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智库加快推动媒体融合进阶特征的出现——以南方经济智库实践为例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谢思佳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25    
  [摘要]媒体智库是近期较为热门的话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南方经济智库的实践,以及其旗下重要的内容产品系列深调研和南方评估的探索,阐明了媒体智库转型需要厘清的三个问题,同时也得出媒体智库加快推动媒体融合进阶特征的出现这一结论。
  [关键词]媒体智库  专业平台  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南方经济智库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智库矩阵推出的首批十大智库之一,是应媒体智库发展趋势、南方报业内容智库化转型要求而生的。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摸索,既让团队看到了一片蓝海,也让我们看到了走向彼岸所面临的挑战。
  南方经济智库的三个实践案例
  1.南方经济智库的酝酿成立
  南方经济智库的酝酿成立是南方报业媒体内容智库化战略的具体实践。为了深入推进主流媒体集团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早在2016年,南方报业提出“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年中,对实现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提出两个实现路径,即深度融合、全面转型。2018年初将当年明确为智慧转型年,针对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建设提出两个重要举措:在内容上智库化、在传播上智能化。
  就是在加快转型的过程中,南方日报经济新闻部产生了成立南方经济智库的想法。2017年10月初,一次部门业务研讨中,有同事提出把以往分散的智力支撑型工作进行优化、模块化、专业化,成为整个部门乃至报社经济类内容生产的公共支撑,及时适应服务对象、适应读者和用户的需求。2018年1月,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刘红兵到经济新闻部调研。座谈会上,部门正式提出动议。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南方经济智库于同年5月10日正式揭牌成立。6月29日,南方报业主办2018首届南方传媒智库高峰论坛,揭牌成立南方传媒智库矩阵,宣布着力打造十大智库机构,南方经济智库就位列这十大机构之一。
  2.系列深调研初探
  党的十九大以来,南方日报围绕广东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九大课题,开展了“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深调研”“广东河长·广东江河水深调研”“寻找广东金融四梁八柱·全球金融中心深调研”“世界级湾区深调研”等深度调研,是为系列深调研。
  南方经济智库在2017年下半年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出世界级湾区深调研成果,提出了世界级湾区大部分都不是“单核”、湾区的“核”可能是一个经济地理的概念等一批研究观点。负责项目的记者在一次相关政策研讨会后,反被一群专家围了起来交流切磋。本来坐在最后一排的记者成为了被关注的专家,这种场景让我们坚信:媒体智库的时代到来了。
  南方报业在推进媒体型智库建设中,强调“拿产品说话”。系列深调研就是具体抓手和产品。打造智库爆款,难点是对高端用户的影响。这就要求议题更聚焦、信息有增量、产品成矩阵、渠道高效率。这个过程中,提升信息能量密度,系列深调研兼具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温度。
  3.南方评估遇见蓝海
  南方评估是南方经济智库在系列深调研之外开发的另一个内容产品和品牌,也可以说是南方传媒智库矩阵孵化出来的一个品牌。本文所描述的评估工作已经是南方报业南方评估品牌规划中的一个业务单元:政策第三方评估。
  经济新闻部接触评估工作,始于去年8月份,对广东省新出台的新政“实体经济十条”进行第三方评估。在半年时间里我们先后向省政府递交两期评估报告。特别是今年3月初,在我们向省政府递交“实体经济十条”第二次评估报告后10多天,省政府办公厅向各地各部门印发《进一步推动落实“实体经济十条”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逐条对照南方日报的评估报告推动相关工作。8月中旬,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实体经济十条”修改版,修改依据就是南方日报的评估报告和部分企业的意见反馈。
  事实证明,来自党委政府的需求正在推动南方评估加快业务建设。我们是被苹果砸中了脑袋、被时代撞进了机会之门,发现了蓝海。评估所需的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对数据的采集能力、对评估议程的设置能力,都是媒体智库的优势。
