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到随身、快到即用、稳到可管 ——Deep X G20以“硬件+生态”双飞轮撬动AI普惠新格局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4    
  当AI大模型席卷产业链,“算力”成为新的生产资料。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算力昂贵、部署复杂、维护困难,使AI落地始终停留在PPT层面。
 
  东方超算正在用一台“能装下AI未来”的小盒子,改变这一格局。
 
  一台4万元的“算力小钢炮”
 
  最新发布的Deep X G20 Pro Max,以不到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提供1824 TOPS的AI算力、24GB GDDR7显存和Intel Core Ultra 9处理器,仅重1.68kg,功耗300W。
 
  相较传统云GPU方案动辄数十万元的年支出,这款产品让企业的算力成本骤降至原来的1/15。
 
  东方超算技术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让AI算力像笔记本电脑一样普及。企业买回去插上电源,就能跑模型、部署AI。”
 
  在实际应用中,Deep X G20支持Docker镜像直接运行,无需重新编译,兼容Windows与Ubuntu系统。医疗机构可用于影像识别,制造业可做质量检测,MCN机构可部署内容生成模型。
 
  对于以往必须依赖云端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AI从“云上实验”走向“本地生产”。
 
  从48小时到3分钟:AI部署的“时间革命”
 
  算力之外,AI落地的另一座大山在于“部署”。
 
  IDC数据显示,73%的中小企业认为模型部署是AI落地的最大障碍,高于算力成本和数据质量。传统流程需耗时24至72小时,往往因显存溢出、依赖冲突或框架版本不兼容而反复试错。
 
  东方超算与AppMall.ai人工智能应用商城的深度融合,正是在解决这一“最后一公里”。
 
  通过AppMall.ai,用户可以在Deep X设备上一键安装超1000个预训练模型,从Stable Diffusion到ChatGLM、从YOLO到SAM,覆盖视觉、语音、金融、医疗等领域。
 
  部署流程被压缩至3分钟:
 
  “搜索模型→点击安装→自动部署→即刻使用。”
 
  AppMall.ai会自动检测显存容量、推荐最优精度(FP32/FP16/INT8)并优化推理引擎(TensorRT/ONNX Runtime),让部署从“工程任务”变成“日常操作”。
 
  “以前我们要花两周请工程师调环境,现在运营人员自己就能部署。”某MCN创始人表示。
 
  从硬件卖点到生态飞轮
 
  东方超算的真正创新不止于硬件性能,而在于其“硬件+生态”双飞轮模式。
 
  每一台Deep X出厂即内置AppMall,形成以硬件为入口、生态为引擎的正反馈机制。
 
  硬件飞轮:低价高算力硬件吸引企业用户,每台设备激活即增加一个AppMall用户;用户在使用中提出模型定制需求,带动付费。
 
  生态飞轮:开发者在AppMall上传模型获取收益,模型越多吸引的企业越多,反向促进硬件销量。
 
  构建中国AI的“本土生态护城河”
 
  除了商业模式创新,AppMall.ai的意义还在于战略层面。
 
  当全球AI平台日益集中于海外巨头之手,国产生态的独立性成为关键议题。
 
  东方超算的本地化路径为此提供了样本。Deep X在x86架构下实现国内主流框架兼容,AppMall.ai则构建了一个完全本土的模型市场、社区与分发体系。这不仅降低企业门槛,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与创新空间。
 
  据IDC预测,2027年中国本地化AI算力设备市场将达320亿元,生态化平台有望占据六成以上份额。
 
  普惠AI的下一个十年
 
  从昂贵的云端GPU,到“拿在手里”的AI盒子,东方超算正在重新定义AI算力的边界。
 
  Deep X G20的轻量化和AppMall的生态化,让AI像电力一样触手可及。
 
  东方超算在官网上写道:
 
  “让AI算力像空气一样普惠,让部署像安装App一样简单。”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产业逻辑的转向——从性能竞争到生态竞争,从垄断算力到普惠智能。
 
  当AI从“奢侈品”变成“生产力工具”,中国的中小企业或许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浪潮。
 
(广告)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张珺洁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