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平台实践5年的活样本(2)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金烽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8-17    

  固化工作流程,全程实时网上公开。24小时内受理,5个工作日内办结,满意情况网友打分;办理单位超时受理或答复,给予黄灯警示;办理单位无故未办复或敷衍了事,给予红灯警告。萧山网络问政工作流程固化,全程实时网上公开。对相互推诿、无法落实的帖子,区府办、区纪委、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现场问政",当面与相关职能部门讨论方案,给出解决期限,确保老百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妥善对待。

  每周一次联席会议,分析解决难题。萧山网络问政每周二下午召开联席会议,主要任务是对"网络问政"一周运行情况、群众反映的问题、民意采纳和反映落实情况等进行梳理、分析,对办理不及时、处置不到位的典型事件进行"二次问政",有的则通过媒体进行公开曝光。

  101家部门纳入网络问政平台

  从最初的区级机关部门及镇街作为第一批受理单位进入萧山网络问政,到党委系统及纳入区级满意不满意单位也先后全部进入萧山网络问政,共有101家部门纳入萧山网络问政。新华社记者报道称,在"网络问政平台"这一政情民意直通车的推动下,萧山政府部门从"间接对话"到"面对面交流",从"被动解决"到"主动问政于民",行政效能得到明显提高。

  效能督查纪检问责双驱动,开启政情民意直通车。为切实保障萧山网络问政的运作效能,区委区政府发文确立区纪委监察局、区纠风办为网络问政的主办单位,指导并参与"网络问政"各项工作;定期对"网络问政"工作进行效能通报,对效能低下、办事不力的案例向责任单位发《效能监察建议书》进行责任追究;按《考核办法》对"网络问政"参与单位进行年度考核。这一问责机制,促使网络问政这一政情民意网络直通车形成良性循环。

  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服务理念工作效能。"网络问政,就是百姓帮着我们在做工作。"区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人说,"以前路上红绿灯坏了,需要安排警力去查,费时费力。现在网友通过网络问政投诉,大家都成为交通警,相当于我们增加了100个'警力',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从当初认为开通网络问政平台是增加工作压力,到现今离不开网络问政,积极参与,这一变化成为众多部门的共识。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营造多赢局面。萧山网络问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了政府部门和办事群众多赢的局面。"我们希望将'萧山网络问政'打造成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一个创造性实践样本,在'政府向服务型转变'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打造承担多项任务的工作队伍

  机构完善。目前网络问政工作室共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专职问政管理员6名,技术人员2名。另外,还以问政工作室牵头,组建了一支20人的舆情队伍,随时参与舆情突发工作。这支舆情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不准关机,有突发状况及时报告。

  经费保障。区委区政府对萧山网络问政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启动资金60万元,之后每年落实专项经费50万元,以保障网络问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主动融合。在融入区统一政务平台的工作进程中,工作室积极对接区信访局,开放数据,统一考核,并通过承接运维区信访局的微信微博工作,进一步加深这个融合过程。

  承担应急工作。在G20杭州峰会上,问政工作室的全体工作人员定员定岗,保证问政工作正常开展,及时报送社会舆情。萧山网络问政工作室作为市、区两级指定的舆情报送点,报送舆情近600条,并参加"G20杭州舆情中心"集中办公,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作者:萧山日报副总编辑、萧山网总编辑)
  责编/张晓燕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8月(上)P27-29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