  在产品规划中,南方评估通过话语权、计量化、智能化三大路径,形成更权威、更科学、更高效的品牌标志,成为引领政策第三方评估向3.0版本迈进的标杆。其中,计量化解决科学性的问题,智能化解决高效率的问题,话语权依托于权威性和公正的立场。
  媒体智库转型要厘清的三个关系
  有人说,媒体一直都在做智库,这算是创新吗?也有人说,媒体做智库是放弃了新闻主业或者进行主业多元化?这些质疑背后,其实是对这一轮媒体智库化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南方经济智库的早期实践中,也逐步厘清了三个重要关系,这个认识过程帮助我们找到定位、构建能力、形成特色。
  1.变与不变——定位问题
  转型就是求变,通过变来实现发展目标。南方经济智库的内容生产,与以往调查报道有很大不同,呈现出媒体智库化探路的一些特征,包括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平台、新的能力。但是,这些都是具体服务方式变了,南方日报服务的对象(用户)没有变,定位没有变。我们的智库产品、智库服务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做出的转变。南方经济智库的稳健发展也得益于“不变”和坚守。
  南方报业智慧化转型强调社会角色,坚持“深度立报”理念,以主流媒体的智慧转型打造党报集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能力。这是包括系列深调研在内的智库生产的立足点、出发点。
  这种“不变”的一个具体表现是在议题选择上。南方经济智库目前所有的议题设置都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通过对重要思想、重要精神的先学、多学、深学、系统学,预判重大主题宣传和时间节点,反应要快、嗅觉要准。系列深调研围绕广东省委“深调研”题目,聚焦“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河长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事关全局的重要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标先进经验,查找优势短板,寻找工作抓手,为省委“深调研”部署往深里走、往实里抓营造良好氛围,体现了新时代党报集团强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为推动党委政府科学决策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深调研的集结成果《重整行装再出发》一书成为省委全会的参考资料。
  2.专业与传媒——优势还是劣势
  南方经济智库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常有人质疑,媒体做智库会不会不够专业。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反,当前政府治理创新中越来越需要智库支撑,传统的智库机构已经无法满足,形成了庞大的供给缺口。而主流媒体在积极转型后构建的能力,可以为这些需求赋能:一方面,为智库研究赋予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强调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用数据思维重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实现智库生产中采集方式智能化、呈现方式多样化、传播方式立体化。
  比如,“四个深调”研强调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种类十分丰富,有智库类的调研报告、内参、专报、署名文章、排行榜、案例库、论文、图书,有新媒体类的报道、直播、短视频、长图、闪卡、朋友圈海报、英文版、南方号,还有互动类的在线问卷、H5征集令,线下类的研讨会、启动仪式、宣讲会等,大大小小二三十种,让沉闷的研究成果,好看、好玩、好用。可见,媒体智库化其实是实现了研究机构的专业和媒体集团的专业,而且这两个专业相生相长,互相促进。
  3.智库与集团——生态中的位置
  6月29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南方传媒智库矩阵,推出十大智库机构,分别是南方经济智库、南方法治智库、南方教育智库、南方城市智库、南方党建智库、南方数字政府研究院、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南方周末研究院、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智库矩阵的每一个成员围绕各自领域,以个性化、对象化、定制化的内容产品,以高品质、专业化、特色型的智慧服务,为国家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这些智库机构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们依托各自的采编业务,比如南方经济智库、南方法治智库、南方城市智库均由南方日报具体牵头实施。所以这些智库机构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起势快、口碑好,已经初具成果。同时,十大智库之间开展协同生产、跨界研究。比如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明确由南方农村报牵头,南方经济智库在“三农”领域也有一定积累,有义务参与协同,形成资源聚合。
