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转型与创新——以《国家宝藏》为例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刘萌 唐伶俐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12    
  【摘要】本文以最新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探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转型和创新。具体从采用娱乐化包装的综艺模式、情景化营造增强观众现场体验、打造创意大气的综艺内容、启迪观念传承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表明该类节目的成功转型顺应了大众文化潮流。
  【关键词】 转型  创新  综艺节目  国家宝藏 【中图分类号】 G222.3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倾向于观看形式丰富、吸引力强的节目。优秀传统文化能深化节目主题,赋予节目深刻的内涵,新颖的节目表现形式则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易被大众所接纳。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表现形式有机地融合,以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是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转型与创新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近期由CCTV3推出的大型文博类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进行相关探析。
  采用娱乐化包装的综艺模式
  1.利用粉丝经济进行节目推广
  社交新媒体平台的普及,让粉丝有了表达对偶像热爱的途径,这种形式催生了新的文化经济模式,即粉丝经济。《国家宝藏》节目借助王凯、梁家辉、易烊千玺等明星的影响力,吸引95后、00后等年轻受众的关注,实现了短时间内人气飙升。同时由那英演唱的主题曲《一眼千年》的MV一经推出便形成话题。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及自带流量的意见领袖,为节目引流了大量观众。充分利用粉丝资源,可在短时间内实现病毒式传播,快速实现节目品牌化推广。同时节目的高水准也利于粉丝回流,形成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
  2.重新定位明星在综艺节目中的身份
  “想要让综艺节目维持持久的生命力,就需要科学处理高雅与通俗的关系”。《国家宝藏》采用了邀请拥有超高人气的明星作为嘉宾进行国宝故事的演绎形式,借助明星效应,宣传节目的文化内涵。节目中明星让位于充满历史故事和色彩的国宝,他们不再是整个节目的主角,而是一个个怀着谦卑、敬畏之心的国宝守护人。《国家宝藏》重新定位了明星的身份,赋予了明星新的任务,给予了明星新的形象。在这种明星定位的转变过程中,观众也经历了从单纯的消费明星到消费明星与国宝的文化价值的转变。
  情景化营造增强观众现场体验
  1.身临其境的穿越场景体验
  以往文博类综艺节目以专家鉴定文物的形式展开,偏重从专家视角进行讲解,聚焦于文物的收藏价值。这种形式缺乏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只能小众化传播。
  《国家宝藏》将文博领域的知识与受众能接受的形式相融合,进行全新的表达。其融合了纪录片、演播室综艺、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大气的场景和深情的音乐再现中华民族沧桑的文明和厚重的历史感,通过场景增强代入感,不经意间吸引了各年龄段观众的关注。通过明星角色扮演还原文物的“前世”传奇,让观众仿佛和明星一起回到了那个风云莫测或者盛世繁华的年代,与当事人产生了共情体验。通过素人守护人解说文物的“今生”故事,让整个过程好似一场微穿越剧。节目本身恢宏的音乐、精致的画面和穿越手法的立体打造也为观众带来了持久的震撼与感动。
  2.节目导向由立体模式取代单一模式
  《国家宝藏》采用了明星+素人+宝藏的立体模式,克服单一的综艺呈现模式。节目运用了前世今生的表现形式,由明星在演播室进行国宝的前世故事演绎,利用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观众注意;再由素人守护者解说国宝的今生故事,科普国宝知识,满足观众已被激发的好奇心。这种呈现形式不仅让国宝活了起来,也能让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素人守护者多年来为守护国宝所做出的贡献。
  回归品质打造创意大气的综艺内容
  1.厚重的内容是节目强大生命力的内核支撑
  《国家宝藏》的制作团队在题材的选择上注重大众化、亲民化,选择文物时不以名气大小为衡量标准,而是注重文物的故事性,旨在讲述蕴含在文物里的有关民族文化自信的故事。节目对文物信息层面的取舍以及在表达方式上追求故事性与真实记录并存,兼具趣味性和严肃性,体现文物本色自然又妙趣横生。
  2.多层多维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
  《国家宝藏》节目内容体现文物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造诣,依托宝藏对历史文化再挖掘,唤醒沉睡在观众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该节目采用文物选择+故事讲述+意义挖掘的方式演绎,相比单独介绍宝藏本身,节目更愿意讲述城市文化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故事;所选明星嘉宾与文物性格相匹配,在共鸣的基础上实现人与历史文明的连接,为观众注入精神层面的力量。而由素人守护人讲述的今生故事,则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匠人精神,弘扬了真善美的精神内涵。
  借创新启迪观念传承价值
  1.仪式观的传播增强民族认同感
  “凯瑞认为,传播的‘仪式观’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仪式观强调将人们吸引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它本身不具有法律约束的强制性,而是一种文化的濡染。《国家宝藏》以文物为载体,让观众通过观看节目的“仪式”获得了对中华民族“根”的认同,唤起了扎根人们心底的对于自己、国家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了在泛娱乐化时代被忽视的传统文化教育。节目通过极具震撼的颁发奖杯和宣读誓言的环节,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素人守护者深深的敬畏和崇拜感。
  2.吸收流行文化“为我所用”
  所谓流行文化,即是指社会上大多数人参与,并以物质或者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和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互联网语境下兴起的流行文化凭借娱乐化与去中心化的特质,得到了众多年轻网民群体的推崇和追逐,这也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变得少之又少,因此,弘扬和推崇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前综艺节目的重要任务。”
  《国家宝藏》顺应了流行文化,满足了大多数年轻受众群体对于“体验”的要求。可见央视在互联网时代为顺应文化潮流所做出的努力,不再是传统官方媒体自上而下的传达,而是变成了一种平等的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收视率,还能将核心思想更好地传达出去。
  3.发扬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国家宝藏》是一档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节目,寓教于乐的同时发挥了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它应用了明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其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中华文脉的传承效果,并为青少年观众树立了积极爱国、有责任、有担当的公众人物形象。在节目中,刘涛扮演了“妇好?尊”的主人,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体现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助于年轻人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这档节目同时发挥了大众传媒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即“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让其进一步完善、发展和创造”。大众媒介作为传播资源的拥有者,应当担负起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而央视这档节目做到了,它讲述了现世发现、保护文物的考古、文化工作者的事迹。正是他们吃苦、坚毅的精神品质以及敏锐的思维,才使得文物能出土、被保护。他们是传承文明的无名英雄,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无形中教化民众,传达出乐于奉献、孜孜以求、为国家人民做出贡献的爱国精神。
  (作者单位:刘萌,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唐伶俐,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技术进步与版权制度变迁”(17FTQ003);2017湖北数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知识资源数据中心基础软件平台建设”;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资助项目“著作权法应对技术变革的策略研究”(2017M62254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武汉理工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著作权制度现代化问题研究”(2018V101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英.论明星选秀节目[J].新闻爱好者,2008(01).
  【2】路明涛.文化类真人秀的突围之道[J].南方论坛,2015(6).
  【3】杨雪.《国家宝藏》为什么这样红[N].科技日报,2017-12-15.
  【4】赵娜.我国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突破——以《咱们穿越吧》为例[J].出版广角,2016(21).
  【5】于隽.文化真人秀的“情境”设置及其传播功能[J].中国电视,2016(04).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责编/孙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8月(下)P10-11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