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赋能《李白在安陆》AI赛事 终选百万大奖激活诗仙文化新活力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8    
  10月20日,“百万征集 千万竞拍”——“李白在安陆”诗词短视频创作大赛发布正式评审结果,共有102份参赛作品获得各类奖项。安陆市敏锐把握人工智能时代脉搏,以AIGC技术为契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群参与”的模式,成功吸引全国超2000+优质作品参与创作与传播,不仅为千年李白文化注入数字生机,更借助新技术语境延展了李白精神的内涵与表现力。
 
  本次大赛由安陆涢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湖北长江电影音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承办,赛事以AIGC赋能文化表达,深度融入安陆地域元素,让“李白在安陆”的历史故事突破时空限制,走向更广泛人群。参赛作品以多元视角和数字语言,重新诠释李白在安陆十年的生活轨迹与创作历程,使这段深厚的地域文脉得以深度延展、生动传播,也让更多公众深入了解李白与安陆的不解之缘。此次实践,不仅强化了李白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也为安陆持续推进“文化+科技+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夯实了基础。
 
  12位专家全流程严审守护公信力
 
  为确保评审公平权威,大赛构建“初选—复评—终选”三级流程,复评、终选阶段全程由12位跨领域权威专家(涵盖李白文化研究学者、视觉设计领域专家、AIGC技术研发领袖、文旅品牌策划顾问等)参与打分。初选阶段:组委会围绕“作品合规性”“主题贴合度”两大核心,从2000+份作品中筛选出400余份符合“李白在安陆”文化内核的优质作品;复评+终选阶段:专家采用“背对背独立打分”机制,屏蔽无关信息,仅以作品的“创意张力”“文化表达深度”“技术应用创新性”为评分依据,最终以12位专家打分的平均分确定获奖名单,确保每一份获奖作品都凭实力脱颖而出。

 

  奖励性激活力:百万奖金池催生优质佳作
 
  为充分调动创作者积极性,大赛设立百万级丰厚奖金池,奖项设置兼顾“激励顶尖”与“鼓励多元”,形成强劲创作驱动力:
 
  高额核心奖励:视频组特等奖单奖金额高达10万元,一等奖5万元,聚焦高质量视频创作,推动选手打造兼具文化深度与技术美感的精品;
 
  全赛道覆盖激励:平面人物IP组、平面文创组、高校(平面)组等赛道均设置2万元不等的单项奖励,同时增设荣誉奖表彰潜力作品,确保不同赛道、不同层级的优质创作者都能获得认可;
 
  优质作品涌现:参赛作品亮点频出——既有以AI动态水墨还原“李白登白兆山”诗境的视频佳作(如视频组特等奖作品《李白在安陆》),也有将安陆银杏、白花菜等地域元素与李白诗句融合的文创设计(如平面文创组特等奖《蛋山排花·日#香札童》),实现“奖励引才”与“作品提质”的双向共赢。
 
  专业性提品质:多维支撑打造文化创新平台
 
  随着赛事推进,主办方与承办方联动多元力量强化赛事专业性,形成“技术+传播+文创”的立体支撑体系:
 
  技术社群赋能:爱智岛(AI-DAO)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联盟、特立群行AIGC创作联盟为选手提供AI创作工具指导与技术交流支持,帮助选手解决技术难点,提升作品技术成熟度;
 
  媒体平台助力:微博AI通过话题运营与流量扶持,精准触达Z世代等年轻群体,让赛事信息突破地域限制,扩大“李白与安陆”文化IP的全国影响力;
 
  文创转化支撑:造好物、拍我AI从视觉呈现、文创落地维度提供支持,为获奖作品后续转化为实体产品(如文创周边、数字藏品)奠定基础,让“数字创意”具备落地可行性。
 
  带动性显价值:文化传播与产业转化双突破
 
  赛事的带动效应贯穿文化传播、人才聚合、产业储备三大维度,实现“文化破圈+产业蓄力”双重价值:
 
  文化传播破圈:通过赛事传播与优质作品扩散,“李白在安陆十年”的历史文脉从典籍走向大众,强化安陆“诗仙文化发源地”的品牌认知。
 
  获奖作品将纳入“安陆李白文化文创开发储备库”,计划推动作品转化为数字藏品、文旅周边、线下体验装置,为安陆文化产业升级注入持久动能。
 
  恭喜获奖者!榜单正式揭晓
 
  恭喜所有获奖者,你们用创意打破时空界限,以技术赋能文化传播,让“李白在安陆”的故事成为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创新的生动注脚。

  目前,获奖名单已同步在“李白在安陆”官方账号及大赛官网公布,后续作品展示、文创转化进展及相关文旅活动信息,敬请关注官方渠道更新。
 
(广告)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张珺洁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