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论坛暨“遇见中医”溯源直播间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来源:东方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23    
  2025年9月2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25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论坛暨“遇见中医”溯源直播间启动仪式”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岐黄相传,智启新篇”为主题,汇聚了中医药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

  大会开幕式现场照片
 
  论坛由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主办,内蒙古嘉家和互联网蒙中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陕西超拼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博爱医药健康行业协会、中关村中医药健康产业联盟等多家单位的支持。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哈伟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哈伟在欢迎辞中表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文化传承与科学创新亟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他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原司长  许志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原司长许志仁围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中指出,要坚持中医药理论精髓,结合现代科技与管理模式,实现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产业能力全面提升。

  内蒙古嘉家和互联网蒙中医院副院长  孙晓楠
 
  内蒙古嘉家和互联网蒙中医院副院长孙晓楠“以实践践初心”为题,重点介绍了中蒙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成果、中医药文化推广新形式的探索,以及“合规为先、专业为本”的运营理念,展现了企业在中医药文化与医疗服务融合中的创新实践。

  陕西超拼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建成
 
  陕西超拼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成则从供应链角度出发,阐述如何通过优化路径切实履行中医药惠民的社会承诺。提出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从中药材种植到消费终端的全链路透明化,降低流通成本,让百姓享受到真正优质实惠的中医药服务。

  “遇见中医”溯源直播间启动仪式
 
  论坛上,“遇见中医”溯源直播间正式启动。该直播间将通过新媒体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从药材种植、加工到成品流通的全流程溯源,增强公众对中医药产品的信任。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中医药产业在透明度、可信度和消费者参与度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佃贵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李佃贵就“浊毒理论治疗慢性病的临床实践”展开学术分享,系统阐述了“浊毒理论”在慢性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及典型医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创新思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出版社社长  郑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出版社社长郑蓉以安宫牛黄丸为例,剖析经典名方的历史脉络与现代科研转化路径。

  中国药膳研究会首席专家  张文高
 
  中国药膳研究会首席专家张文高探讨了“食药物质与食养产业”,指出了道地药材与食养智慧在现代健康产业中的实践价值。药食同源理念的推广需要建立标准、强化科研,让传统的食养文化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安徽杏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涛
 
  安徽杏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涛发表“新时代饮片路:守正源、创新机”主题演讲,提出企业应坚守传统工艺精髓,同时引入智能生产与溯源管理,实现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刘美霞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刘美霞指出中医药在老年慢病防治中的独特价值,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中医药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多重用药方面的优势,认为中西医结合模式将是未来老年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崔慎梅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崔慎梅从中西医融合的视角,提出营养保健与疾病预防新策略。提出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营养学,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是实现“治未病”理想路径的重要实践。

  腾讯云商务总监  廖晓明
 
  腾讯云商务总监廖晓明分享了腾讯云在音视频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未来在产品和技术方面赋能溯源直播业务数智化升级。

  圆桌对话——道地药材与名方溯源的实践与展望
 
  在题为“道地药材与名方溯源的实践与展望”的圆桌对话中,孙晓楠分享了通过数字化手段及文化展览推动中蒙医药溯源与文化传播的成果;陕西超拼网网络科技总经理李奎提出从源头管控到终端服务,构建透明、高效、惠民的中医药供应链新模式。北岳神耆生物科技董事长陈丙珍阐述了如何通过道地药材溯源帮助优质药材走出深山,并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达仁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蔡婷介绍了企业通过专家参与知识普及,推进安宫牛黄丸传统工艺与品牌文化传承的具体案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  折改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折改梅在点评中指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必须依托“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良性互动。只有将传统名方、道地药材与现代产业链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以文化带动产业,以产业反哺文化”的闭环生态。这种多方协同、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努力,正是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体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主任  董林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主任董林林表示,将中医药的传统理论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与应用场景,把经典名方和道地药材融入现代人日常的健康关怀中。这种贴近民生、注重体验的传播方式,真正做到了“让中医智慧回归生活”,准确传递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核与温度。
 
  本次圆桌对话嘉宾不仅分享了各机构在道地药材与名方溯源领域的创新实践,更明确了通过技术赋能、文化引领、产业协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方向,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

  与会领导、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是一次高层次、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与产业交流盛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原则——既要深入挖掘古典医籍的精华,保持道地药材、传统炮制等特色优势,又要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推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形态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遇见中医”溯源直播间的启动,是本次论坛推动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旨在以技术赋能信任,以透明促进消费,以文化引领传播。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共同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中医药创新生态,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的智慧与力量。
 
(广告)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张珺洁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