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在深圳举行的第56届世界标准日活动现场,《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正式发布。这份构建了“底层技术支撑—产业运行核心—顶层场景应用—技术安全保障”四维架构的文件,首次实现了低空经济从“单点规范”到“全生命周期治理”的标准协同,在低空经济的产业圈子内引起热烈讨论。
从大疆无人机的飞控技术领先,到美团无人机配送的场景创新,到丰翼科技跨境物流的模式探索,再到目前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链优秀企业不断涌现,深圳低空经济的发展一直广受关注。截至目前,深圳已有1900 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齐聚,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形成覆盖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成形成势。而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标准引领”一直是深圳的鲜明特色。

标准引领产业繁荣发展
从飞行表演到空中哨兵,从外卖配送到植保作业,在深圳,低空经济已深度融入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飞行器具的创新应用,正重塑着城市的发展格局。而产业强劲发展的背后,是标准的强力支撑。
深圳低空经济的标准化探索,始终与产业痛点同频共振。作为全国首个出台低空经济专项法规的城市,深圳在2024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低空经济的标准技术委员会,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标准的快速完善,有效解决了“起飞无规范、落地无依据”的初级难题。在标准的引领下,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2024年,深圳实现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开通无人机航线250条、直升机载人飞行2.8万架次;建成各类型起降设施483个、建成5G基站8万个、升级5G-A基站超2.3万个、新增通感基站67座,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连续覆盖,持续成为中国低空经济领跑者。

标准引领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对标准建设的愈发重视。
在生产端,联合飞机、哈瓦国际、道通无人机等一批深圳无人机优秀企业正通过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将企业先进技术提炼为标准,实现了技术标准化和核心技术壁垒的构建。由深圳美团低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深度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15964《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填补了无人机感知避障领域国际标准空白;由联合飞机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制定的国内首个无人直升机适航标准《TD550D型共轴式无人直升机系统专用条件》,为全球同类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而在无人机的应用端,深圳大漠大、高巨创新等,既是国内无人机表演的标杆企业之一,又是无人机表演领域标准制定的优秀企业。
“我们的产品TD 550在2025年4月份取得了适航证,它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应急救援以及高层的消防灭火等场景中。在该机型的适航取证过程中,联合飞机与民航局协同开展了适航标准的研究和实践,深度参与到了无人直升飞机的行业标准的起草还有编制中,为该类型航空器的一些合规化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总经理李晓亮说。
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表示,作为融合芯片导航通讯高精度传感器的高精尖产业,无人机的核心部件精度需达到毫米级,极端环境下续航波动不能超过5%,空中通讯需抗多频段干扰。“这种高精密高可靠高安全的特性,决定了产业发展必须以统一的标准为基石。”杨金才说。
赋能产业与场景双向突破
深圳蛇口,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从邮轮母港起飞,经过约20分钟的飞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开启深圳“空中的士”新纪元;盐田大梅沙,旅客搭载深圳首条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旅游观光航线,5分钟即可飞越海面,抵达风景如画的小梅沙;在海吉星农批市场,丰翼科技开通了深圳海吉星专属低空航线,依托成熟的无人机技术与丰富的运营经验,农产品从批发市场到消费端的运输时间大幅度缩短……在深圳,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正通过“企业实践—场景验证”的路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这些低空经济的创新场景,无不勾勒出标准2.0时代下的低空经济日常。
据介绍,建设指南2.0的落地,将为这座“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破解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跃升提供重要指引。
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副秘书长赵文娟表示,相较于低空经济建设指南1.0,2.0版本做了系统的优化和整体升级,主要是体现在体系框架形成了“纵向分层,横向支撑”的逻辑,实现了标准间的系统协同和闭环衔接。赵文娟表示,希望通过整个体系架构和标准化的协同机制,推动深圳市低空经济在实践方面,逐步形成一些有实践示范意义、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
据介绍,建设指南2.0底层涵盖基础术语、计量测试等共性标准;中间层聚焦航空器管理、空管服务、基础设施三大核心环节;顶层则针对物流、文旅、应急等细分场景制定操作规范。横向层面,新增“综合保障”与“安全管理”两大板块,实现从技术研发到风险防控的全维度覆盖。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热情也持续推高。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支持部部长覃海群表示,在企业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大漠大参与制定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编队飞行表演安全规范》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建立,让大漠大与上下游的协同更加地快速顺畅。“正是有了统一的标准,与过去相比,现在我们组织一场万架级的无人机大型活动,就能够把电机、电条、电池等等快速协同到位,快速完成表演工作。”覃海群说。
根据计划,到2026年底,深圳将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随着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与国际化推进,“深圳标准”将不仅持续助力中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将助力深圳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深圳方案”。
(广告)
| 资讯频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