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的“抢人”之道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徐一嘉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27    
    
  近期,十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引进人才就业优惠政策,这一次“抢人大战”的对象从高端人才的争夺扩展到了本科毕业生,各城市的优惠政策从“送户口”“送钱”到“送房子”,揽才之心可见一斑,引起关注和热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12月5日,有关“二线城市抢人大战”的话题新闻达7145篇,微信文章1984篇,新浪微博#二线城市上演抢人大战#话题引发阅读量178.7万次,讨论2435次。

  舆情热点
  近日,武汉为留汉毕业大学生发布《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放宽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试行政策》和《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三项新政,将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推向高潮。
  新政从落户、安居和薪酬三个方面明确,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的,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租到租赁房;并规定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为:大学专科生4万元、大学本科生5万元、硕士研究生6万元、博士研究生8万元。
  三项新政一出,立即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等发文评论,探讨了新政的积极意义。
  实际上,2017年以来,不少二线城市已经开始意识到人才对城市活力的重要性,为求贤引才陆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并且不约而同地在落户、住房、财税等方面降低门槛,拉开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5月,杭州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3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
  6月底,长沙颁布“人才新政22条”并对到当地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7月,成都提出“蓉漂”计划,明确提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可以“凭毕业证落户”,规定有就业单位和无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都可以在成都落户。
  8月中旬,济南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户口迁移新政策,全面降低落户标准,规定符合条件的大专、中专学历人员即可落户济南。
  8月下旬,南京在对11类人才直接申请落户的规定,以及对6类人才给予住房方面实物配置或租赁补贴的基础上,规定引进人才的实际收入“等于其工资薪金的税前收入”,即免除创新类人才的个人所得税。

  网民观点倾向
  人才优惠新政缓解高校毕业生压力(34%)
  @冷一观:落户、住房补贴、免个人所得税等各种优惠,为了吸引人才,这些地方诚意满满,增强了毕业大学生对城市的归属感。
  二线城市“抢人才”证明城市竞争力提升(32%)
  @达尔文铜钱:二线城市现在建设得越来越好了,发展机会也多了,如此一来,二线城市本身对应届生的吸引力也会不断增强。
  吸引人才关键在于留住人才(29%)
  @光影:各项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若要留住人才,还要有能让他们施展能力的就业环境和愿意留下的城市环境。

  媒体观点
  《光明日报》:人才政策极易被模仿复制,优势难长久保持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较量,而体系的形成,需要更大的智慧、更长的时间,也更难复制模仿。优惠政策固然诱人,有利于人才向二线城市集中,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但从长远看,简单地拼资金、拼优惠政策,较难形成持久的人才吸引力。完善的公共服务、公平的竞争环境、开放包容的文化等,这些因素才是真正构筑人才低地、投资洼地、技术高地的决胜密码。
  《新京报》:“抢人大战”背后,是崛起中的二线城市
  随着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迭代,城市要获得足够的发展保障,人才红利愈显重要。在这一背景下,过去一向处于相对人才低地的二线城市,在“聚才”上确实需要更多的紧迫感。而如此多的二线城市纷纷加入“抢人大战”,本身也是二线城市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然,二线城市崛起,依然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不少城市的软肋,也是继续发展所必须克服的短板。但从“抢人大战”的势头来看,有理由对二线城市的崛起抱有更多的期待与希冀。
  《广州日报》:人才抢夺战还要细功夫
  这几年国家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创业,经济转型中,对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作为核心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必争之地。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创新驱动的重要驱动器,自然成了“香饽饽”,各个城市争相吸引。以往大城市落户,大学生为一个指标争破头,现在除了一线城市,免费落户是“标配”。这种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新政,是对社会风气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互动。

  舆情观察
  二线城市对高层次人才降低门槛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在肯定此举能够促进城市发展、为城市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不少网民表示,这些优惠政策也为刚毕业、需要在城市立足发展的大学生分担了后顾之忧,是鲜明的善意之举。
  首先,一大批有诚意的人才新政次第抛出,是二线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体现。智联招聘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签约二线城市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人口净增长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标准。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表示:“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口的争夺战。”越来越多人愿意去二线城市工作,正说明一些二线城市把握住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机遇,越来越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目前,二线城市的发展大都以金融业、科技产业、信息技术、游戏娱乐业等为主,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在此背景下,一些二线城市招贤纳士,也呼应了产业发展的需求,正如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指出,二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有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有招才之力,还要有留才之本。当下,不少城市通过政策上的优待招揽人才,这是对人才价值的尊重,值得肯定。但一味依靠物质相吸,恐怕很难让人才安心定志地留在一处。根据数字100市场研究中心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在“对于未来个人发展,您更看重哪些因素”这个问题中,占比最高的选项是“个人发展空间”,然后是“所在城市的生活质量”,第三位才是“薪酬福利待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金瑞庭指出,当前城市间的竞争力表面上看是源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集聚,但源头上体现的是制度的优劣、市场竞争环境的好坏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可见,一个城市能否留住人才,还在于其是否能让人看到自身发展的潜力和上升空间。
  最后,人才引进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促进城市和谐、稳定发展也应有周全的考虑。目前,抢人的城市大多将目光聚焦在高校毕业生身上,但不能忽视高精尖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餐饮、快递、保洁、安保等服务性行业的支撑。此外,这些城市也应考虑引进人才的落户、安居等优惠政策对于当地人工作生活的影响,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如此才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的整体幸福感,让人们安居乐业。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助理舆情分析师)
  责编/魏艳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1月(上)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