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墨韵传承国粹经典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刘芯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20    

冯建国练习书法
  走进位于东琉璃厂97号的冯建国(书法笔名:?博)书法工作室,他正在提着斗笔研习书法,执笔挥墨间笔力劲挺、气度不凡。看到记者到访,他放下手中的毛笔,欣然接受了《中国报业》记者的采访。
  冯建国,1954年出生于北京,任中国国家工美集团原创艺术馆执行馆长、中国榜书协会会员、中国名人书画院理事。
  冯建国自幼受家庭熏陶潜心研习书法,青少年时期已博览书法名帖,成绩卓然。曾向书法大师戴林、张有清学习书法。为写好书法,他访遍全国各地古迹名山,时常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被楼堂庙宇的匾额、摩崖石刻的恢宏气韵所感动,这也使得他的书法有一种雄强高古般的韵律。
  此后,他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深厚超群的专业素养,书写万千优秀作品,其作品被业内外誉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典范,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冯建国从小生活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里,父母崇尚艺术,受家庭氛围的感染,冯建国自幼热爱书法,这也成为他毕生的追求。冯建国告诉记者,在这个爱好书法的大家庭里,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练习,有写行书的,也有写草书和隶书的,而他个人则比较喜欢魏碑。魏碑是北魏时期,我国北部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字的书写方法,笔风粗犷豪放、大气磅礴、厚实雄强,尤为壮观。在他练习书法的这几十年中,也曾尝试过其他书法,但魏碑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数十年间,冯建国的大多数时间除了看书就是钻研写字。对他而言,书法已然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告诉记者,青年时期,他的书法水平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但在习字方法上,由于没有名师的正确指点,全靠个人研究,走了不少弯路。此后,冯建国分别向书法大师戴林、张有清学习隶书和魏碑。"有了名师的指点结果大不相同,几年的时间在书法造诣上有了突飞猛进。"看着刚书写好的作品,冯建国欣慰地说道,一幅好的作品必须经过几年的选帖,每天七八个小时地临摹、提炼、反复打磨,甚至与专业级别的书法大师讨论研究,直至最后定型,才能书写出优秀的作品。
  冯建国向记者坦言,自己在书法创作中,也会遇到没有灵感的问题。这个时候,他会放下笔,回到名山大川中游历。山间的蜿蜒小路、奇松怪石、断崖峭壁都成了他揣摩笔法的灵感来源。他也会去深山老林中参禅打坐,细细品味人生。他告诉记者:"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走遍大江南北没有两座山、两条河是相同的。书写的笔法亦是如此,要因势利导,随曲就伸。唯有情景交融时方可描绘出当下的情境,才能写出最好的作品。"
  在冯建国看来,书为心画,是心在纸上的痕迹。他认为,习字就是炼心,心情复杂多变,内心的一切都映射在字画上。人大气,字就宏伟壮观;心安宁、豁达,字就清爽、明亮。认识美、欣赏美、临摹出美是一个书家修习书法、完成自我蜕变的重要过程。
  此外,冯建国常年习武,他把武术的"功夫"与书写相结合,运用内力来写字。"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一动无有不动。尤其是在写大字的时候,运用这样的笔法写出的字刚柔相济,神完气足。"冯建国如是说。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