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卅正青春 碳湾启新程!第七届“海棠杯”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来源:半岛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09    
  天津,2025年10月1日——第七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圆满落幕。灵御智能机器人项目以笃行深耕冠冕,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七载砥砺 铸就双创“天大范式”
 
  在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之际,百余人齐聚这场硬科技与创新梦想的盛会。作为献给天津大学百卅校庆的厚礼,“海棠杯”生动诠释了“创新创业 天大担当”的时代内涵。
 
  自2019年启动以来,“海棠杯”已覆盖全国18个省市,吸引近1200个硬科技项目参赛,撬动融资超50亿元,总估值突破500亿元,培育出云遥宇航、百葵锐、航天驭星、华芯智能等一批明星企业,成为中国高校双创领域的标杆。
 
  本届大赛设宁波、合肥、厦门、天津四大赛区,历时141天,举办8场赛前辅导、14场“三大支柱”联动直播,获52家媒体重点报道,总传播声量超170万。创新的热度从现场延伸至线上线下,汇聚起旺盛的创业活力,让全国科技创业者都感受到了天大激情。

  百卅根基 铸就创新精神底色
 
  开幕式上,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对各界长期关心支持天津大学及双创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始终秉持“兴学强国”使命与“实事求是”校训,近年来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依托宣怀学院推动学科交叉与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奠定基础。未来,学校将把握时代机遇,整合校友资源,强化北洋海棠基金作用,完善双创生态,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为天津高质量发展与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天大力量。

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
 
  兴业银行天津分行行长王文雷表示,兴业银行成立37年来,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与天津大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高度契合。作为总行科技金融重点分行之一,天津分行已构建完善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连续七届参与、第五次赞助“海棠杯”,并为天大创业生态创设定制化专属产品,累计为校友企业提供超30亿元融资支持。未来将继续聚焦硬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赛道,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与天津经济。

兴业银行天津分行行长王文雷
 
  “碳湾”发布 开启生态战略新纪元
 
  本届大赛的亮点是“碳湾”倡议的发布与创新创业生态模式的全面升级。9月30日,在天津大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大会暨校友企业联合会成立大会上,该战略正式推出。
 
  “碳湾”倡议发起人之一刘毅阐释,“碳湾”概念源于地理轮廓与科学前沿的契合。天津坐拥渤海湾“C”位,更要抢占全球“碳”科技革命之“C”位。位于北洋校区东北门的天工碳湾科创园于10月1日上午启用,碳湾基金与碳湾论坛也将于10月、11月陆续启动,标志着以“天津大学+碳湾”为核心的产研融合模式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碳湾”倡议发起人、北洋海棠基金发起合伙人、九安医疗董事长、天津大学宣怀学院院长 刘毅
 
  该模式汇聚全球顶尖“C”研究者,培育“C”千里马,投资“C”创业者,吸引“C”企业落户。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的战略构想下,构建“九个一生态体系”,依托“三大支柱”协同、“三驾马车”并进、“五位一体”联动。从项目挖掘、人才培养、金融支持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将实现全链条闭环,让创新种子在适宜土壤中茁壮成长。
 
  群星璀璨 硬科技军团展现创新锋芒
 
  经过四大赛区选拔,28个优质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在路演舞台上展开最终角逐。项目覆盖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展现天大硬科技的深厚底蕴与引领产业发展的潜力。每一个项目的精准落地与技术创新,都体现了“天大人”深耕硬科技的初心与实力,承载着推动领域突破、助力国家产业升级的使命。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九个一生态”科技成果转化奖——2025年度天津大学高水平自然科学类科技创新奖与青年科创奖。该奖项由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宣怀学院、北洋海棠基金、海棠金种子基金共同发起,旨在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与创业。活动共收到来自机械、自动化、环境等十余个学院63位教师的申报,经评审,20位教师获青年科创奖,7位获青年科创潜力奖。
 
  引擎升级 “海棠杯”的使命进阶
 
  当国庆与校庆在十月金秋交汇,“海棠杯”已不仅是赛事,更是硬科技转化的枢纽站。随着天工碳湾科创园启航,天津大学将“兴学强国”使命写入创新雨林的年轮——每一片新叶都承载着中国产业升级的脉动。
 
  这所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卅学府,正以开放、融合、奋进的姿态,将深厚学术积淀转化为驱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以“海棠杯”为纽带,以“天大碳湾模式”为新起点,天津大学的创新创业生态正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必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加磅礴的“天大力量”。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