  事实上,两个多月来,南方传媒智库矩阵已经新生了一批垂直领域的智库机构。换言之,南方传媒智库矩阵不是也不能是一个独立存在。通过生态聚合,让单一垂直领域原本分散在各个媒体里的资源叠加到一起,让生产、研究更加专业;枯燥的研究课题植入全媒体采编基因,把技术、流量、创意叠加到一起,让科学更加有趣、传播更加深远。实际上,南方传媒智库矩阵将成为集团内各个媒体在单一垂直领域中融合发展的先头部队。
  媒体智库面临的挑战和设想
  1.从平台打造的角度:多个“专业”聚合
  说到智库,惯性思维容易定义其学术研究上的专业。南方经济智库尊重学术上的专业,更聚合了多个维度的专业,对智库进行理念、手段、工具、方法论上的颠覆式改造,推动形成真正满足需求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南方报业在推进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建设战略过程中,强调四种专业服务平台的打造:党媒宣传平台、立体传播平台、数据服务平台、产业拓展平台。
  其中,大数据助推新型智库建设是一大亮点。南方经济智库从一开始就注重智库化转型与智能化转型的结合。这个结合点就是数据。系列深调研强调数据思维,坚持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用智能化的方法解决智库化的问题。“世界级湾区深调研”从起步阶段就盯紧数据做文章,搭建起一套自有的大湾区数据素材库。“寻找广东金融四梁八柱深调研”对数据进行清单式管理,形成了话题清单、对象清单、采访备忘录等多个清单,便于调研的前中后期的定制式处理。包括“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深调研”在内的系列深调研在打法上已初具雏形:即互动式采访、定制式调研、清单式归集、模块式输出。
  数据思维指导下的深调研,无论是生产调研报告,还是生产短视频,都是一次采集、一体成型,不应该增加额外工作。短时间内,南方经济智库连续推出具有一定品质的系列深调研产品,靠的就是这套打法。正是通过大数据服务、全媒体采编等转型中形成的新能力,让南方经济智库一出生就具备了快速复制的能力。这种聚合多个“专业”的过程,也应该叫“深度融合”。
  2.从创造价值的角度:人在云上
  以前做智库,强调依托专家和调查团队。这种做法强化了专业,但牺牲了效率,或者人力在复制中容易稀释,导致品质下降,反过来阻碍快速扩张。在市场需求高速成长阶段,必须找到快速复制的模型。尤其是媒体单位,受编制约束,不可能走依靠人的扩张推动业务扩张这条路。所以我们在启动南方经济智库项目之初,就明确要把人力的智能化替代,作为智慧化转型的一项难点和重点。
  以系列深调研来看,在以往深度调研操作中,团队的直观感受是:累。普通的应对之策是“头疼医头”,去解决人“累”的问题,比如雇佣更多人手、优化团队的结构、优化薪酬方案等。因为成本增加,导致投入产出比较低,无法可持续发展。在南方经济智库开展的系列深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明显感受到,深调研的周期越来越快,操作越来越轻松。比如,通过把一大批富有创造性的非格式化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格式化处理,把人从数据的采集者,变成数据的高级分析员,还有一些人力在做方法论的提炼。
  这个过程中,集团的转型战略、南方+客户端、中央厨房以及南方报业刚上线的中央数据库等平台,都在支撑人力的智能化替代。所以,人力替代的核心,不是数据战略替代人,而是人在价值链中所在的位置发生变化。让人做更加高明、专业的事,把人用在最高价值上。
  3.从采编流程再造的角度:立体循环深度融合
  南方经济智库在内容生产上的实践心得,恰恰印证了采编流程再造的需要。智库内容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业务体系。选题上,不是来自编辑策划,而是用户需求。产品上,不是采集回来再提炼出具体产品,而是在采集前进行定制化设计。正是因为有了一次设计,智库内容生产才能与记者采访、音视频摄录等采访行为融为一体,实现一次采集。呈现方式上,与报道、H5、短视频、直播等形成同一主题的产品矩阵。最后根据各自单元产品受众和对应渠道进行立体传播。此外,因为媒体内容采集是交互的,还有UGC等开放生产,评论、点赞等反馈,使得这个议题采集生产分发获得往复循环。
  由此,深度融合后的采编流程可能是“需求研发—一次设计—一次采集—矩阵生产—立体传播—点赞交互—(回到)需求研发”,特征是循环、立体,是为C模型。C模型的前身是媒体融合的早期模型,即“议题设置—各自采集—多元生产—全媒体发布”,特征是两维、单向,是为B模型。更早期传统的采编流程为“策—采—编—发”,特征是线性、单向,是为A模型。
  B比A的进阶主要体现在让采编流程进入了循环互动。C比B的进阶主要在策、采、发等环节的一次成型,除了产品矩阵(加工编辑)环节强调分工,其他环节强调集中。南方经济智库所处的位置就是在产品矩阵里。本文认为,C模型的到来将是媒体深度融合进阶的重要特征。
  (作者:南方日报编委、经济新闻部主任,南方+客户端副总裁)
  责编/魏艳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9月(上)P17-19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