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智库化及其实现路径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蒋李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25    
  [摘要]媒体智库是不同于传统智库的新型机构,它依托媒体特有的优势,在近年实现了快速发展。媒体智库化的目标不是寻找新的盈利模式,而是提升战略和政策研发能力、研究成果汇聚能力,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媒体智库的建设规律。
  [关键词]媒体智库  发展优势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这是迄今为止中央最高领导专门就智库建设作出的最明确、内涵最丰富的重要指示。5年以来,得益于外部政策环境、技术条件、媒体内部需求的共同影响,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浪潮中,媒体智库异军突起。
  组建媒体智库,关键在于建立媒体智库独有研究体系,着力发展专业性媒体智库,同时兼具可持续的、具有内容传播力的内容生产模式。媒体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与智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媒体新型智库,从而实现自我转型、自我变革、自我发展,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
  媒体智库的内涵
  在媒体智库诞生前,媒体与智库已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机构而存在。媒体是面向公众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智库是从事战略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咨询和传播的非营利性机构。没有现代媒体就没有现代智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美国,智库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机会并不多,大部分智库还得利用主流媒体来影响舆论,从而影响决策系统。《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意见版、评论版相当一部分文章来自智库,就体现了媒体和智库的共生现象。在减税、医保、控枪、移民、网络安全等主要公共议程上,美国的主流媒体都有一批能够强力发声的专业记者。因此,现代智库天然有媒体基因,而现代媒体天然有智库基因,媒体智库则是二者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媒体利用其优势资源建立的研究性平台或机构。
  媒体智库概念的核心在于智库,本质上说媒体智库属于智库的一种。因此,媒体智库应具备智库的两种核心特征,即持续的思想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力。媒体智库业务内容与智库相同,主要分为两部分:承接课题、项目,生产调研报告为主的信息产品;组织会议、论坛等圈层活动。
  媒体性智库发展动因
  1.外部环境:成立媒体智库是战略任务与迫切需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
  2014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把智库建设提上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讲话中指出,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个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加强智库建设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
  2015年12月1日,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内部需求:媒体自身转型发展需要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渠道上的独有优势正在丧失。新媒体使人人都可以进行碎片化的新闻生产,并向公众进行传播。技术使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因此,媒体政策议程的设置和政策解读的垄断地位也受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主流媒体不参与智库建设,在政策生产供给中缺乏话语权,那么势必会被边缘化,成为单纯的内容消费方。主流媒体办智库有助于打通政策过程的全产业链,在政策研究、咨询、评估、发布、传播各环节布局,形成价值共创的局面。
  同时,新传播技术发展也为媒体智库进行多维度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技术便利与机遇。当下,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已成为行业自觉,多数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了多样化举措,并且收到了一定成效。
  媒体智库的发展现状
  作为首创中国智库排名先河的智库评价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连续5年发布了《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2017年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前40名中,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排名第22位。
  此外,根据网络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国内已宣布成立智库机构的媒体共有21家。其中,中央媒体5家,地方媒体5家,市场化媒体11家。从成立时间来看,有11家集中在2015年和2016年。
  1.地域聚集效应明显
  相关统计结果显示,21家媒体智库的成立地点及机构所在地在京沪广深的共16家,占比76%,其中北京12家,占比57%。其余智库的所在地分别是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智库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与政治、经济资源集聚度高度一致,充分说明了媒体智库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必须靠近决策中心、贴近客户需求。
  一方面,京沪广深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聚集了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了智库需要的高端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地域聚集体现了媒体智库为党和政府以及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建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2.选题聚焦国家战略
  从媒体智库近两年热门研究选题来看,大部分比较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及国际政治热点话题。
  新华社下设的瞭望智库的核心业务,就是开展国家政策研究、评估和执行反馈。人民日报社下设的人民智库,则充分发挥自身调查、测评等优势,主持完成了多项“一带一路”相关课题与调查报告,并就此推出多期特别策划,用理论智慧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凤凰网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的平台型智库——凤凰国际智库,重点关注“精准扶贫”,邀请专家学者团队编撰了《宣战2020——中国扶贫报告》。
  3.专业人才资源丰富
