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创科技参编《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释放聚合价值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04    
  2025年10月24日,“第十七届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上《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
 
  该白皮书由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与权威机构共同编制,是紧扣“十五五”规划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求,梳理当前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破解发展难题、明确未来五年转型路径的重要文件。

图|白皮书发布会现场
 
  爱创科技作为“一物一码”领域行业领军者,积极参与了本次白皮书的编制工作。爱创科技在建材行业全链路数字化管理、标识应用落地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与实践成果,获得了牵头单位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的高度认可。
 
  这不仅表明爱创科技凭借“一物一码”为核心的数字化能力,在助力建材行业构建全链路管理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果,获得了国家与行业层面的权威肯定,也为推动建材产业迈向智能化、协同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范本。

  从行业价值维度看,爱创科技的参编并非简单的内容贡献,而是以“实践者+赋能者”的双重身份,为白皮书注入了兼具技术深度与落地可行性的产业视角。
 
  一、数字化转型正当时,产业链协同成破局关键
 
  当前,我国建材行业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十四五”以来,行业在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整体仍面临企业间数字化水平不均、产业链协同机制尚未打通等深层次问题。

图|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江源介绍白皮书主要内容
 
  此外,现有数字化转型成果多集中于企业内部环节,跨企业、跨环节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能力仍然薄弱。如何打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流通服务的全链条数据,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成为建材行业“十五五”期间亟需突破的核心议题。
 
  二、标识应用规模化:“一物一码”成建材行业数据要素激活关键
 
  在构建产业协同生态的需求背景下,白皮书重点指出,建材行业标识应用已从单一环节试点走向全流程渗透,覆盖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核心场景,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正朝着规模化、深层次方向创新发展,并逐步融入建材工业制造全流程创造价值,成为激活产业数据要素的关键支撑。
 
  目前,建材行业标识应用体系已日趋完善。以质量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仓储物流协同为核心的典型标识应用,已在行业内逐步成熟并落地验证。

图|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比例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水平也随标识应用同步提升。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80%以上的建材企业已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其中42.9%的企业通过自动化采集生产过程数据,实现了“一物一码”管理,并配套搭建工艺流程与物流动态数据看板,实现生产状态实时可视;另有87.5%的企业自动化数据采集覆盖业务比例超过75%,行业数据采集基础能力已初见成效。
 
  三、深耕行业精准破局,码中台驱动全链协同新生态
 
  凭借在建材行业多年的深厚积累,爱创科技不仅是全球追溯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商,更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单位,具备合规、高效的标识管理与数据交互底层能力。
 
  基于这一官方资质与技术积淀,爱创科技精准把握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一物一码”技术为基石,以“码中台”为核心数字基座,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营销全场景的解决方案,为西卡德高、汉高、东方雨虹、美巢、壁贝、多士居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提供了全链条数字化升级服务。
 
  爱创科技“码中台”以实现全链路数据贯通为核心使命,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建材行业的数据孤岛难题。基于这一数字基座,企业能够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仓储物流、渠道分销乃至终端服务的全业务流程在线协同。

  通过码中台的全面部署,爱创科技助力合作企业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的跨越式发展。该平台不仅打通了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的数据壁垒,更构建起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网络,使企业能够实时感知市场动态、优化产能配置、提升供应链响应效率,成为推动建材行业从“企业信息化”向“产业协同化”演进的关键力量。
 
  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建材行业数字化建设进入了标准引领、生态协同的新时期。
 
  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爱创科技将继续深化一物一码及码中台的能力建设,拓宽技术应用的边界,携手更多生态伙伴,将白皮书中的蓝图转化为扎实的产业成效,为夯实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根基贡献力量。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