地图,将数据和地理巧妙结合,把各地饮食文化以更加趣味和清晰的方式传达给受众。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1.传播路径精准化
  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用户的个人偏好成为信息推送的基本依据。智能化媒体通过对用户的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地域、生活习惯等信息的分析,为用户进行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此外场景适配成为另一趋势,由于用户所处的场景不同,会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和信息偏好。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分析,将个性化的新闻精准推送,使信息的传播更有针对性,也提高了传播的效率。
  2.传播方式实时交互
  互动与反馈作为传播的重要环节,传统上主要通过评论、问卷、短信等方式获取。而传感器等智能手段的运用,反馈信息的获取也将更迅速、客观。科技节目《我是未来》中,节目的互动改变以往传统的观众投票环节,采用智能手环测取现场观众的心跳值,以此评判观众对参赛选手的喜爱程度和支持度,最终决定参赛选手的胜负。由此可见生理层面的反馈,不仅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信息对用户产生作用的过程与效果,也使得反馈更加迅速及时地作用于信息的生产过程。
  3.传播内容沉浸感
  VR/AR技术为信息接收者重建事件现场,从而拉近了受众与事件本身的距离。受众借助技术手段亲临“现场”,以自己的视角发现和获取信息。如灾难性新闻中,对地震场景的再现,用户借助技术手段仿佛置身其中,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
  1.信息茧房
  新技术的发明应用促进了新闻生产和传播领域的革新。同时,媒介营造的环境也影响着社会及人们的行为方式。“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活动所形成的信息环境,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选择和加工,重新加工和结构化之后展示在人们面前的环境。彭兰提出“信息茧房”的概念,其特征是基于个性化服务,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无法接触到其他方面的内容,这就如同作茧自缚。信息茧房是拟态环境的另一种表现,不同之处在于这一环境更多的是由用户自己选择的。
  2.后真相时代
  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多地依赖数据和算法。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但关键信息也往往可能被繁杂的数据所掩盖,所以也增加了发现真相的难度。2016年美国大选中,各渠道的民意调查结果与选举结果截然不同,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客观的数据和技术手段面前,人们看似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实则分辨真相变得更加困难。当前人工智能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有限,因此也对公民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闻专业主义
  首先,随着新闻生产主体的多元化,新闻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何将碎片化的资源进行整合,这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智能写作虽然在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也仅仅停留在具有固定模式的财经、体育类新闻中。智能写作机器人一定程度上将人力劳动解放出来,但最终仍无法取代人类。精准的信息筛选和推送满足了受众特定的信息需求,本质上来说其追逐的是阅读量,无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看,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仍然离不开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和专业新闻从业人员的把关,因此未来仍需要加强人工智能和人在多领域的协调合作。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咏华.新形势下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再认识[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01).
  【2】束凌燕,耿磊.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读《理解媒介》[J].新闻世界,2010(01).
  【3】梁智勇,郑俊婷.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再造[J].中国记者,2016(11).
  【4】张慧.浅析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J].新闻窗,2016(04).
  【5】彭兰.更好的新闻业,还是更坏的新闻业?——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的新挑战[J].中国出版,2017(24).
  【6】靖鸣,娄翠.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伦理失范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8(01).
  【7】冯怡.从机器人小冰看《钱江晚报》人工智能+新闻的创新探索[J].中国记者,2017(06).
  【8】喻国明,张文豪.VR新闻:对新闻传媒业态的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12).
  【9】蒋紫琳.浅析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6).
  责编/李德金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9月(下)P12-13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