  因为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媒体人一般比较接地气,思想符合社会现实,而且了解媒体运作,深谙传播技巧,对于如何影响民众舆论有专业见解,因此也往往容易转型成智库研究人员。《环球时报》原编委王文,《21世纪经济报道》前社评负责人王海明等,转型从事智库建设的媒体人不胜枚举。
  从目前媒体智库研究团队建设情况来看,大多聚集了一批专业研究人才。如南方舆情研究院拥有200多名舆情分析师,除少量专职人员外,大部分是由南方报业集团旗下记者兼职。瞭望智库专职研究员、编辑记者只有不到数百名,但是可以调动整个新华社数千名高水平记者,组成其兼职研究员团队。
  4.发展定位凸显专业
  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其目标多定位于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综合性媒体智库,同时把差异化作为战略选择,重点打造几款拳头产品,注重给高层决策提供参考。如人民智库主要是为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决策、地方各级党政治理实践以及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提供参考服务。
  地方媒体、市场化媒体更加注重专业化发展。比如封面传媒旗下封面智库主要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研究为主,南方舆情研究院主要从媒体角度专注于治理现代化研究,而江厦智库、盛京汇等地方性媒体智库,主要是为当地政府、企业提供智力服务。
  媒体智库发展路径
  相对于我国其他类型的智库,媒体智库虽起步较晚,但其人才优势、传播优势、渠道优势、超脱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因此,媒体智库需充分挖掘自身的后发优势,进一步探索发展新路径,争取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脱颖而出。
  1.发挥人才优势,加快建设智库人才库和专家库
  一是加快建设“内脑”人才库。长期奋斗在调查报道一线、了解社会现实的媒体优秀采编人员,本身就具有智库人员的潜质和素养。在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媒体智库必须加快编辑记者转型,不断培养储备人才,实现媒体人员由“编辑记者”向“分析师”转变。
  二是着力打造“外脑”专家库。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公共政策涉及的利益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单纯依靠媒体专业领域或传媒学科专家,难以满足当前智库发展的人才需求,需要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
  因此,媒体智库在积极打造自身专业人才队伍的同时,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吸引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加入,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专家库,凝聚集体智慧为科学决策服务。
  2.发挥传播优势,加快智库成果转化和传播推广
  一是加快成果转化在政府和社会间流动。智库通过内容传播来实现影响力,要经历三次大的跨越。第一是从学术圈到智库圈的跨越,使内容不仅具备科研探讨价值,更有政策建议层面的讨论价值。第二次跨越是从智库圈到公众舆论圈,让公众广泛知晓并认可智库及其专家的观点。第三次跨越是从公众舆论圈到政策圈,使内容真正进入政策议程。因此,媒体智库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媒体功能,积极反映民众诉求和意见,认真履行好舆论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应更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深入一线调查,形成高质量智库成果,实现成果转化,参与国家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
  二是重视研究成果传播和营销推广。一方面,媒体智库要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渠道、专业化表达方式和较高公信力的优势,通过网站、刊物等方式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智慧产品,并积极举办学术论坛、会议,主动营销推广研究成果。显然,这是传统智库难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媒体智库还要充分利用传播技巧,实现对智库产品的二次加工。要充分借鉴人民日报的实践经验,通过图解新闻、漫画新闻、短片新闻等通俗易懂的传播形式,对一些深度的智库研究报告进行解读,使其成为“广而告之”的思想产品,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3.发挥渠道优势,加快组建研究圈层和工作平台
  一是整合资源积极组建研究圈层。媒体智库不等同于传统智库,兼具政府、市场和社会多种资源于一身,拥有沟通体制内外的独特渠道。因此,媒体智库应依托媒体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充分借助外部资源,通过举办会议、论坛积极邀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体制内外专家组建研究圈层,深度开发出一系列高智力的服务产品。
  二是积极构建上传下达的工作平台。一方面,媒体智库要充分发挥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权威性、公信力以及与决策机构联系密切的优势,广泛吸引社会研究力量参与,不断开发多种形式具有深度价值的决策建议,进一步拓宽影响决策层的渠道,从而实现“上传”目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了解和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通过组织专家研讨等各种形式,对政策进行通俗解读和快速传播,提高公众对政策的知晓度、认可度,从而实现“下达”目的。
  4.发挥超脱优势,加快实现智库思想和经费独立
  一是加快培育思想独立能力。媒体智库应加快培养独立研究型人才,充分发挥其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断培育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研究,找准自己立根的研究方向,在发展浪潮中不随波逐流,从而形成智库自身的特色和风格,在思想产品市场上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二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筹资机制。媒体智库一脚踏着体制内,一脚踏着市场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开展筹资工作。媒体智库筹集资金应着眼于多元化渠道,除了媒体本身支持外,还应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公益机构、基金会的赞助支持,甚至应依托自身强大的联络网、客户群,凭借向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来实现价值变现,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作者单位:《支点》杂志社)
  参考文献
  [1]吴亮,夏宇,马岩.媒体融合发展对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8).
  [2]沙璐.25家机构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12-4.
  [3]李伟.《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解读[J].西部大开发,2015(01).
  [4]甘恬.瞭望智库:“媒体型智库”的成长逻辑[J].传媒评论,2015(11).
  责编/张晓燕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9月(上)P23-25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