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喜马拉雅×北大户外发起“无痕山野”联合倡议,探索户外可持续未来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0    
  当走向山野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自然的承载力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珠峰、玉龙雪山、太行山到各地热门徒步路线,垃圾滞留、生态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户外环保行动刻不容缓。
 
  作为始终秉持敬畏自然理念的专业户外品牌,骆驼喜马拉雅始终积极探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骆驼喜马拉雅成立“中国户外高校联盟”,10月18日在北京大学五四体育中心与北大户外正式签约,并为北大户外捐赠了大量专业户外装备、设立北京大学骆驼户外奖学金;同时骆驼喜马拉雅与北大户外共同发起“无痕山野”联合倡议,以实际行动推动户外环保理念落地,号召更多人用脚步丈量自然,用责任守护山野。

  发起无痕山野联合倡议,谱写户外环保新篇章
 
  事实上,作为中国户外领域的先行者,骆驼喜马拉雅始终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户外实践,此前品牌就曾在喜马拉雅山脉核心区域开展净山活动、组织高山攀登者清理珠峰东坡沿线的滞留垃圾、在南太行山脉开展净山活动、助力玉龙雪山蜘蛛人清理雪山垃圾、并联合品牌会员在多个城市开展“进山清野”活动等。这些实践经验,如今也已凝练进无痕山野倡议之中。

  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承诺,10月18日,骆驼喜马拉雅与北大户外发起“无痕山野”联合倡议,倡导“走过无痕,敬畏自然”的户外行为准则:包括“行前充分规划与准备、在可耐受地面行走、妥善处理垃圾、保持自然原貌、注意野外用火、尊重野生动物、礼待其他户外参与者”等七项核心内容,旨在从行为指引层面推动户外环保理念的落地与普及。
 
  骆驼坚信,探索与敬畏本是一体两面。接下来,骆驼还将积极、持续发力构建品牌环保行动体系:联合50个户外品牌、10万位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清理山野垃圾,并将联合专业高海拔攀登玩家,举办“山野清洁周”,将“无痕山野”环保理念转化为一次次实际的进山行动。
 
  中国户外高校联盟成立,推动户外环保共识落地
 
  青年,是户外运动的未来,也是环保理念传播的关键力量。从北大山鹰社、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协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社、中国农业大学峰云社勇攀高峰;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攀冰战队的极限挑战,年轻一代正以热情与勇气书写与山野的对话。
 
  基于此,骆驼积极联合中国各大知名高校,与高校户外社团开展合作,组建“中国户外高校联盟”,以专业装备、资金赞助等形式支持青年户外雪山攀登、人文科考活动,也将环保责任与山野精神传递给更多学子。
 
  活动现场,骆驼喜马拉雅和北大户外双方代表共同签署合作协议,骆驼喜马拉雅正式成为“北京大学户外运动官方合作伙伴”,骆驼为北大户外捐赠了大量专业户外装备、并设立北京大学骆驼户外奖学金,支持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户外实践。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表示,从2012年到2014年,骆驼就对北大户外进行了资金和装备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了北大登山的发展和北大教职工户外协会的发展,期待接下来能继续与骆驼一起,共同书写关于山野的精彩篇章,帮助更多师生深入体验和享受户外运动的魅力。
 
  国家登山队原总教练、中国探险协会会员罗申表示,骆驼品牌二十年来如一日的陪伴着中国登山人,从海拔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走到了8848米的珠峰顶。如今,骆驼品牌把目光投向了青年,这是一份社会的担当,填补了高校登山队所缺乏的系统化、可持续的支持力量,不让高性能户外装备成为学生们追逐雪山梦的门槛,也让安全登山、科学登山、环保登山有了落地的平台。
 
  同时,骆驼在此次发布会上发布了骆驼“中国系列”产品——中国徒步、中国越野、中国登山三大系列,分别聚焦徒步、越野、登山三大户外运动场景,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提供既专业又美观的高品质户外装备,为不同需求的户外爱好者量身定制,保驾护航。
 
  “在青年心中播下敬畏自然的种子,比任何短期营销都更有价值。”一位户外行业观察者指出,高校作为未来户外力量的核心阵地,其倡导的价值观将深刻影响整个户外生态的走向。而骆驼喜马拉雅组建中国户外高校联盟,与北大户外共同发起“无痕山野”联合倡议,也标志着品牌正从户外装备制造商,走向更深层次的户外文化生态建设中。
 
(广告)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张珺洁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